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包括被授予"國際主義戰士"稱号的格林由紀夫,也為中國和平事業作出了貢獻的一些日本朋友被銘記。川川由紀夫,原名中川武史,1912年3月7日出生于日本山梨縣。英子格林是她在世界語中的名字,意思是"綠色的五月","綠色的"象征着和平,"五月"意味着共産主義者的團結和鬥争。
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九一八"入侵中國後,在世界語學習會上,英子綠色川川當場說:"作為綠色世界語,我毫不掩飾自己反對侵略戰争!"幾天後,警方以"危險思想"和"共産主義同情者"的罪名逮捕了格林。十天後,為了回應輿論和學生的聲援,當局釋放了英子綠川等人。
1933年,英子格林川川加入日本無産階級世界語同盟,開始積極參與世界語活動。世界語不僅讓英子綠川走向世界,成為捍衛正義、反對侵略戰争的國際主義戰士,也讓英姿綠川結識了來自東北的國際學生劉仁。這群外國青年在共同利益和支援中國正義事業的基礎上走到了一起。1937年1月,劉仁首次回國參加抗日救國活動,三個月後,格林川英子告别重病母親,攜帶便攜式世界語打字機抵達上海,從此加入抗日救國行列的中國人民。
在上海,英子綠川目睹了日本人發動的"813"悲劇給中國人民帶來的一場深遠的災難。在一篇題為"愛與恨"的文章中,她寫道:"我愛日本,因為它是我的國家,我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和朋友居住的地方 - 我對他們有無限的喜愛。我愛中國,因為它是我的新家鄉,身邊有很多善良勤奮的同志。我讨厭它,我盡我所能去讨厭屠殺中國人的日本軍閥......"川川格林先生積極參與了《中國反對日本侵略的咆哮》一書,發表了"中國的勝利是亞洲的曙光"等文章。"現在,如果可能的話,我願意加入中國軍隊,因為它是在為民族解放而戰,不是反對日本人民,而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她寫道。"
1938年6月底,在郭沫若的安排下,英子格林、劉仁來到戰時中心武漢,在國際宣傳辦公室開展廣播宣傳工作。1938年7月2日19時許,川川英子莊嚴走進戰時演播室,随後電波向四面八方傳送出柔和圓潤的日本女聲:"現在是中國電台給日軍的廣播談話!綠川英子的廣播引起了日軍内部的恐慌,一些日本軍官或士兵離開了軍隊,或者拒絕參戰,有的甚至跳樓自殺,許多士兵表示,他們不再想為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法西斯侵略政策而努力......
英子綠川是中國人的好朋友,緻力于中國抵抗的國際主義。1941年,周恩來同志在重慶的一次集會上公開表揚她:"其實,你是日本人民忠實的女兒,是真正的愛國者。鄧英超同志也親切地對她說:"我們并肩作戰!""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聽到這個消息,英子綠川無比興奮和高興!組織結束後,綠河英子家族經過一年多的長途跋涉來到了東北佳木斯。在佳木斯舉行的各界人士歡迎會上,格林英姿興奮地說:"早在五年前,我就告訴周恩來副總統,要做中日兩國人民的女兒。現在我想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寫一部《中國在戰鬥》的續集,向中日兩國人民彙報。"
1947年1月,英子格林川在一次手術中因細菌感染去世,享年35歲,丈夫劉仁同年悲痛離病去世。中國政府授予綠川先生和夫人烈士的榮譽。1980年,中日兩國聯合出品的一部反映格林英姿和劉仁生平的電影在兩國上映,鄧小平親自為這部電影寫了片名《王香之星》。1982年,中國共産黨中央書記處準許格林英姿為國際主義戰士。1983年8月8日,一座中日民族風格的陵墓和紀念碑(如圖,檔案照片)在加缪烈士陵墓落成。明子綠河夫婦戰鬥的生命永遠镌刻在這座紀念碑上,永遠刻在中國和日本人民的心中。
制圖:蔡華為
人民日報 (8月26,2018 07)
(負責人:關喜豔、周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