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長城的超速了,關比亞迪什麼事?

開長城的超速了,關比亞迪什麼事?

開長城的超速了,關比亞迪什麼事?

出品|虎嗅汽車組

作者|李文博

編輯|周到

頭圖|坦克

如果現在有一台車,在實際駕駛中,百公裡要燒掉 18 升油,您猜這車是多大排量?

不出意外應該是 12 缸 6.0T 渦輪增壓。最不濟,也得是六缸 3.0T 高功率,确實不能再小了。

那,假如答案是:四缸 1.5T 渦輪增壓呢。

???

相信大家聽到“四缸 1.5T ”這個答案時的第一反應,大機率和我一樣:離譜。

我們來做個幼稚園級水準的算術題:按照 92 号汽油 7.88 元/升的價格計算,百公裡 18 個油,意味着平均一公裡就要花掉 1.4 元。一天開 50 公裡,光油費就要 70 元。

雖然這點錢不足以在上海吃一頓午間簡餐,但足以應付中國絕大部分三口之家一天的夥食費。

等等,這麼昂貴的價格,還是當下這個“加速全球向可持續能源轉變”時代,人人口中都在大談特談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用車成本嗎?

肯定不是。

但現實的魔幻就在于,最近有一位“車評人”在對比亞迪方程豹5 進行所謂的“油耗實測”時,将這台 2023 年下線的新能源車,開出了大排量老舊燃油車都相當罕見的百公裡18、19 個油耗。

開長城的超速了,關比亞迪什麼事?

直接讓比亞迪——這個全世界新能源領域最激進的汽車公司,原地掉頭。

對比亞迪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你可以吐槽比亞迪的設計、品質、做工、噪音、車機、産能等很多事,但唯獨不能吐槽比亞迪兩件事:

第一是價格。

第二是油耗。

事出反常必有妖。下面,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術探讨之《我的汽油,去哪兒了?》

雙 C 認證?

根據公開資訊還原,這件事大體上是這樣的:

一位抖音号名為“大秦軍陝團”的車評人(真名:姚衛強),釋出了一段自己拍攝的比亞迪方程豹豹 5 實際道路測試視訊,結果顯示,豹5的高速百公裡油耗高達18至19升。該實測資料與方程豹給出的官方饋電油耗百公裡7.8升,相距甚遠。

開長城的超速了,關比亞迪什麼事?

很快,方程豹釋出官方聲明稱:應警方調取“2023.11.28 姚某涉嫌駕駛機動車超速”一案證據需求,調取了相關車輛運作資料。資料顯示該車輛當日存在大量異常駕駛行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在整段高速行駛過程中,有3個時間段車速超過180公裡/小時,有6個時間段車速超過170公裡/小時;

2. 在整段高速行駛過程中,車速120-140公裡/小時區間占比超過37%,車速140-160公裡/小時區間占比超過46%,車速超160公裡/小時占比超過4%;

3. 發現在高速部分路段出現異常停車時間。

稍加計算便可得知,該測試全程有 37%+46%+4%=87% 的比例,處于超速範圍。隻有 13% 是在限速 120 公裡/小時以内開的。

即便按照 132 公裡/小時,這個不扣分不罰款的限速上限計算,也至少有超過一半的時間處于超速範圍。況且,部分路段的限速是在100 公裡/小時以内。

同時,根據方程豹公布的車速曲線,這台車在高速上不僅速度上超越常人。在駕駛技術上,也絕非等閑之輩,經常有一腳油門到底,一腳刹車到底這樣,普通人開一輩子車,都不會有的極限操作。

不過,當你知道姚衛強“長城汽車旗下硬派越野品牌坦克沙漠學院院長”的身份之後,就會覺得之前這些操作,對“姚隊”來說,隻能算是日常。

開長城的超速了,關比亞迪什麼事?

看到車速曲線後,很多方程豹的既有使用者和潛在使用者,都對“姚隊”自費測試豹5在極限工況下的表現這件事表示了感謝。

要知道,一台自重接近三噸,方盒子造型的硬派越野車,在空調30℃,載3人,開窗,且大多數時間車速超過140公裡/小時的情況下,既沒有失速,也沒有側翻,這是很多價格更昂貴的外國車,都達不到的境界。

應該說,豹5是第一台經過“雙 C 認證”,即國家強制安全官方 C 認證和長城汽車民間 C 認證的比亞迪車型。

抛開這幫有大智慧、大格局的“緻謝人群”外,絕大多數普通人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了“姚隊”涉嫌危險駕駛和“惡意抹黑比亞迪”上。

但,事情再次發生了“反轉”:12月4日,“姚隊”釋出視訊稱,自己已經主動聯系了當地交管部門,交管部門針對自己 11 月 28 日從渭南行駛至烏海,在 110 國道烏海南繞城處因限速 80 實際車速 103 作出了批評教育,并進行了 200 元 3 分的處理決定。

開長城的超速了,關比亞迪什麼事?

表面看來,這與方程豹官方公布的3個時間段,“姚隊”車速超過180公裡/小時的資料,有“明顯”出入。但事實上,當地交管部門隻處理了“姚隊”在轄區範圍内國道上的超速行為,并未對他在轄區範圍外高速上的超速行為給出任何處理決定,兩者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該混為一談。

其實,“姚隊”想自證清白,再簡單不過了,隻要放出豹 5 行車記錄儀中存儲的自己在高速上駕駛行為的全程視訊就行了。但凡方程豹公布的速度曲線存在半點不符合事實,“姚隊”可以立馬去起訴。

截至12月6日,尚未有第二個交管部門對“姚隊”的行為,給出處理決定。

硬派都是油老虎?

在關注事态進展的同時,我們還應該關注一件更有意義的技術讨論,那就是:

“硬派越野車,都是油老虎”這個汽車行業存續了太多年的刻闆印象,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被破除。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别說“硬派”,光是看到“越野車”三個字,都能瞬間聯想起自己在買了車後,被加油站掏空錢包時的窘迫。

這很合理。我随手在小熊油耗上,找了幾台硬派越野車的長期油耗資料,發現這些挂着“地表最強全地形怪獸”标簽的車,就吞金能力來說,也是“怪獸級”的:

Jeep進口大切諾基,5.7L 326馬力 V8 發動機,百公裡油耗範圍:14.38 ~ 19.62 升;

北京 BJ 80,3.0T 280馬力 V6 發動機,百公裡油耗範圍:12.55 ~ 17.85 升;

大衆途銳,4.2L 350馬力 V8 發動機,百公裡油耗範圍:13.98 ~ 18.67 升;

豐田普拉多,4.0L 243馬力 V6 發動機,百公裡油耗範圍:12.33 ~ 16.41 升;

路虎衛士,3.0T 400馬力 L6 發動機,百公裡油耗範圍:11.92 ~ 15.72 升;

但,當電能開始接管硬派越野車的動力掌控權時,之前“怪獸級”的油耗,不僅有了松動,還開始出現變成“小綿羊”的趨勢。

比如 Jeep牧馬人,燃油版油耗為百公裡 9.4 升,插電混動版本在帶電狀态下的百公裡油耗隻有 4.7 升,插混版的燃油經濟性,明顯高于燃油車型。此次事件的主角方程豹豹 5,也是典型案例。作為一台系統綜合功率 687 馬力的越野車,官方饋電油耗百公裡隻有 7.8 升,懂車帝冬測的結果是百公裡 7.41 升。

開長城的超速了,關比亞迪什麼事?

在新能源時代下,硬派越野車的能力,依然是“老虎”,但不是“油老虎”。除了顯著降低油耗外,電能的進入,還補強了純燃油硬派越野車的三個短闆:

首先,是重心。電池包本身的重量就不輕(牧馬人插混版本采用的 17度三元锂電池,自身重量就接近 85 公斤),再加上電機,整體布局在車輛後部,與位于車輛前部的發動機互相角力,使整車前後重量平衡,重心處于低位。純燃油硬派越野車的發動機位于前部,很容易造成重心過于靠前,增加翻車幾率。

其次,是扭矩輸出。我們知道,純燃油硬派越野車的發動機必須在特定轉速區間内,才能輸出峰值扭矩,脫困時,得先把發動機轉速提上來,再考慮後面的事。但電機不一樣,在非常低的轉速區間,就能輸出全部扭矩,且反應速度極快,根本不需要任何“等待”,車就已經從坑裡把自己刨出來了。

最後,是相比純電越野車,更安心。越野路況複雜,起伏大、坡道多,且大多在荒山野嶺,人迹罕至,一旦沒電,純電車寸步難行。插電越野車可油可電,基本消除了越野時的裡程焦慮。此外,由于多了電池,新能源越野車普遍配有對外放電功能,可以為外接電子裝置(照明、取暖、烹調、驅蚊等)供電,更符合“越野”的場景需求。

隐私,哪壺不開提哪壺?

在豹 5 事件中,除了超速和油耗外,還有一個被大家頻繁提起的名詞:隐私。

許多人認為,方程豹在沒有征得車主同意的前提下,直接對外公布了這台車的運作資料,讓車主近乎裸奔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很沒有安全感。

其實,隻要你仔細地看過這組運作資料,就會發現方程豹隻公布了車速和時間,對敏感資訊,如車架号、地理位置、車主全名等,都采取了脫敏動作。

而且,方程豹在聲明開頭,就表明态度:自己是應警方調取“2023.11.28 姚某涉嫌駕駛機動車超速”一案證據需求,才查閱使用者資料的。

是以,整件事的發展順序是:姚發視訊→網友發現姚超速→網友在評論區大量@交警舉報→交警要求方程豹調資料。

而不是姚發視訊→方程豹主動調資料→方程豹向交警舉報。

真正侵犯使用者隐私的案例,下面這三個,算是典型:

第一個,來自風頭正勁的美國特斯拉。

今年 4 月,九名已離職的特斯拉員工透露,在2019年至2022年期間,特斯拉員工在内部聊天系統中私下分享了大量由車主汽車攝像頭記錄的敏感圖像和視訊,其中一些内容極度侵犯了使用者隐私。比如一位男子赤身裸體接近車輛;一輛特斯拉汽車在住宅區高速行駛,撞飛了一名騎自行車的孩子。

甚至,連老闆馬斯克私人車庫裡的蓮花跑車,也被自家車的攝像頭拍到。

2022年,一位高合車主發現自己在車輛自帶的行車記錄儀界面,通過點選“汽車發射WIFI”功能圖示,就能看到全國範圍内同款車型的車主清單。點選任意一位車主的名稱,短暫的加載緩沖後,其他車主行車記錄儀的畫面就投射到了自己的車上。其他車主的頭像、昵稱和距離等資訊一目了然,未做任何脫敏處理,且車輛處于下電狀态時,攝像頭依然工作,提供聯網實時畫面。

開長城的超速了,關比亞迪什麼事?

第三個,來自已經涼透了的中國威馬。

2021年,威馬汽車釋出《中國新能源車主圖鑒》,通過分析車主駕駛行為、智能體驗偏好及使用者形象特征等大資料,展現全國各地威馬車主的形象。資料顆粒度之細,令人歎為觀止,随手摘錄幾條:57%的上海車主每天開啟香氛系統,平均使用時長近1小時;97.35%的北京車主加裝電加溫系統;67.2%的黑龍江車主選配紅色外觀;58.1%的河北省車主一個人開車;56.8%四川省的車主副駕駛有人。

對新能源汽車隐私這件事,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在 2016 年釋出的GB/T 32960.1-2016《電動汽車遠端服務與管理系統技術規範》國家标準中,有過規定:

車企将新能源汽車的車輛狀态、充電狀态、系統運作狀态等動态資訊,先發送到企業平台,再由企業平台上傳至政府或指定機建構立的公共平台,使政府可以直接監管到終端産品的狀态。

車企實時上傳新能源汽車的整車資料、驅動電機資料、燃料電池資料、發動機資料、車輛位置資料、極值資料、報警資料等資訊(通信協定及資料格式:GB/T 32960.3-2016)。如果是私家車,不需要上傳車輛位置資料,避免侵犯車主隐私。

開長城的超速了,關比亞迪什麼事?

這樣的資料索取需求,對大多數新能源汽車使用者來說,是可接受的範圍。

而且,全世界每一家車企,無一例外,都會對脫敏後的使用者行為資料進行研究,不然後續産品的提升與完善,都是空中樓閣。

因為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沒有資料分享,就沒有可以協同的經濟活動。

正如哈耶克所說,“經濟社會的首要問題,是利用好分散在個人手中的資訊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在決策場景中所必需的知識,從來不是以整體的方式存在,而是以不完整、甚至經常沖突的方式散落在不同個體手中。”

而且,基于大量研究發現,全球使用者普遍存在着一種令人困惑不已的“打臉”現象:

隐私悖論。

即無論哪個國家、哪種文化環境,大家都會在口頭上表示,自己非常在意隐私。但在實際行動中,隻需很小的經濟補償,許多人就會非常樂意分享自己的個人資訊。

一項在美國進行的研究發現,一小塊比薩,就足以讓大多數參與實驗的人,主動提供自己和朋友們的電郵位址。

《數字時代的資料和隐私》報告則展現了中國使用者對待隐私的态度:面對資料要求時,75% 的情況下,使用者會選擇授權資訊。且他們中的大多數,并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既然自己不後悔把資料授權分享出去,怎麼車企依據公安機關的要求公布脫敏資料,一下子就想起這回事,急着跳出來,維護早就主動讓渡的“隐私權”了?

開長城的超速了,關比亞迪什麼事?

那啥不那啥啊。

寫在最後

方程豹豹 5 事件後,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社交媒體上,慷慨激昂了一番:在很多場景下,比亞迪的技術和産品經常被花樣百出的惡心和針對,種種惡劣行徑,不勝枚舉。

他認為,中國車企不應卷低下限,而要卷技術,卷産品,卷服務。口水戰,既無助于行業,也不利于自身。

無獨有偶,上個月,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2023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咖荟·汽車夜話”上,也對目前汽車行業水軍亂象,進行過一番批評:

開長城的超速了,關比亞迪什麼事?

網絡水軍非常沒底線非常肮髒,好多車他們帶節奏。我們的友商,确實掌握了網際網路傳播邏輯,确實比我們技高一籌,什麼奧迪買他的動力、豐田買他的技術、上多少投資等。

聽聽,聽聽,兩位大佬這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中國汽車很多方面,都還沒“在一起”。但在“水軍”這件事上,已經“在一起”很久了。

不然,怎麼說出來的話,一模一樣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