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500紅包吧,現在發BP給你”

“發500紅包吧,現在發BP給你”

要說起來,事也簡單。前天中午,在小紅書和微信群裡,開始流傳一張截圖,一位FA在微信群裡發了9條項目簡報,概念熱,品類多,又硬又洋氣:從無人機、海洋挖掘、太空殡葬到量子計算、電動自行車、太空衛星,飛天遁地,不一而足。連條件也提得具體,“隻接受頭部機構”,“包括港資跟美資”。

老實講,雖說聞着有點“王多魚”的味,但也并非全不貼譜,字面上看,有些确實能抓到美元基金的需求。有人問,“X總,能看看項目8麼”;回複是,“可以發,發500紅包吧,現在發BP給你”。

這就壞了,壞就壞在五百塊上,貼到網上,難聽的都來了——誰對誰都一肚子惡意——“FA已經到了這種饑不擇食的階段了嗎”。這話不但難聽,還有兩層指向:一是處境,二是定價。

FA的處境如何,我之前在《中國沒有投行家》裡談過。那會包凡剛去喝茶,另一家頭部FA随即傳出“不玩了”,市場不好,FA必然不好過,這咱都懂,但咱總歸沒想到,洗牌是從頭部開始洗的,套用一句我司蒲老師的名言:這反直覺啊這。

定價則更不消說了,群裡公開的五百塊叫價,簡直令金融人尊嚴失格。

可這正是FA這份職業最吊詭的問題不是嗎?邏輯上FA應該拿什麼換錢?事實上FA又在拿什麼換錢?為什麼FA不可以賺以五百塊為機關的錢?

既然問題出在錢上,那就先談錢。發言權我多少有點,這幾年在咖啡桌飯桌酒桌上,我老把錢挂在嘴邊,逮誰問誰,一點不害臊,誰不愛錢呢?

可再得說,世界上哪兒有無緣無故的愛呢?俺就是想知道,這份愛打哪兒來的?結果呢,雖不記得誰給過标準答案,但提問本身是心理暗示,我慢慢也就有譜了。于是我覺得,現代生活工作裡,錢對普通人的意義,多數時候就是維護權利的工具,當然如果錢足夠多,還能有更大層面的東西,具體不說了。是以對錢的渴望,本質上是對權利渴望。在錢上被低估,相當于生而為人的權利被低估了,被歧視了,被侮辱了。是以,誰在錢上受到了低估,就必然是要罵街的。

那麼五百塊是不是低估了,值不值得罵街,就得說道說道。先說FA憑什麼吃飯,要我說,先是資訊。

如果給财顧工作畫粗線條,從左到右依次是資訊、資源、交易:及時準确大量的資訊構成資源,恰到好處的資源促成交易。從資訊出發原本不難了解,從字面看也有迹可循,資訊從語言、内心出發,倆字看着就透明清楚,到資源呢?有貝還有水,明顯離錢近了、沉了。但事實是,如果有選擇,沒人願意畫這麼長的鍊條,換句話說,有選擇的人,都直接去切“資源”了。問題是,資源是個開放性的結果,不是隻能從資訊而來,FA工作的不确定性也在這裡。

頭部FA先開始洗牌,正因為資源和錢的關系不好處理,不是說不能用資源換錢,但資源的出處、由來不好說,或者不好明說,換完錢,背後都是麻煩。按說,一個自由市場,資源的出處更應該是資訊對嗎?但人們不願意費那個工夫,市場多卷啊,切資源多快啊,資訊說說罷了,你不會真信吧?由此,資訊的價值,被很多人忽視了,人們隻認資訊所建構的資源,而拒絕為資訊本身定價。

為什麼人們會輕視五百塊的資訊價值,潛台詞是:我有權利不賺五百塊的錢,我所處的行業,不應該以此為機關做定價——這恰恰是一種特權思維,原因很簡單,很多工種沒有這種定價權。

就拿寫字為例,稍微有點年紀的人,都有過在報社、雜志拿一個字換幾毛錢稿費的時候,當年我寫短評,想水一千五百字,占個大豆腐塊,順帶多掙二百,編輯很客氣,先給我删一半,再嘬兩口牙床子,呲登我寫稿像打人,得講快準狠,能用拳頭别出掌,邊說還當胸怼我兩下,我當場不服,瞪他擡頭紋,回去吃拉面解氣,吃半截覺得他有道理,給我的稿費也有道理,市場就這個定價,要麼别幹,要以此維生,你就得受着。再者說了,話語即權力,金錢也是權力,你享受了話語權,在金錢上避避屈怎麼了?不是應該的?

其實我是想講,每行都一樣,雖然口頭上誰都承認,低垂的果子摘完了,靠投資搵食,要舍得做苦功,而下意識裡,你還是會輕視五百塊的資訊定價。但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現實就是這麼個現實,你要做投資,沒有老編輯扣你稿費,但有人收你五百看BP,這就是現實,特公平。現實不一定處處合理,五百這個數,微信這個場景,沒準都有毛病,但這不重要,了解現實最重要。

現在更直接的利益直接下場,FA角色變了,服務内容變了,上遊甭管什麼理由往下遊去切份額,下遊一定難受,是以我隻是想說明,上遊變,下遊一定變,在必須要變的前提下,忽視小資訊、小資源、小定價的可能性是一種傲慢。

再講另一件事。去年我微信加了位XX資本的朋友,一年多了,每周定時推項目,還以我名字開頭,按說我人到中年,假如頭腦呲油好為人師,那應該說:需求不比對啊兄弟!假如暴躁失意缺乏耐心,那就直接拉黑了事,但偏偏我是個懶人,開始禮貌性回,後來再沒回過,竟還是每周收到推送。都說當FA得精準,得會比對資源,潛台詞是得聰明點幹活兒,但要我說,現在倔一點更好。500塊看BP也好,每周發微信也好,都是這行人的一點倔強,還在幹活兒,重新估價,成與不成,我都尊重他們。

我舉這個例子,不是說不應該聰明點利用資源,我隻是認為有資源不用才是錯的。現在有FA願意重新為資訊定價,雖然看起來,有點笨拙,效率一般,境界不高,但他相信手裡的資訊,願意從低處定價,如論如何也不算壞事。一個市場要講活力,總得有層次,有鍊條,有依存關系,定價不但不怕低,反而越精細越好,總得有人幹些苦活兒累活兒不那麼賺錢的活兒,才能讓上邊的人和事變得合理,讓交易活泛起來不是麼?

我知道有人會拿這件事跟上回“先交1000萬再做盡調”相比較,但這倆不是一碼事,1000萬是交易障礙,500塊不是。在這個世界上,數字不同,性質就不同,1000萬叫門檻,500塊頂多叫選項,就好比畝産1000斤是科學,能養活人,畝産30萬斤就是癔症,會餓死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