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醫總有健不完的脾和祛不完的濕?大家好,我是賈醫生。
健脾祛濕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那想必很多人心裡面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怎麼健脾都還是脾虛,怎麼祛濕還是濕氣重呢?其實這跟現代人的飲食、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現在人喜歡熬夜,作息不規律,工作壓力大,飲食比較油膩,這些都會給脾胃帶來負擔,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胃運化失常,水液停聚在體内,時間一長就會形成濕氣。是以這些壞習慣不改,濕氣是很難祛幹淨的。
不過呢,日常生活中我們隻需要做一些小小的改變,就能健運脾胃,祛一身濕氣。那就是在早上起床後的第一杯水裡面加點料。加什麼呢?一個是茯苓,一個是白術。
茯苓味甘性平,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健運脾胃,并且把體内的濕氣引入膀胱,從小便排出,是以它對水濕過重引起的水腫、腹瀉等症狀呢,都有較好的調理作用。
然後是白術,白術味苦性溫,歸脾、胃二經。跟茯苓不同的是,白術是溫燥的,就像幹燥劑一樣,可以把我們體内多餘的水濕吸收掉,并且白術還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對于脾胃虛弱導緻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洩瀉等症狀呢,就有不錯的效果了。
這兩味藥也是各大祛濕名方中的老搭檔了,平時用白術和茯苓泡水來喝,可以健脾利濕,對于一直被脾虛濕氣重困擾的朋友呢,就可以作為參考了。
不過賈醫生在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中醫用藥需要辨證,建議大家還是要經過專業醫生的指導再去用藥,切勿随意亂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