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續兩漲停後走跌,碳酸锂期貨跌破10萬元關口,锂價如何反轉

連續兩漲停後走跌,碳酸锂期貨跌破10萬元關口,锂價如何反轉

12月的碳酸锂期貨走勢跌宕起伏。

12月11日,碳酸锂期貨主力合約由漲轉跌,主力合約開盤漲超11%,一度逼近漲停,但此後快速回落,截至收盤,碳酸锂期貨跌幅近5%,跌破10萬元/噸關口。此前,碳酸锂期貨在連續兩日跌停後上演了連續兩日漲停行情;12月8日,碳酸锂期貨全線漲停,報收于103100元/噸,重回10萬元/噸關口之上,而僅隔周末,碳酸锂期貨又跌破10萬元/噸。

從消息面來看,廣期所12月7日深夜釋出消息稱對碳酸锂期貨部分合約的漲跌停闆幅度等再做調整。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碳酸锂期貨市場的過山車走勢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過剩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市場的投機氛圍,使價格波動幅度加大。

碳酸锂期貨現“過山車”行情,兩個跌停後兩個漲停,後續會如何走? 

12月的交易日裡,碳酸锂期貨的價格走出了大起大落的行情,4個交易日封闆,12月4日和12月5日,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針對單邊下跌的行情,廣期所對碳酸锂期貨LC2401合約進行調控;12月7日碳酸锂期貨合約全線漲停,這也是自碳酸锂期貨挂牌上市以來第二次全線漲停,12月8日連續漲停。

對于此前碳酸锂期貨和現貨持續下跌,紫金天風期貨研究所所長賈瑞斌分析稱,一是碳酸锂市場供需失衡,二是前期碳酸锂價格過高,導緻部分企業過度投資,産能過剩,市場供應增加;三是碳酸锂的需求有所降低,價格預期也有所降低。

他進一步表示,模拟交割中确定的交割貨品質标準引發争議,且工碳電碳的升貼水設定,導緻市場對于首次交割貨源充裕抱有隐憂,是期貨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現貨角度而言,原料價格不斷回落,市場低價抛貨,加之下遊排産環比下降,是現貨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中泰期貨分析稱,期貨價格或将迎來短暫強勢,但市場未發生重大轉變,碳酸锂長期供應仍顯充足,預計本輪反彈空間有限,應以行情超跌、劇烈反彈、後期仍震蕩偏空的思路對待。

而對于此輪碳酸锂期貨上漲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朱克力認為對此需要持謹慎态度,雖然短期内價格可能會有所持續,但并不意味着一個長期的價格拐點已到來;目前市場情緒更多是受到短期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在未來可能會發生變化。中關村物聯網産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也認為,對于上漲是否有可持續性需進一步觀察。

現貨價格相比年初跌幅近80%,價格下行沖擊企業利潤,未來會迎反轉嗎

今年以來,碳酸锂價格開始進入下行通道。現貨方面,12月8日,電池級碳酸锂現貨報價範圍在11.2萬元/噸-12.5萬元/噸之間,均價報11.85萬元/噸;與年初的50萬元/噸相比,跌幅近80%。

朱克力等業内人士普遍認為,碳酸锂價格下挫的主要原因是産能過剩,從供求關系上看,供大于求,價格會逐漸向下。記者梳理發現,10月底各家锂鹽廠逐漸複産,碳酸锂價格開始加速下行,供需過剩的局面進一步凸顯。

在碳酸锂價格下滑的背景下,锂礦相關公司業績也受到沖擊。Wind資料顯示,锂礦闆塊的19家A股上市公司在去年三季度普遍達到盈利峰值後,業績增速開始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截至三季度末,除了川能動力、中礦資源小幅增長外,锂礦闆塊内的包括贛鋒锂業等17家公司盈利出現下滑,有11家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速下滑超過50%。

此外,根據Wind對锂礦指數的盈利預測,2023年行業歸母淨利潤綜合值為543.60億元,同比減少48.92%。華泰期貨分析稱,短期内,鹽湖端的廠家放貨後貿易商手中現貨較多,加上海外進口的碳酸锂陸續到港,導緻短期内碳酸锂的增量明顯,現貨價格仍存在壓力。終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激烈,持續降價,下遊企業采購較為謹慎,對價格的支撐力度減弱。目前現貨市場的成交情況一般終端消費市場的增速放緩,下遊電池庫存仍然較高,産業鍊的降本意願增加,向上壓價意願不斷增強,預計下行周期會延續。

朱克力認為,對于碳酸锂的價格走勢,預期市場波動可能會繼續一段時間,但長期來看,價格将趨于穩定。賈瑞斌進一步表示,對于碳酸锂的價格長期走勢可以從幾方面來看,一是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持續增長将對碳酸锂的價格産生一定支撐;二是碳酸锂産能的擴張和開發,将使得市場供應增加,對價格形成壓力;三是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有可能進一步降低碳酸锂的使用量,影響其價格。

他認為,碳酸锂價格未來可能會在一定範圍内波動,而長期來看價格走勢取決于行業産能擴張、政策調整以及電池技術發展等多方面因素。在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看來,随着碳酸锂的供給繼續增加,明年的碳酸锂價格仍将處在下滑通道,這個勢頭或将持續至2025年。

國信期貨研報認為,相比于目前的庫存高位,去庫量仍然有限,碳酸锂供需仍然處于過剩局面。預計2024年大陸碳酸锂總供應量約為99萬噸,需求量約為87.9萬噸;對應到目前期貨下行趨勢下的成本支撐位,預測8萬元/噸或将形成強支撐。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王琳琳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