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萬一我考不上好高中怎麼辦?”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範本
作者:主創團·牧青野

期中考試剛過沒多久,一張據說是北京市海澱區初三期中統測成績的分布圖,便在家長群裡瘋傳。
與2023年中考的“蘑菇雲”形狀如出一轍,高分段人數越集中,代表着競争越激烈。
離中考還有半年,但父母和孩子們的心已經被揪了起來。
有人說,現在的中考,太卷了,比聯考還卷。
它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重要路口。
中考不僅是一次對孩子的考試,也是對父母的一次考驗。
在這種關鍵時刻,父母打好三個輔助,才能幫孩子安穩跨過這一關。
心理輔助:這幾句話,一定要說給孩子聽
曾看到過一組很暖心的母女對話。
“夜深了,怎麼還沒睡?”
“媽媽,我壓力很大,很緊張,想看一會兒書。”
“看完早點休息。”
“嗯……媽媽,如果我讀不了好高中怎麼辦?”
“你覺得呢?”
“我不知道。我上不了想去的高中,就上不了好的大學,上不了好的大學,我的人生就完了。媽媽,我聽很多人都這麼說過。怎麼辦?我好害怕。”
“可是,媽媽覺得,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也不錯啊。”
“為什麼?”
“因為你就能一直陪在媽媽身邊了,媽媽也不用擔心你以後一個人在外受苦受累了。”
“真的嗎?”
“當然!媽媽認為,分數和學校并不能決定什麼,但在這次經曆中,你的抗壓能力、學習能力,才是你适應未來快節奏社會的東西。
不過,媽媽說這些,并不是讓你以後徹底擺爛,而是想告訴你,你隻需要全力以赴,無論什麼結果,媽媽都和你一起面對,因為在我的心裡,你永遠是我最棒的女兒。”
“媽媽,謝謝你!”
一位親子教育部落客,也曾分享過發生在他身邊的一件事。
一位家長向他咨詢,說自己的兒子上次問過“如果我上不了好高中,怎麼辦”後,她和孩子爸寬慰了兒子,沒想到兒子幾天都無精打采,幹啥都沒有勁頭。
和兒子聊了後,這個家長才反應過來,兒子在說那句話的時候,其實是在對父母進行心理求助。
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這點,反而說:“别擔心,怎麼會呢?”
“怎麼會考不上?”傳遞的是“你一定要考上!”
是以,孩子才會心情低落。一句看似沒有任何問題的鼓勵,卻成了又一根壓倒孩子的稻草。
同樣的問題,不同的回答,不同的結果。
其實面對中考這個人生第一關,孩子比大人壓力還大。他們會擔心自己發揮得是否足夠好,擔心成績出來後父母的态度,甚至擔心一些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負面情緒。
這個時候,父母多給孩子一點心理撫慰和情緒按摩,讓他們感受到安全感和無條件的愛,之後才能學會如何正面面對考試後的各種結果。
比如這幾句話,就可以說給孩子聽:
中考,隻代表你國中生活的答卷,定義不了你一生的前程。
高中,不是人生唯一的選擇,你的生命有很多可能性。
任何事情,結果不重要,過程最重要。結果是總結,但過程,是你的成長。
多年後,回顧過往,你會感謝此刻全力以赴、無懼未來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劇本,堅定地向前走,才能知道劇本的終點是什麼。
焦慮是正常的情緒,如果你感覺焦慮的時候,來找爸媽聊聊天吧。
如果這次的結果不太好,那就腳踏實地,繼續努力,争取在其他賽道上重新開機精彩;如果這次的結果非常好,那就心無旁骛,向前沖吧!
父母的話,是孩子的定心丸,也是他們看向未來時,最明朗的光。
實體輔助:考後對待孩子,既要溫情,也要“絕情”
中考,是一場學習力、體力、情緒力、專注力等的綜合性考試。
為了準備中考,孩子們還要經曆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試,這每一次考試,也是孩子的重要參考和練習。
面對考試後的成績,家長也莫要失了“平常心”。
1、适當放松,讓孩子的壓力能夠盡情釋放。
前段時間和親戚們聚餐。表姐的孩子剛經曆完期中考試,吃飯時,有人建議她一定要趕快給孩子多報點補習班,抓緊利用好考完的每一分每一秒。
表姐委婉拒絕了建議,隻表示孩子校内的學業安排很合理,他們還想讓孩子有點自我調整的時間。
雖然有句話說:“學習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但适當的壓力釋放,是在用以退為進的方式,換種方式讓孩子積蓄力量。
放松調整,是為了下個階段更好地沖刺。
2、放松身心,但不能放松習慣
女兒放假後帶她去好友家做客,進門看到好友14歲的兒子正窩在沙發上看書,書一看完就帶上籃球去球場打球了。
當時覺得很好奇,對好友誇她兒子太自律了。
因為每次考試完,經常會聽到身邊的父母們抱怨孩子整天除了遊戲就是手機。
她告訴我,她兒子考完試後,他倆就做了個約定,可以放松一段時間,讓大腦和精神都松弛下來,但不能荒廢掉閱讀和運動的習慣。
休息是為了放松,但放松不代表讓自己被消耗。
學習是一生的事。除了每個階段的努力外,真正讓孩子持續成長的,是持之以恒的優秀習慣。
父母多一點“狠心”,才能讓孩子堅持好的習慣,并受益終生。
正如董宇輝所說過的那句話:“人這一生,要用馬拉松的心态跑完。你要做的是始終十年如一日地修煉自己,強大自己。”
精神輔助:家,永遠是孩子的底氣
心理學家陳默曾說:“孩子上了國中後,來自外界的壓力會越來越多。但這些來自外界的壓力你沒有辦法,每個孩子都要承受。我們當父母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家庭,幫孩子減輕壓力。”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減壓閥。
1、減壓力閥
董宇輝曾在直播間裡聊起當孩子厭學時怎麼辦的問題,他的回答是,如果孩子真的很痛苦,很難受,那就休息幾天。
經曆每一次大型考試,孩子的壓力,有時候是大于父母的。
父母幫孩子做好情緒疏導,孩子才能在繁重的壓力中,尋得喘息之機。
2、減語言閥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道理的地方。”
在我當老師的十多年中,最深的感觸是,父母對孩子,有時候不是說得不夠,而是說得太多了。
車轱辘的話來回繞,除了讓孩子煩之外,幾乎沒有一點好處。
控制住唠叨的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3、減狀态閥
知乎上有個問題:“孩子中考後父母應該怎麼做?”
有網友回答:“與其關注‘怎麼做’,不如關注‘不要做’。”
在他的回答中,他舉了一個例子:
一位受訪者告訴他,自己當年中考,媽媽為了讓他好好放松,調整身心,每天都會早早起床給他專門煲一鍋雞湯喝。這在當時,讓他感覺壓力非常大,有深深的負罪感。
孩子對于父母的情緒,是很敏感的。
你越放松,他越輕松;你越緊張,他越焦慮。
父母的狀态正常了,孩子的狀态才能真正松弛下來。
寫在最後:
看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是一個很普通的父母,你沒什麼優秀的資源,也沒有什麼驚豔的文化,你不知道該怎麼教育你的孩子。
那我們不如多多去鼓勵孩子,多認可他,多表揚他,多了解他,多支援他。
不必把自己的認知、焦慮、恐懼、憤怒,甚至是委屈轉移給孩子。”
最好的父母,永遠可以為孩子兜底。
家,是孩子的底氣,也是孩子的安穩大後方。
在孩子的第一場大考中,讓我們一起做心态、情緒穩定的父母,引導孩子勇敢、自如地跨過自己的人生第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