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11”消費維權輿情!“瘋狂小楊哥”團隊低俗直播帶貨被點名......

作者:中國消費者報
“雙11”消費維權輿情!“瘋狂小楊哥”團隊低俗直播帶貨被點名......

11月22日

中國消費者協會釋出

2023年“雙11”

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雙11”消費維權輿情!“瘋狂小楊哥”團隊低俗直播帶貨被點名......

10月20日至11月16日,共收集到“消費維權”相關資訊56753335條,資料顯示,消費者回報整體趨于正向,直播和低價成為消費者熱議話題,除優惠價格争議、假冒僞劣、售後服務差等老問題外,價格壟斷、軟體開屏廣告等也給消費者帶來不好的消費體驗。

“雙11”消費維權輿情!“瘋狂小楊哥”團隊低俗直播帶貨被點名......
“雙11”消費維權輿情!“瘋狂小楊哥”團隊低俗直播帶貨被點名......

“消費維權”日資訊量圖

監測發現

2023年“雙11”期間

消費維權問題集中在

直播帶貨亂象

商品品質問題

手機軟體廣告不良體驗

促銷價格争議等方面

直播帶貨亂象

監測期間,有關“直播帶貨”負面資訊1565203條,價格壟斷、低俗帶貨、虛假宣傳等問題較為突出。

例:靠審醜發迹主播正引發更多人反感

标題:靠審醜發迹的主播,正被品牌擁趸反感。

“雙11”消費維權輿情!“瘋狂小楊哥”團隊低俗直播帶貨被點名......

商品品質問題

監測期間,有關“商品品質”負面資訊870131條,其中,直播間假冒僞劣問題表現突出。

例:“七天無理由”,逾時不能退?

标題:退換不順暢、價保不落實,“雙11”的售後問題誰來解決?

“雙11”消費維權輿情!“瘋狂小楊哥”團隊低俗直播帶貨被點名......

郭女士在某平台直播間花339.9元買了一件風衣,收到貨後發現商品有些貨不對闆,不僅尺寸并不标準,最中意的金屬紐扣甚至自動脫落了。郭女士聯系商家希望退貨退款,對方卻稱已經過了“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時間,拒絕退貨。超過七天,網購商品就沒法退了嗎?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王冬梅律師解釋,該規則并不能限制消費者在商品本身存在瑕疵或品質問題的情況下,要求退換商品的權利。大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明确規定,在收到商品後發現商品品質有問題的,消費者可以要求賣家退貨,并沒有對退貨的時間限制為七天内或者七天後。

手機軟體廣告的不良體驗

監測期間,有關“廣告體驗”負面資訊75663條,人們的“槽點”集中在手機軟體廣告諸多強制跳轉方式令消費者防不勝防,分外頭疼。

例:逾九成消費者厭惡搖一搖跳轉廣告

标題:逾九成消費者厭惡“搖一搖”跳轉廣告

“雙11”消費維權輿情!“瘋狂小楊哥”團隊低俗直播帶貨被點名......

促銷價格争議

監測期間,有關“促銷價格争議”負面資訊63757條,話題主要為随意變更優惠政策、活動臨近結束忽然降價、不保價、誘導消費者取消訂單等問題。

例:iPhone15“雙11”最後兩小時降價

标題:iPhone15雙11最後兩小時降價

“雙11”消費維權輿情!“瘋狂小楊哥”團隊低俗直播帶貨被點名......

中消協綜合分析監測期間的消費維權輿情和典型案例發現,今年的平台、商家套路化繁為簡,同歸于“低價”,但其管理上的粗放和漏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規則簡化不等于無規則,商家誠信意識和契約精神有待提升。今年仍舊出現了付尾款後優惠政策調整甚至直接降價的情況,消費者紛紛表示“遭遇背刺”。低價“血拼”背後,商家和平台者應認識到,優惠政策的制定應遵循市場規律和契約精神,先提價再降價套路要不得,二次降價的朝令夕改也會傷及消費者感情和品牌形象。

👉越來愈多新的平台和商家入場,政府和平台的幫扶和監管有待強化。今年“雙11”是中小商家參與最多的一次,也是網際網路平台參與最多的一次,這些“新鮮血液”底子相對薄弱。商家和品牌既需要更加貼心的幫扶政策,也需要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以便在低價之外,尋求品質和服務的提升,适應消費多元化趨勢。

👉引流廣告應“便民”而非“擾民”,相關APP行為必須加以限制與引導。今年“雙11”,頻繁混亂的開屏廣告跳轉是一種短視行為,或許可為消費者帶來一定便利,但更多的是導緻消費者的反感和抵觸,消耗的是使用者的好感和信任。開屏廣告治理在年初已有政策出台,但仍需電商平台和APP開發者、商家等達成共識、強化自律。

消費維權輿情應對建議

一是平台和商家應瞄準“價格力”持續發力。堅持合法合規,挖掘消費者需求,為消費者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商品;同時尋求“服務力”提升,以更優質的服務和低價政策擷取消費者青睐。

二是平台應切實履行管理責任維護市場秩序。一方面,給予中小商家更多支援,下調服務費用、提供扶持政策、進行專業教育訓練,激發市場活力。另一方面,對虛假宣傳、價格誤導等行為嚴格監管,清除直播帶貨亂象,提升主播職業素養,營造公平競争市場環境。

三是監管部門應持續提升對直播帶貨領域的監管能力和水準。善用科技力量,利用新興技術開發監管新手段,進一步加強對平台、主播、商家等的規範管理。警惕“價格壟斷”“新式套路”,確定消費者安心消費。

四是媒體應在引導消費行為和助力消費維權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通過輿論宣傳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确的消費觀念,提高消費者辨識意識,增強對誘導消費的抵禦能力;不斷拓寬消費者維權途徑,關注社交媒體平台消費維權資訊,引導幫助消費者理性維權,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權益保障。

點選“閱讀原文”👇

檢視報告詳情

“雙11”消費維權輿情!“瘋狂小楊哥”團隊低俗直播帶貨被點名......

1、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22;

2、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 - 88315438

中國消費者報社會議室招租公告

👇👇👇

(下滑檢視)

“雙11”消費維權輿情!“瘋狂小楊哥”團隊低俗直播帶貨被點名......

中國消費者報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任震宇

編輯/李曉雨

監制/何永鵬 任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