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中家長會,爸爸一下子多起來?真相來了

高中家長會,爸爸一下子多起來?真相來了

你家的家長會,

爸爸媽媽誰參加?

最近網上流傳一個段子:

國中家長會沒幾個爸爸,

高中家長會沒幾個媽媽。

上了高中發現,

來開家長會的爸爸一下子增多了。

為啥會這樣?

網友紛紛調侃:

高中家長會,爸爸一下子多起來?真相來了

在不同的階段,

爸爸媽媽參加家長會的比例是否真有變化?

網上流傳的說法是否屬實?

今天,

我們就來讨論家長會的那些事。

高中家長會爸爸參與多?

可能不會超過一半

網絡傳言是否屬實?我們在杭州的一些國小、國中、高中班級進行了随機調查。

國小老師普遍反映,家長會确實媽媽來得多,有的班級媽媽占到了五分之三,有的班級占到三分之二。平時跟老師溝通,基本也是媽媽。

到了國中,家長會上依舊媽媽多,不過爸爸的比例增加了。有國中班級剛剛開過家長會,班主任對着合照仔細數了數,來了13個爸爸,25個媽媽。還有班主任說,自己班級最近的一次家長會,爸媽比是3:7。

而調查了幾個高中班級,班主任普遍反映,爸爸來參加還是挺多的,而且年級越往上,爸爸出現的會更多。

“高一基本都是媽媽來,後面學校也會建議讓爸爸多來,會強調要爸爸也要參與育兒;到了高二下,爸爸能占到三分之一;高三時,爸爸參與會更多一些,差不多能達到一半左右。”這位高中班主任自己也是一位幼稚園小朋友的家長,她發現從幼稚園開始,家長會基本都是媽媽參加的,“我女兒大班,爸爸去參加家長會,結果發現30個家長,隻有兩個爸爸去,基本是媽媽,甚至還有奶奶、外婆。”

與幼稚園、國小階段一對比,高中家長會爸爸參與度确實提高了。不過她也觀察過學校其他班級家長會的情況,網絡傳言“高中家長會沒幾個媽媽”,顯然并不準确。“爸爸再多,基本也超不過一半。”

另一所高中的一個高三班級,班主任也發來一張家長會合影,照片裡爸爸媽媽的比例差不多也是對半開。

走錯教室找錯老師,

爸爸開家長會鬧出不少笑話

為什麼高中家長會爸爸變多了?關于這個問題,網友的回答,搞笑中還夾帶着一點對爸爸的“鄙視”。

“因為到了高中,爸爸忽然意識到自己有孩子了,或者再不管,孩子都不認自己了。”

“我老公孩子高中前都不加孩子群的,孩子說自己和離異家庭一樣,現在都積極參與了。”

“因為爸爸們越來越需要對自己未來經濟餘額是正是負,有個數。”

“爸爸們是摘果子去了。我同僚老公就是,高三那年給女兒做菜,還得意地跟我同僚說,你之前對女兒好,她小又不記得,隻會記得我給她高三燒了一年好吃的菜。”

相比之下,老師們的分析更為理性。

“一個家庭需要根據每個人的特長承擔各種角色分工,到了高中,涉及到選考、填志願等等,戰略、戰術決策方向的事情比較多,有時候媽媽會感歎,腦子真的有點跟不上。”有班主任坦言,相對來說,家庭中爸爸會承擔對外交流的角色,格局、視野更為開放,是以高中家長會爸爸來參加的多,“而且現在很多媽媽還要在家裡管着二胎,都讓媽媽來,确實沒有精力。”

還有班主任說,國小、國中階段,普遍來說,由媽媽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會更為細緻;而到了高中階段,孩子自理能力變強,更多地是考慮未來發展方向,爸爸們相對會更關注時事和聯考形勢的變化,是以更能比對家長會的主題。

當然還有一點,是學校、老師一次次不斷強調,家庭教育中爸爸的重要性。

“剛開始高一的時候,家長會爸爸來的真挺少,我們也會做家長工作,要讓爸爸多參與。”杭州第七中學高三班主任陳宏說,青春期的孩子會碰到一些人際交往、男女生交往、學業壓力等問題,“孩子們也回報,媽媽管不動容易情緒焦慮,爸爸們心大,是以在緊張的高三,也希望爸爸能多陪伴。”

結合男女不同思維來多元考慮和管理,陳老師跟家長多次強調爸爸參與教育的重要性,“三年下來,到了高三,爸爸來參加家長會真的會變多。”

不過,因為爸爸很少參加家長會,偶爾“閃現”,鬧出的笑話也不少。

有網友分享,爸爸甚至不知道自己上的是國中還是國小。“有一次我媽忙得抽不開身,隻好讓在打牌的我爸去,結果他去了國小,但我已經上國中了。”

杭州一所國中的班主任說,有一次學校也組織了“爸爸家長會”,爸爸們西裝革履來參加,結果有的走錯了教室,有的找錯了老師,“之前以為是網上段子,當成笑話看,沒想到真的發生了。”

為讓爸爸多參與家長會,

杭州不少學校想過辦法

這些年,為了讓爸爸多參與家長會,除了班主任們一次次呼籲外,杭州不少學校也想出了點子。

去年,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一場新生家長會,班主任戴維老師特别邀請了爸爸們來開家長會。現場,戴老師請第一次參加孩子家長會或參加家長會次數不超過3次的爸爸舉手,結果有十幾位爸爸舉起了手。

高中家長會,爸爸一下子多起來?真相來了

杭州江南實驗學校進階教師徐曉莉老師說,幾年前,學校組織了一場爸爸專場家長會,初衷也是希望爸爸參與到親子互動中來。

“每個家庭分工不同,不會規定爸爸媽媽誰來參加家長會,但确實建議爸爸能夠主動陪伴孩子的成長,與媽媽一起承擔‘教育合夥人’的責任。”徐老師說,女性心思細膩,但遇到問題相對來說更容易着急、焦慮,“爸爸在教育中缺位,會讓媽媽變得身心疲憊,情緒狀态不好,更容易傷害到親子關系,是以我們倡導父母合作,有商有量地參與家庭教育中來。”

爸爸媽媽誰開家長會更合适?

班主任們的建議可以聽聽

爸爸媽媽誰開家長會?不同家庭可能有不同的考慮。

采訪中有家長說,家裡商量好了,孩子考試考得好,就讓媽媽參加家長會,考得不好就讓爸爸去。“結果孩子通常考不好,印象中媽媽隻去了一次……”還有媽媽說自己是社恐,家長會要發言、交流,有時候還要參與一些小遊戲,是以都是讓“社牛”爸爸去。

誰來開家長會,老師有沒有傾向性?

“沒有傾向性,不會建議,主要看哪個家長有空。”一位國中班主任直言,隻要能把家長會的精神傳達到位,其實誰來都一樣,“隻是有時候會驚訝,平時明明和媽媽交流比較多,但當天家長會是爸爸來的。”

陳宏老師介紹,結合教育心理學來說,人的發展和需求是多層次的,爸爸和媽媽是不同層面和不同角度的管理,起到互相協調和補充的作用。“比如女生,雖然私密話題會和媽媽說,但如果有爸爸陪伴,會增加她們的勇氣,為人處事會更果斷大方;男生進入高中後,身體發育變化,有時候對媽媽難以啟齒,爸爸介入後多了解多溝通,效果更好。”

陳老師還提到一點,如果家庭教育都是媽媽的事,承擔太多、管得太細,累了之後情緒容易失控。“在家庭教育中,爸爸要起到一個成年男性榜樣的作用。”

來源:潮新聞 記者 朱麗珍

責任編輯:倪王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