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老話廣為流傳,張阿姨對此也深信不疑,她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在飯後和老伴兒出去散步遛彎兒,她認為這不僅能強身健體,還是一種享受晚年生活的好方式。
本來慢慢散步是他們的常态,但是最近老伴兒總是催她走的快一點,說什麼走得慢對身體不好,研究都說了,走路快慢和心血管疾病有關。
張阿姨老伴兒說的對不對呢?怎樣走路才能越走越健康呢?下面讓我們詳細了解一下吧。
一、走得慢,小心心血管疾病“追”上你!
一說起老年人走路,可能大家心裡都會想着要他們走的慢一點、小心一點,然而紐西蘭的一項研究發現,走路慢的人身體機能更容易衰老,包括語言能力、心血管、呼吸系統等。
英國有研究團隊,針對42萬多人的走路習慣進行研究,他們排除了抽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因素影響,結果表明:
• 特别是對老年人來說,走路慢的人要比走路速度快的人患上心髒病的風險高,而且由于心髒病導緻死亡的風險,也提高了1倍之多。
大陸關于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的最新研究發現,步行速度快與高血壓的患病風險低有關,尤其是對于老年肥胖的人來說,這種聯系更為顯著。
這可能是因為,當一個人快步行走時,身體會需要更多的氧氣、養分來滿足運動中的需求,這使心髒更加強有力地“抽血”。不過有的朋友可能會擔心,這樣會增加心髒的工作負擔,其實這種暫時性的增加負荷,有助于強化心髒肌肉,增強心髒功能。
另外,快走還可以降低膽固醇水準和血壓,有助于防止生成血栓,是以經常進行快速走路的人,心血管系統會更強健,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可能更低。
二、經常散步到底好不好?研究:隻要動起來,就比久坐不動的人死亡風險低
多多散步鍛煉有助于身體健康,是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但是也有老年人會覺得歲數大了,要避免少運動、少走路,擔心經常散步會對腿腳和骨骼造成損傷。是以,經常散步到底好不好呢?
在2022年,美國的研究人員發表論文表示,想要身體健康,多走路是最有效且簡單的途徑。研究資料顯示:
• 每天隻要走路15分鐘左右,就能有效降低22%的死亡風險。
也就是說,隻要動起來就可能比久坐不動要長壽,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好處:
1、改善心血管健康
散步,尤其是快走,屬于有氧運動,能夠強化心髒、血管和肺部的功能,有助于增強心髒的泵血能力,促進心髒健康。另外,規律的散步還有助于控制和調整血壓,在散步時血管會擴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血壓平衡。
2、鍛煉骨骼肌肉
散步不僅對心血管健康有益,還有助于增強肌肉和骨骼,在散步過程中,下肢肌肉如大腿、小腿和臀部肌肉需要不斷協同工作,支撐身體重量并推動前進,進而鍛煉肌肉力量和耐力,降低骨折的風險。
是以對于關節有問題或創傷的人,如果堅持定期散步,可以更好的維持肌肉和骨骼的健康,提高身體的穩定性和機能。
3、促進消化、提高新陳代謝
在散步過程中,我們身體的消化器官會受到輕微的刺激,進而加速腸胃蠕動、促進消化吸收,最終減少便秘的情況發生。同時,散步可以提高新陳代謝率,使身體更有效地消耗能量。
4、提高認知能力
經常散步還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提供更多氧氣和養分,這有助于促進大腦細胞的生長,提高記憶力、學習能力和認知功能,這對于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是比較重要的。紐西蘭的一個研究團隊,對志願者進行了40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結果顯示:
• 散步有助于提高大腦的認知功能,同時步行速度和大腦皮層的厚度密切相關,而走路慢的人,他們不僅會出現上述提到的、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認知能力也會更差,患上癡呆症的可能性更高。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實驗還得出了,年齡大于65歲的女性,如果每天多走1865步,患上癡呆症的風險會降低33%,而每天多進行30分鐘左右的運動,可能會降低21%的患病風險。
三、想要散步變健康,怎麼走很重要,注意好這4點!
很多老年朋友可能會說自己走路多了,會出現腿疼、膝蓋疼的現象,是以才不想走路,更不用說适當的快走了。其實,想要走路越走越健康,怎麼走才是最重要的,以下幾點注意事項一定要收藏好!
1、走路步數控制在每天6000步最好
首先走路的步數對于鍛煉效果至關重要,步數反映了運動的強度和持續性,直接影響有氧運動的效果。丹麥針對平均年齡為61歲的老年人的一項研究發現:
• 每天走路步數在3800步左右的老年人,癡呆症的風險會降低25%,而步數達到9800步時,能夠降低51%的風險,但是突破9800步以上,風險就不再持續降低。
最後的研究結果顯示,每天步數保持在6000步左右時,癡呆症風險降低最有效,大概降低了57%。
無獨有偶,美國的心髒協會也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如果每天的步數在6000步左右,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可能會顯著降低。由此可見,建議60歲以上人群每日堅持走6000步,也不要太多了。
2、走路速度也重要
上面的介紹也提到過,散步時,如果走路速度太慢可能會加速身體機能的衰老,是以在走路過程中保持一定的行走頻率,才能更好的鍛煉心肺功能,适當的進行快走鍛煉效果更好。一般來說,走路時感覺有一點點喘,但不影響正常講話時的速度,就是剛好可以快走鍛煉的速度。
在丹麥的研究中,也對走路速度進行了研究,這項研究發現,走路速度為112步每分鐘時,患上癡呆的風險可以降低62%。不過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身體不适或是關節有損傷的朋友應當适當降低速度,正常走路速度控制在1.3米每秒就可以。
3、不要光腳走石子路
很多人喜歡換光腳走石子路,尤其是鵝卵石的路,能夠起到對腳底按摩的作用,但是對于老年朋友來說,不太建議這樣做。因為石子路面不平整,容易導緻腳底受傷、磨損或劃傷,最終造成感染。
另外,扁平足的人由于足弓過低,在石子路上走足底的神經和血管等重要部位,就可能得不到較好的保護緩沖,會使腳底的皮膚彈性變得更差,容易造成軟組織挫傷。
4、注意餐後不要立馬快走
中老年人晚飯後可以多多散步,但是千萬不要吃完飯就立刻快走運動,因為在進食時,血液主要集中在消化器官,以幫助分解食物和吸收養分。如果在餐後立刻進行劇烈的快走或其他運動,血液将被重新配置設定到肌肉和運動器官,進而降低消化效率,導緻消化不良。
建議在餐後進行一段适度的休息時間,飯後大約 30 分鐘至1小時後,再再進行散步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時可以促進食物的順暢消化,降低胃灼熱、脹氣或消化不良的風險。
醫生總結:
散步對于老年人來說是一項有益健康的活動,但要也要注意一些重要問題。
首先,走路步數應該合适,建議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堅持走6000步,其次走路速度也很重要,适度的快走鍛煉效果更好,但不宜過于激烈,以保護關節和心血管系統健康。此外,避免光腳走石子路,以保護足底免受傷害。
最後,在餐後不要立即進行劇烈運動,留出一段時間進行休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老年人應該好好享受散步的益處,維護健康,提高生活品質,讓我們一起走向健康的晚年生活。
參考文獻
[1]走路慢的人老得更快、心髒病風險更高《領研》2022.01
[2]走路速度慢,可能老得快、更易患癡呆:40年的資料揭示步行速度中的健康風險《領研》2019.10
[3] 走路就能促進大腦健康?步數和速度是關鍵! 《領研》2022.10
[4] Association of Neurocognitive and Physical Function With Gait Speed in Midlife 《JAMA Network Open》 2019.10
[5] 多走路,能防癡呆!研究發現,老年女性每天多走1865步,與患輕度認知障礙或癡呆風險降低33%有關 《每日醫學資訊》 2023.02
[6] 天天走路也能“走掉”心血管病?但要達到6000步數才行 《每日醫學資訊》 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