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全文共2113字 | 閱讀需6分鐘

沙特阿拉伯(以下簡稱沙特),面積約225萬平方千米,面積居中東第一,居世界第十二位。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1920年代,波斯灣地區發現了石油。193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美孚石油公司取得沙特東部勘探石油的權力,包括石油勘探、開采、加工 、運輸、銷售,沙特從此發達了。石油是沙特的命脈,原油探明儲量363.5億噸,占世界儲量的16%,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儲量8.2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上天給了沙特石油,也給了沙漠。

沙特位于阿拉伯半島中間地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沙特70%的面積為沙漠、荒漠,年平均降雨不足200毫米,夏季白天氣溫在45℃上下,最高氣溫可達50℃以上。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沙特的北邊與約旦之間隔着内夫得沙漠,與伊拉克、科威特之間是希賈拉沙漠,東邊和南邊與卡達、阿聯酋、阿曼、葉門隔着魯蔔哈利沙漠,中間則是代赫納沙漠。沙特的這些沙漠是連在一起的,合稱阿拉伯沙漠,面積約233萬平方千米,世界上僅次于撒哈拉沙漠。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沙特森林覆寫率0.5%(2020年),可耕地面積隻占土地面積的約1.6%,約350萬公頃(2015年),屈指可數的耕地零散分布在西南部希賈茲山脈地區,農業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沙特永久性草地約378.5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約1.9%,畜牧業主要有綿羊、山羊、駱駝等,草地根本不夠吃。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沙特人口約3218萬(2023年),其中沙特公民約占58.4%。沙特首都利雅得人口超過800萬(2022年),過去利雅得是代赫納沙漠中的一個綠洲,靠西邊阿拉伯高原的季節性溪流生存。如今利雅得是沙漠中的大都市,不但是沙特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阿拉伯半島人口最多的城市。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圖-利雅得

憑借着石油帶來的巨額利潤,沙特的财富飛速增長,但單一的石油經濟結構對國家的長遠發展是一種隐患,沙特決心在工業、商貿、旅遊和農業等各個領域同時開花,此後開始對國内的各個行業進行全方位的重塑,其中農業種植是重點。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圖-麥地那

古時候的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除了經商和遊牧之外,沒有人會嘗試在這片不毛之地種植糧食。然而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但凡有一絲可能發展農業,各國都不會放棄,沙特也不例外。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盡管數千年來阿拉伯半島都不是糧食生産地區,但沙特人偏要逆天而行,我命由我不由天,隻因有錢!為了鼓勵農業發展,沙特将大量土地無償配置設定給個人,承諾隻要耕種人将土地開墾超過四分之一,就能夠獲得該土地的永久所有權。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對于國内的糧食産品,沙特以高出市場價十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收購,農民幾乎穩賺不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沙特的高額補貼之下,大量居民開始投身農業,部分投機者甚至不惜從國外低價買入糧食,然後高價賣給國家。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沙特的農田,全都是圓形的,因為中間是水井和噴水龍頭,噴水範圍就是一個圓形。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通過短短幾年的奮鬥,令人驚歎的是,沙特這樣一個沙漠覆寫、久旱不雨之國,不但實作了糧食自給,而且成為中東地區屈指可數的糧食出口大戶,每年竟向歐洲出口數千噸鮮花。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沙特連一條像樣的河流都沒有,農業灌溉全靠地下水。1970年以來,沙特共打了自流淡水井4萬多眼,還投巨資興建水利工程,在水量很少的溪流上築壩200多座。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1960年代初,沙特小麥年産量僅為3000噸,到1980年代則猛升至400萬噸。除了小麥,沙特的鮮花、椰棗等産量也大增。沙特還修建家禽飼養場和奶制品加工廠,1989年殭屍電腦産量為260萬噸,蛋103萬噸,除供應本國市場外,也打入國際市場,賠本賺吆喝。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進入1990年代,沙特一躍成為全球第六大糧食出口國,但沙特農業好似昙花一現,在短短20年内沒落。進入21世紀,沙特的糧食又高度依靠進口,一個在中東地區“化沙漠為良田”的神話自此破滅。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在沙特農業一片欣欣向榮的表象下,暗藏的危機也随之而來。農業的基礎除了良田之外便是淡水,而幹旱少雨的阿拉伯半島欠缺的正是水源。盡管沙漠下有地下水,但地表沒有江河和降雨補充,水資源用一點就少一點,對環境的破壞極大。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沙特地下水資源過量開采,導緻部分區域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引發地面沉降、地裂縫、岩溶塌陷、地下土壤鹽漬化等問題,有些綠洲出現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劇等問題。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沙特多石油,抽取地下水的過程中,石油層與地下水層混合,造成地下水污染,部分地下水出現出現了緻癌、緻畸、緻突變等物質。地下水污染治理和修複難度大、成本高、周期長,一旦受到污染,造成的環境與生态破壞難以逆轉。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圖-農業前提,是有塊好地

沙特是一個原油比自來水便宜的國家,浪費淡水資源,導緻糧價居高不下,沙特的農作物在俄羅斯、美國等糧食出口國的低價擠壓下,舉步維艱。而地下水受到污染,是沙特難以承受的,飲鸩止渴,導緻沙特的地下水農業難以為繼了。

如今的沙特,隻保留了少量地下水農田,但糧食已經高度依賴進口,一個曾經無比輝煌的“農業神話”自此成為曆史。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沙特放棄了農業,卻找到了另一條道路,海水淡化。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沙特年海水淡化量占世界總量約20%,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産國。沙特在紅海和波斯灣,大規模修建海水淡化廠。波斯灣的海水淡化廠,通過管道将淡化水輸送到400公裡外的首都利雅得。沙特的海水淡化設施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石油,污染嚴重,是以開始修建太陽能海水淡化廠。

沙特曾是糧食出口國,如今為何半途而廢?

圖-沙特的the line項目,全部用清潔能源

沙特頒布“2030願景”,計劃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将達到50%。2060年,實作“淨零碳排放”,也就是别國進口沙特石油,沙特卻用太陽能。低緯度沙漠地區,有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這條路或許更适合沙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