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植集團”正式爆雷:嚴重資不抵債,負債4600億

“中植集團”正式爆雷:嚴重資不抵債,負債4600億

“中植集團”正式爆雷:嚴重資不抵債,負債4600億

中植集團正式宣布“暴雷”。

01

嚴重資不抵債

11月22日,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植集團”)通過小程式向投資者發出一封《緻歉信》,就相關産品陸續發生實質性違約向投資者緻歉,并披露了公司總資産賬面金額及負債規模。

“中植集團”正式爆雷:嚴重資不抵債,負債4600億

《緻歉信》

中植集團在信中坦言,集團總資産賬面金額約2000億元,由于集團資産集中于債權和股權投資,存續時間長,清收難度大,預計可回收金額低,流動性枯竭,資産減值情況嚴重。

同時,中植集團債務規模巨大,剔除保證金後相關負債本息規模約為4200億元~4600億元。

信中稱,初步盡調顯示,中植集團已嚴重資不抵債,存在重大持續經營風險,短期内可用于兌付債務的資源遠低于整體債務規模。

由于中植集團資産體量龐大、産業分布複雜、經營主體和項目主體衆多,大量代持企業資産、關聯融資及對外擔保事項還須進一步延伸審計進行核查确認,最終資産負債狀況可能還會根據核查情況予以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中植集團的經營情況随着實控人去世開始急轉直下。

2021年12月,中植集團創始人解直锟因心髒病突發搶救無效,于當日9時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道歉信中也提到,解直锟猝然離世後,中植集團多位高管和核心人員先後脫崗或者離職,加之集團及旗下企業高度依附于原實控人決策,導緻内部管理面臨失效狀态。

中植集團采取一系列自救措施,努力扭轉經營困境,但成效不及預期。

今年9月15日,中植集團旗下中融信托首次通過官方公告正面承認,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響,公司部分信托産品無法按期兌付。

此前8月,就有消息傳出“中植系”公司理财産品相繼停止兌付,關乎2300億債券權益,涉及15萬名高淨值投資人、近5000家企業客戶,以及各路業内人士1.3萬人,引起市場關注。

02

資本大鳄

據官網介紹,中植集團建立于1995年,是中國領先的大型資産管理公司,集團總部位于北京。

中植集團已形成“實業+金融”雙主業模式,逐漸發展成為涵蓋實體産業、資産管理、金融服務、财富管理等領域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中植集團”正式爆雷:嚴重資不抵債,負債4600億

中植集團官網

從股權結構看,中植集團的控股股東為中海晟豐(北京)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76%,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解直锟。

中植集團前身是黑龍江中植企業集團,公司早期主業為造紙材料經營與房地産開發,于1999年進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中植集團。

自2001年,中植集團布局金融産業領域,着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繼續發展房地産開發業務。

2002年,中植集團開始大力發展信托業務。

除信托外,中植集團還拿下私募、保險等牌照,并大舉向外擴充,組建了中融基金、橫琴人壽、恒邦财險及四大财富公司。

目前,中植集團控股十家上市公司,控股或參股六家持牌金融機構,控股或參股五家資産管理公司,控股或參股四家财富管理公司。

在金融闆塊,中植集團戰略控股或參股的六家持牌金融機構包括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橫琴人壽、恒邦财險、中融彙信期貨和天科佳豪典當行。

控股或參股的五家資産管理公司包括中海晟融、中植國際、中新融創、中植資本、首拓融盛,業務涵蓋不動産管理、困境資産管理、國企混改、并購重組與私募股權投資等。

控股或參股的四家财富管理公司分别為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

據了解,巅峰時期中植集團同時投資超55家上市公司,資産值超萬億。

2002年,中植聯合哈爾濱市國資委、黑龍江省牡丹江新材料公司和哈爾濱宏達建設公司等五家企業,共同出資重組哈爾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也就是中融信托的前身。

2010年,經緯紡機通過受讓中植集團持有的1.17億股本,完成對中融信托的實際控股,中植集團成為第二大股東。

截至2022年末,中融信托有存續信托計劃1633個,受托管理資産6293億元。

從業績上看,2021年中融信托淨利潤達14.87億元,2022年降至10.56億元。

2023年上半年,中融信托歸母淨利潤約為3.32億元,同比減少51.63%,業績持續大幅下滑。

“中植集團”正式爆雷:嚴重資不抵債,負債4600億

歸母淨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中融信托房地産業務占比持續增長。

2017年至2020年,中融信托資産投向房地産的占比分别為6.61%、10.99%、17.65%、18%。

據悉,恒大、華夏幸福、佳兆業、融創、陽光城、藍光地産、泰禾、世茂均與中融信托存在合作。

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産行業步入寒冬,與中融信托合作的房企先後爆發債務危機,也連累房地産信托出現違約。

03

發家史

上個世紀80年代,解直锟擔任印刷廠廠長,在印刷廠虧損後将其承包下來,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後,解直锟還涉足面食廠、服裝廠、水泥廠、養殖場等領域,并靠收購部分國有不良資産,實作了原始資本積累。

在此過程中,“抄底不良資産—改造—對外出售”成為解直锟的一大投資邏輯。

“中植系”内部也一直将國際另類投資巨頭黑石作為發展目标,在資産管理闆塊中,中海晟融、中植國際均是以特殊資産管理、并購重組為主業。

同時,“中植系”在房地産市場持續加倉。

“中植系”曾以33.12億元接盤爛尾樓中弘大廈、16.45億元拿下流拍四次的世茂工三項目,甚至賈躍亭的樂視大廈5.7億元的買主也是“中植系”。

上海陸家嘴明城花苑、天圓祥泰大廈也是被“中植系”盤走。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房地産行情走低,加之解直锟的去世,“中植系”接盤後的多個項目還未最終盤活,成為地産未了局。

另外,“中植系”的地産布局也一直備受矚目,多個房企牽涉其中。

2019年,皇庭國際鄭康豪出讓20%股權纾困,最終找來外援康順晟源的背後正是“中植系”旗下公司;

2017年,“中植系”旗下中海晟融設立35億元基金,收購佳兆業位于深圳南門墩城市更新項目51%股權。彼時距離佳兆業複牌尚且不久,頗有“雪中送炭”的意味;

2016年,許家印麾下的恒大宣布91億元收購萬科4.68%的股權,這其中也得益于解直锟的大力支援。

有統計顯示,2014年至2016年兩年間,“中植系”旗下的中融信托為恒大發行了超過10款信托産品,提供了資金支援。

但坊間盛傳,“中植系”在房地産圈最“鐵”的合作對象還是世茂,通過中植創信投資這個平台與世茂以50:50的股權比例成立了多家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也是解直锟治喪委員會的委員。

近年來,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調下,地産行業直接從銀行貸款受限,而“中植系”旗下中融信托等公司卻成為地産行業的新的資金通道。

不過,在房地産信托違約後遺症蔓延下,“中植系”逐漸走向轟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