天天看點

劉永好創業40載,新希望行至“嚴冬”

劉永好創業40載,新希望行至“嚴冬”

劉永好創業40載,新希望行至“嚴冬”

雷達财經出品 文|李亦輝 編|深海

最強豬周期之下,上市豬企遭遇大面積虧損,就連行業大佬也坐不住了。

近日,在2023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坦言,盡管新希望的家底厚,但是目前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困難也客觀存在。整個養殖行業已經在底部徘徊近三年,幾乎全部養殖戶都虧損,在這個節骨眼到底做什麼選擇,對大家都是考驗。

财報顯示,2021年至今年前三季度,主營飼料和養殖的新希望累計虧損149億元。截至三季度末,新希望的資産負債率達72.76%,為上市以來最高水準。

然而,造成新希望這一巨虧的局面,不單是受豬周期影響,與公司的激進擴張也有關系。新希望董事長劉暢曾表示,在生豬産業快速擴張後,管理能力未及時跟上,影響了生産效率與盈利能力。

這一背景下,新希望走上了“自救”之路。一方面,公司将一些豬場資源進行出清和資産盤活;另一方面,新希望推進73.5億元定增計劃,募資拟用于收購資産、更新豬場及還債。

成立至今,新希望集團度過了不平凡的四十年,這家中國最大的飼料生産商,一度助力董事長劉永好登頂中國首富之位。但如今,新希望需要挺過寒冬。

拟定增逾73億“自救”

豬價還在降。

據國家發改委資料,截至12月6日,全國生豬出場價格為14.63元/公斤,比11月29日下跌1.35%,創下7月末以來的新低。

另外,截至12月6日當周,全國豬料比價為4.34,環比下降0.23%。按目前價格及成本推算,未來生豬養殖頭均虧損為7.41元。

不少市場觀點認為,短期内豬價依然承壓。國金證券表示,2023年生豬出欄量持續增長,行業供大于求的狀态未能改變,預計全年養殖利潤為負,展望2024年,預計明年上半年供需格局難有改善,生豬價格依舊低迷。

市場供過于求态勢下,上市豬企的銷售價格進一步下滑。新希望披露的11月份生豬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11月份銷售生豬167.59萬頭,環比增長13.89%,同比減少0.89%;生豬銷售收入為23.8億元,環比增長1.67%,同比減少31.65%。

相比銷售收入和銷售量環比有了起色,豬價依舊延續下降态勢。新希望11月份商品豬銷售均價為13.95元/公斤,環比減少6.44%,同比減少40.13%,并創下了年内新低。另外兩家頭部豬企牧原股份和溫氏股份,11月份的銷售均價同樣出現了同比和環比下滑。

對此,新希望解釋稱,商品豬銷售均價同比下降較大的主要原因是行業周期波動,去年同期豬價上漲較快、基數較高,而今年以來行業産能相對供過于求。

豬價的持續低迷,使得新希望的财務報表也面臨壓力。财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新希望實作營業收入1067.48億元,同比增6.3%;歸母淨利潤為-38.58億元,同比下降42.52%。

與此同時,新希望的負債率迅速攀升,從2020年末的53.06%攀升至今年三季度末的72.76%。2023年9月末,公司總負債為969.97億元,短期借款為164.56億元,流動負債為577.61億元。但公司貨币資金為115.97億元,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在此背景下,新希望開啟了大筆募資。11月30日晚,公司釋出了定增募資計劃,拟募資73.5億元,其中36.46億元用于豬場生物安全防控及數智化更新項目、15億元用于收購控股子公司少數股權、22.04億元用于償還銀行債務。

目前新希望的總負債已逼近千億規模,緩解資金鍊緊張成為當務之急。不過,有投資者擔心,新希望的股價低迷,可能會影響公司推進定增計劃。

12月4日,新希望股價盤中最低下探至8.83元,創2019年2月21日以來新低。僅在年内,該公司已經累計跌去了約25%。

此前,立訊精密、通威股份均因為股價過低而主動叫停了定增。12月1日晚,立訊精密公告終止2022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原因之一是公司目前股價處于低位,為保護投資者及全體股東利益,公司拟終止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

而通威股份在終止160億元的定增計劃時也稱,基于目前資本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公司價值存在明顯低估,為維護全體股東的利益,拟終止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

從大舉擴張到收縮戰線

除了外部環境的因素,新希望的虧損苦果,實際上在兩年前已經釀成。

回過頭來看,2013年是新希望的重要轉折點。這一年,年過六旬的劉永好決定将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交到自己女兒劉暢手中。

作為一個富家“千金小姐”,劉暢并非一個典型的乖乖女。14歲時她立志做社交名媛,國中的時候去做雅芳小姐,曾在成都春熙路開了一家首飾店。

1996年,16歲的劉暢被送出國求學。後來在北大的演講中,劉暢透露,在美國時自己特别頹,染成黃頭發、白頭發表達不一樣的自己。但中美思維方式的差異,也讓她學會了試着去了解自己的不一樣,學着去接受自己。

2002年,劉暢回國之後以“李天媚”的名字低調進入了新希望,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經過多年不同崗位的曆練,羽翼漸豐的劉暢走向了前台,開始執掌新希望。

此前,銷售飼料一直是新希望主要的收入來源。但在劉暢接班三年後,新希望自飼料行業正式踏足下遊生豬養殖。

随着飼料利潤的逐年下滑,新希望的商業模式進一步從飼料銷售轉為商品豬銷售。2018年,公司立下了2020年出欄800萬頭生豬、2022年沖擊2500萬頭出欄量的目标。

兩年後,新希望就趕上了超級豬周期。在豬瘟疫情、環保限産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從2018年底到2019年10月中旬,生豬價格從10.1元/公斤漲至40.29元/公斤,漲幅達3倍。

一片漲聲中,養豬企業賺得盆滿缽滿,背後的實控人上演了各種财富神話,社會資本大量湧入生豬養殖,新希望也不例外。

養豬需要建廠房,新希望的解決辦法是收購加自建。據媒體統計,2019年,新希望對外兼并7家公司;2020年又兼并了12家。另據公開财報披露,2019年-2021年,新希望在工程建設方面的資本開支合計超過700多億元。

建廠需要資金,為此劉暢把做房地産的張明貴調到新希望出任總裁。在劉暢看來,張明貴“在房産領域擅長的資金周轉、修建速度和品質保證等能力,都是養豬所需要的”。

經過一年多的大舉擴張,2020年下半年新希望又進一步調整了目标:2020年800萬頭出欄目标不變,2021年挑戰3000萬頭出欄目标,2022年確定出欄4000萬頭。

在2022年,新希望全年生豬出欄數已達到1462萬頭,雖然距當初設定的出欄目标仍有差距,但已跻身全國第三。

然而,2021年生豬市場産能已經出現過剩,生豬價格回落後,市場價格與成本倒挂,賣的越多就虧的越多。

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新希望連續虧損,期間累計虧損約149.1億元,這個資料幾乎抹平了公司在2016年至2020年的盈利總和,這期間累計盈利164.4億元。

今年6月份的業績說明會上,面對投資者關于之前激進擴張的提問,張明貴坦言,當時,确實對規模快速擴張之後的管理能力稀釋問題估計不足,如果真能回到過去,會在擴張節奏上更加穩健一些。

壓力之下,新希望也開始收縮戰線。公開資訊顯示,2022年至今,新希望先後兩次向成都國資出售18個在建和已投産的養豬場,回籠22.43億元的資金。

12月初的機構調研中,管理層透露在資産盤活方面,會和部分區域性的民營、國企合作,聯合推動産能使用率的進一步提升;同時,今年全年計劃退租50個項目,前三季度已經完成41個項目,後續還會推進。

此外,降本增效也是新希望的重點舉措。11月份,公司在營運場線出欄肥豬的完全成本降到了15.6元/kg左右。

但是,對比當月的13.95元/公斤商品豬銷售均價,這一成本仍在銷售價格之上,出現成本倒挂。

劉永好攢的家底仍厚實

新希望養豬業務持續虧損,但還不至于讓前首富劉永好傷筋動骨。

“新希望創業41年,穿過多次周期,見過很多風浪,我們有工具箱,有騰挪空間。”近期的發言中,劉永好稱新希望船大家底厚,随便拿出一塊來都是寶貝,并堅信冬天會過去,暴風雨一定會停止。

劉永好四兄弟下海創業,始于1982年。當時,兄弟四人都有令人豔羨的“鐵飯碗”:老大劉永言在成都906廠計算機所工作;老二劉永行在新津縣教育局工作;老三劉永美在縣農業局當農技員;劉永好是老四,畢業于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并留校任教。

起步階段,劉氏兄弟賣掉手表、自行車湊了1500元錢,從鹌鹑養殖賺下第一桶金,再依托四川這一養豬大省,轉行飼料生産,叫闆當時的龍頭正大飼料。

1989年,“希望牌”1号乳豬飼料推向市場,通過價格戰一舉壟斷成都飼料市場。伴随着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化,劉氏四兄弟的事業越做越大。

1992年,兄弟四人在大概一年時間内收購了30-40家國有飼料企業,把它們變成了混合所有制的企業。也正是這一年,在希望飼料公司的基礎上,希望集團組建成功。

1995年,劉氏四兄弟走向分家,劉永言建立大陸希望公司、劉永行創立東方希望公司、劉永美成立華西希望公司,劉永好建立南方希望公司,也就是如今的“新希望集團”的前身。

分家後,不同于其他兄弟遠離資本市場,劉永好實業、資本兩手抓。其中新希望1998年成功上市,成為内地民營企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劉永好家族也數次問鼎中國首富寶座。

如今,劉永好已年過七旬,40多年商海沉浮,他建立起的商業帝國已十分龐大。官網顯示,新希望集團擁有世界第一的飼料産能,中國第一的禽肉加工處理能力,是中國最大的肉、蛋、奶綜合供應商之一。

金融領域,劉永好也大展拳腳,不僅發起成立了民生銀行,參股民生人壽,在銀行、保險、信托、基金、财務公司等均有涉及,還坐擁新希望、興源環境、新乳業和華融化學等6家上市公司。

家底厚實,給了劉永好應對經濟周期的底氣,他在今年數次強調,新希望不會倒、不躺平、不焦慮,新希望要活120歲。

但是,要想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穿越周期、活得更久,就要面臨轉型的陣痛。尤其在各行業都承受不小壓力的今天,更考驗着新希望這艘大船的反應靈敏度,和當家人劉永好的智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