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果然是“頂流”。

最近,41歲的胡歌居然因為“一張用過的手紙”上了熱搜:

起因是在環保節目《一路前行》中,他和好友劉濤因為“野外如廁後要不要帶走用過的手紙”的問題,而争論了起來。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事情發酵後,觀衆起初覺得這個熱搜上得實在“無聊”,但随着節目的深入,網友們也開始反思,并堅定地站在了胡歌這一邊。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無獨有偶,他最近也參與了騰訊新聞20周年的特别策劃,并在其中鄭重地提出了一個問題:

“穿過浩瀚的宇宙和曆史長河,人類文明還能存續多少年?”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這個問題從一個娛樂明星口中說出,似乎有點“裝”的感覺。

但到了胡歌這裡,仿佛一切都很自然——畢竟,在觀衆心中起“發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不過,他是真的“瘋”嗎?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其實深扒多年來的“發瘋文學”,再加上如今的所作所為,就會明白:

原來胡歌和其他明星不一樣。

1.“複雜人設”的背後

今年8月的、關于他的上一個熱搜中,胡歌的關鍵詞是“矯情”。

因為恰好趕上新片《不虛此行》的宣傳期,胡歌某天夜裡忽然發文,直言自己“對不起好多人”,還配上了一張看起來令人“不适”的照片。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當時就有不少網友出言怒怼:“40歲的大男人,矯情得要si!”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不過,很快風向就變了。

因為不少粉絲發現,他“矯情”的當天,正好是其17年前出車禍的同一天。

許多粉絲前來道歉:“對不起,原來是這個日子……我們忘記了這天是你受過傷的日子。”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那是2006年,隻有24歲的、剛剛憑借《仙劍奇俠傳》中的“逍遙哥哥”走上大紅大紫道路的他,卻在趕往活動現場的途中,發生了嚴重車禍。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上車之前,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的、比他小1歲的助理張冕考慮到胡歌工作辛苦,主動提出換了座位。

正是這個舉動,保住了他的一條命。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因為司機疲勞駕駛,他們乘坐的車子和在高速上追尾了一輛貨車,胡歌的面部嚴重受傷,近乎毀容。

而年輕的張冕則因為傷勢嚴重,而當場離開了人世。

據說胡歌得知此消息後嚎啕大哭,非常愧疚,覺得自己的命是和對方交換才保住的。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而對于導緻車禍發生的司機小凱,胡歌選擇原諒,他說:“如果我不原諒,他這輩子就完了。”

從這個舉動,可以看出,其實無論他多年後呈現給觀衆的是“發瘋”、糾結或矯情,但骨子裡始終善良溫暖。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這或許從胡歌那個外界盛傳的、“強勢”的母親的教育息息相關。

他的母親是中學老師,一生要強、堅毅,但在胡歌很小的時候就患上了癌症,不過她從沒放棄對兒子的教育。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也是因為母親體弱,胡歌才會在各種事情上選擇妥協,甚至是在終身大事上,是以成了外界眼中的“媽寶男”。

車禍發生後,他當時的女友薛佳凝推掉一切工作前來照顧,也似乎是以錯過了自己的事業上升期,導緻未來不溫不火。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隻是兩人沒有走到一起,别人都說是因為胡母不喜歡薛佳凝,覺得她年紀太大。

複出之後,胡歌接受采訪時,首次感謝了已經分手了的她,甚至還在許久之後舊事重提,當場落淚。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當時,這個橋段引起網友的炮轟,大家覺得胡歌是“媽寶男”,沒擔當。

隻是許多人都忽視了一點,胡歌在接受魯豫采訪時直言,自己當時也可以硬着頭皮将她娶回家,但“以後怎麼辦呢?”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換言之,自己強勢的母親和老婆間難纏的婆媳關系,也是無法忽視的問題。

或許,從出道即巅峰、車禍發生再複出、和薛佳凝遺憾分手、事業陷入谷底等待逆襲的這個階段,胡歌早已經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重塑”。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異于常人的經曆,使得本就敏感的他,心底裡又多出了諸多思索:

它關乎地球、宇宙、命運、當下、未來等諸多因素。

而這一切,又該以怎樣的方式呈現給觀衆呢?

2.“發瘋文學”成了常态?

“我挺大男子主義的,如果跟她(女演員)在一起,會給些暗示或建議,‘咱們能不能改行’?”

“做美甲的女孩我不喜歡,我覺得她們會偷懶,因為就不能做家務了。”

“腳踏兩隻船特别難,有10年了吧,那是唯一一次,後來再也沒了,因為太累、太内疚了……”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不可否認,胡歌在早期的采訪中留下諸多“迷惑發言”,其中包括大男子主義、腳踏兩隻船等等。

隻是當時大衆對于明星們的言論,并沒有如今這般敏感。

他們還可以肆無忌憚地在社交平台爆粗、自嘲,甚至還會提問粉絲:愛我還是愛他?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但到了如今,整體環境對于藝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是以他們說話謹小慎微,社交平台也淪為“形式主義”。

是以,胡歌在這樣的環境下,也顯得愈發“奇怪”。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2014年,他因拍攝《旋風十一人》遇到了江疏影,并擦出火花。

兩人在機場被拍到互相喂食,還是以耽誤了登機。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事情發酵之後,就在大家都等待着兩人承認戀情時,胡歌又“發瘋”了。

他接連在社交平台連發4條内容回應绯聞,甚至表示:

“之前公司給我下過死指令,喝了酒不許發微網誌,今天實在忍不住,我很難過,我不适合做演員……”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事情發酵之後,他又發長文承認戀情,并解釋了之前的行為是“血氣上湧、手jian亂滑”。

幾天以後,事情又馬上反轉,兩人官宣分手。

胡歌在随後的采訪中再度談到江疏影時,直接承認了自己“沒有擔當”。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坊間也盛傳,胡歌和江疏影情斷,也和其母親不喜歡這個未來兒媳有很大的關系。

兩次戀情,都裹挾着同樣的分手理由,外界對于他的評價,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但事業上,胡歌的傳奇仍在繼續。

次年,他因為接連拿出了爆紅的《僞裝者》《琅琊榜》等熱劇,再度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而在這之前,雖已成名已久,但為了磨煉自己的演技,胡歌還走上了話劇的舞台:

在賴聲川導演的話劇作品《如夢之夢》中飾演五号病人,和許晴、史可等優秀藝人搭檔。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也正因一直不滿足于現狀的努力成長,才使得胡歌在車禍9年之後,再度走上“頂流”之位。

但盡管走到了事業的第二春,胡歌私下裡卻沒有忘記之前的承諾,他低調地以前助理張冕的名義,默默做着慈善,踐行着之前“好好活下去”的誓言。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成功翻紅之後,胡歌的“迷惑發言”卻仍在繼續。

他帶着梅長蘇的造型,在接受采訪時說出了“男人很花心是正常的”一番言論,引起嘩然。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随即又因主演的《獵場》撲街,受到群嘲,哪怕是以被提名了白玉蘭最佳男主角獎,但網友仍不買賬。

而在這之前,他憑借幾部古裝劇的“封神”诠釋,奠定了自己“古風頂流”的位置,形象和人設擺在那裡,隻要一直重複,也仍舊足以秒殺大部分同齡男星。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但顯然,胡歌并不想永遠這樣。

40歲開始,他積極投入到了新的轉型之中,先後拿出了《你好,之華》《攀登者》《南方車站的聚會》等不同題材的電影作品。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反響有好有壞,同時伴随着他“持續發瘋”的各種負面聲音。

3.“黑料”的反面,有更深的思考

2018年,胡歌卷入蔣勁夫家bao事件中,因為一句“他是個長不大的孩子、明媚的少年”,再度陷入輿論中心。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或許這句話确實顯得多餘,但背後鮮少有人關注:對方是他的同門師弟,還曾被當作是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

兩人合作過電視劇,有過相當愉快地相處,是以他的發聲其實可以被看成是“胡歌力挺家暴男”,也可以被解讀成“胡歌惋惜蔣勁夫”——語序不同,意思不同。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多年之後,冷靜下來再回味,或許對錯已經不再重要。

但對于公衆人物胡歌而言,确實成了抹不去的“黑曆史”。

事實卻是次年,他仍舊出現在了《攀登者》中,挑戰出演男主角“楊光”。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這是一個極富男人味的硬漢形象,也颠覆了大衆對于胡歌“文弱書生”的形象——他的轉型是成功的。

而這部作品卻是其衆多電影中極少的商業片,大部分都以《你好,之華》《南方車站的聚會》等文藝片為主。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文藝片有個“劣勢”:深度可以,但票房不佳,哪怕是胡歌也“救”不了。

是以,網上一度還掀起了一陣關于他“扛不起票房”的探讨:有人認為他确實沒有電影的号召力,也有人覺得他注重劇本的選擇,總之評價褒貶不一。

但最終,還是有人将落點放在了胡歌的個性上:

他這個人,太擰巴、矯情,誠如最近來來回回發出的社交内容一樣,不知所雲。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今年,他先是憑借電視劇《縣委大院》,獲得首屆中國電視劇年度盛典“年度男演員”榮譽。

随後就拿出了電影《不虛此行》——同樣地,這部文藝片熱度不低,但票房卻沒有突破3000萬,略顯慘淡。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是以關于胡歌的争議依舊存在,且愈演愈烈。

但大衆仿佛逐漸接受了這樣的他。

是以這一次,他大到提出了“人類文明還能存續多少年?”;小到關注“野外用紙後要不要帶走”等問題時,網友都沒有太過稀奇。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因為這就是“奇怪的、會定時‘發瘋’”的胡歌,他和其他藝人不一樣。

盡管行為或言語上曾出現各種“bug”,但多年來始終關注環保、熱衷于關懷地球、人類等問題。

但誰又記得,胡歌原本的理想,隻是“享受普通人的生活”呢?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矯情”如他,随他去吧!

因用完的手紙和劉濤争執?胡歌的“發瘋文學”,藏着更深遠的思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