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高質效法律監督強化訴源治理

訴源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包括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等重點環節,通過多種治理手段,預防潛在糾紛、化解已有沖突、減少進入訴訟環節案件數量或者有效分流訴訟中的案件。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檢察機關深入開展訴源治理,有效落實“抓前端、治未病,抓末端、治已病”要求,在檢察實踐中要從多元度入手,高質效履行法律監督職責。

  積極引領社會法治意識,促進“防未病”。從這一次元觀察,“防未病”主要是在沖突糾紛萌發尚未形成訴訟案件階段。此階段,檢察機關推進訴源治理的本質是在黨委的統一上司下共促綜合治理。主要抓手是加強普法工作,促進社會法治意識養成。近年來,檢察機關在培育法治意識方面推出不少新探索。例如,積極推進法治副校長工作,實作“法治教育從娃娃抓起”;充分發揮司法辦案社會治理“晴雨表”作用,定期釋出檢察辦案資料、典型案例,強化“以案釋法”功能。同時,按照黨委部署,加強對鄉村“法律明白人”的法治教育訓練,培養群衆身邊帶不走的普法隊伍。總體來看,在“防未病”階段,檢察機關作為推進訴源治理的參與者、促進者、推動者,應該充分發揮應有作用。

  有效促進案件分流,精準推進“病況分診”。“病況分診”主要是指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審前把關作用,對訴訟案件進行精準分流,提升辦案質效。一是在刑事訴訟方面。針對刑事案件總量增加、輕微犯罪案件占比提升的現實情況,把握輕罪治理現代化的時代課題,精準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完善不起訴等制度,依法推動輕罪案件多元處理,減少社會對立面,促進社會内生穩定。二是在檢察公益訴訟方面。注重磋商、訴前檢察建議等非訴訟機制和提起訴訟機制的有機結合,妥善解決公益受損問題。同時,對非訴訟機制解決不了的問題,精準把握可訴性,善于通過訴訟機制,高質效辦理案件達到警示一片的效果,進而更加有力地促進訴源治理。

  聚焦案結事了人和目标導向,靶向“治已病”。對于已經進入檢察環節的案件,要落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理念要求,靶向“治已病”,力促案結事了人和。一是用足檢察和解、行政争議實質性化解手段。強化檢察和解、實質性化解工作,高質效化解已然之訟争。刑事檢察重在統籌運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刑事速裁程式、刑事和解等,推動刑事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促進挽救教育犯罪嫌疑人并修複受損的社會關系。民事檢察重在運用“息訴十法”“六心工作法”等行之有效的實踐探索,加強民事檢察和解工作。行政檢察重在加強和規範行政争議實質性化解工作,注重運用檢察聽證、司法救助及抗訴、再審檢察建議等法定監督方式,實作實質性化解。二是加強檢調對接工作。在積極對接黨委上司下的“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體系外,還要主動加強與調解組織對接,善于發揮聽證、特邀檢察官助理等機制作用,将行業領域調解專家、心理咨詢師等人員,聘請為檢察聽證員、特邀檢察官助理,以實效促進案結事了人和。

  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推進溯源“治病根”。推進溯源“治病根”,突出特點是依法能動履職,立足辦案,追根究底,剖析引發訴訟的社會治理漏洞,精準提出“治病根”的檢察“藥方”,進而實作“辦理一案、治理一片”。推進溯源“治病根”要鞏固深化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提升社會治理檢察建議“辦複”實效。在做實檢察建議自身品質過硬的基礎上,統籌運用整改“回頭看”、依托第三方力量開展整改效果評估、推動檢察建議納入平安建設考核等舉措,促進真改問題、改真問題。二是推進個案合規向行業合規拓展。以特殊預防促進一般預防是涉案企業合規改革的功能作用之一。在辦理涉案企業合規案件時,注重強化類型性思維,善于從涉案企業的管理漏洞,延伸思考行業治理普遍性問題,協同行政機關、行業協會,共促行業合規。三是提升檢察公益訴訟促進堵漏建制成效。公益訴訟追求從個案辦理到類案整改再到制度機制完善的多元目标,實質上是一種向訴訟源頭不斷追溯,從源頭上減少沖突糾紛的過程。公益損害問題類型性較強,且多有監管部門協同不緊問題。以檢察公益訴訟深化訴源治理,重在運用“抓系統、系統抓”方法,開展類案監督,促進一類問題整體治理,并以普遍性問題為邏輯起點,督促建立健全監管部門協同共治的制度機制,合力實作源頭管治。

  把訪源治理挺在最前端,防止“次生病變”。防止“次生病變”,是指防止因監督辦案不當,或者當事人對監督辦案不了解、不滿意等原因,引發涉檢信通路題。江西省檢察院創新推出觀測“因辦案引發信訪數與辦案數比值”的“案-訪比”質效分析管理制度,統籌開展信訪反向審視、檢視剖析等工作,引導檢察官在前端辦案注意信訪易發多發點,同步推進依法辦理、釋法說理、沖突處理工作,将聽證、司法救助等化解沖突的“十八般武藝”運用到司法辦案最前端,實作涉法涉訴信通路題源頭預警預防,并力促消弭“潛在之訪”。

  (作者為江西省鷹潭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本文系2023年度江西省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課題成果)

來源:檢察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