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10月,新周刊發行雜志《行走的哲學》,我們随即發起了話題為#走着瞧-步行友好城市觀察#的征集活動,想通過每個人的鏡頭看到城市貼合人的最真實的一面。

在文章《我倒是想Citywalk,但這個city沒準備好》中說到,人是行走的主體,城市規劃應慎重考慮人的行走所需。那麼,“人的行走所需”具體是指什麼呢?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圖/《歡迎回來,旅人》)

在@月亮哲人的鏡頭裡,“人的行走所需”是與旁人共同感受駐足于城市間的宜人氛圍;在@杪夏的鏡頭裡,則是炎夏公園裡累了就可以停留乘涼的幹淨涼亭。

當然,事态總是呈現兩面性發展。在投稿中,我們也收到了一些不友好的“城市傾訴”,比如高架橋下彌漫的不友好氣味、拆遷後遺留在街頭的“難堪的馬桶”,等等。

以下是我們整理出的“步行友好城市觀察”讀者投稿,從不同視角看見一座城具體的友好和不友好,得到啟示。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友好城市的步行“軟裝”

——和諧的人文

@月亮哲人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在公園長椅上駐足的人,亦是散步時不經意間的風景。

@Beryl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還剩下多少,沒有忘掉,不變的風景;人世間裡,找到你。”圖檔攝于長春鐵北二路,電視劇《人世間》的拍攝地,也是舊時代東北生活的縮影,在這裡散步,個人很是推薦。

@小亮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這張照片是在去考試的路上匆忙間拍的,地點在廣州番禺。算是“步行友好城市”的一角吧,因為人行道普遍寬敞,瞬間的“美景”也甘願多停留一會兒。

@小白灰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上海無疑是一座步行友好的城市,每一棟老建築背後都有一段跌宕起伏的曆史,其變遷是屬于市民共同的城市記憶。

@?en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漫步在武漢街頭、按下快門的那一刻,路人匆匆的身影闖入鏡頭,動與靜,此刻有了具體的描繪,像在述說着這座老城的熱鬧與清靜。

@今天也要開心一點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這是我在蘭州市簡牍博物館旁邊拍到的一張老式公共汽車的照片。當時我正在等紅綠燈,看到這輛公共汽車,我會突然間感覺像是回到了幾十年前,同一個地方,也許會有同一個人像我一樣停留,然後看着這輛公共汽車駛過。

@Whisper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這張照片拍攝于哈爾濱市的松花江畔。步行于此,你可以看到唱歌的年輕人和老年人,他們灑脫又自由地唱着自己喜歡的歌曲、跳着舞,享受着當下的一切。

不得不說,哈爾濱是一座步行友好的城市。行走在各種老街,你還可以品嘗到傳承了百年的美食,欣賞到極具曆史的城市建築,頗有一番風味。

@白夜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這裡是位于祖國西南邊陲的小城麻栗坡縣。時光荏苒,距離老山戰役結束已三十餘年,陽光普照下歲月靜好的街道。

@哼哼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這張照片拍攝于6點的清晨,作為這座城市的行者,我很難評判這座城市究竟步行友好與否。路口人流多時,摩肩接踵,似站在刀尖上,處處要忌憚,免得磕碰剮蹭。

但想想,在心情低落時湧進人煙裡,也有一種陪伴的溫暖。城市大,但我們都需要落腳,行走是基本的需求,希望每一座城市的落腳點都能回歸到人本身吧。

@Ben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其實,我一直覺得重慶是個很适合Citywalk的城市,特别是主城區裡的一些老城區。山地的地形就是重慶的城市名片,對于習慣了平坦地形的人來說,重慶就是特别的存在,一步一風景。這張照片,抓拍于曾家岩步道,對于不臨街的小區,環衛師傅有時候也得是“棒棒軍”。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友好城市的步行“硬體”

——考慮人的設施建設

@霖霖呀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有一陣穿堂風吹過的小路上,周圍還有道路介紹、文化宣傳等。

@ColinSees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大連,在山山海海間漫步,在大自然中和美好的自己相遇。(此投稿來自新周刊小紅書)

@杪夏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夏天在柳州柳侯公園散步,坐在前人建的柑香亭裡避暑,感受夏日的清涼。

@平同學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惬意舒适、微風拂面,身處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我在那一刻沒有感到壓迫感,看着江景,慢慢走在路上。

@tommy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在山城重慶,重慶中央公園就是一個适合慢慢散步、欣賞風景的地方,走着也不會覺得很累。很喜歡在這裡放空和閑逛,不僅步行友好,對眼睛也很友好。

@510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這株向日葵被種在馬路中間的綠化帶裡,如果不步行通過十字路口,根本不會注意到它。我不清楚把它栽植在這兒的人是什麼想法,但看到它的時候切實感受到了小太陽般溫暖、明亮。過了三十歲以後越來越關注自然、花鳥,萬物有靈,感動于它們的每一個努力生活、綻放的瞬間。

@種花小人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附近的花叢層層疊疊,呈現不同色彩,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而且由于在馬路上方架起橋,行人可以暢通無阻地穿梭兩邊的公園,散步運動、登高眺望都很适合。最值得稱贊的一點是無障礙通行,即使身體不便的人也可以在高處享受美景。

@GeoPhysics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這是武漢市武昌的昙華林,有一定坡度,但是路面整潔幹淨、步行體驗舒适,不會特别累。青灰色的石闆路與橘黃色的瓦片相得益彰,綠化措施也恰到好處。可以悠閑步行,也可以登高望遠,在文藝氣息十足的百年老街區漫步,你會感受到武昌古城的文脈和風趣。

@鐘穎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2023年10月18日,井岡山紅軍北路。筆直的大樹,染上秋天的顔色,空氣裡有桂花香,步道旁有湖水,漫步徐行,放空一會兒,滿血100分。

@陳見齊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提起成都大熊貓基地,每逢節假日門庭若市,大家都跑去看花花。其實,大家可以慢慢來,從天鵝湖方向出發,逆向觀看,你會發現這兒不僅是熊貓基地,更是植物園。茂密的竹林,仿佛身處世外,橫柯上蔽,在晝猶昏;荷葉田田,天鵝水中舞,鳥戲田園間。靜谧安逸、親近自然,是絕佳的Citywalk之地。

@shy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哈爾濱,馬家溝綠道,從城郊走到城中心。(此投稿來自新周刊小紅書)

@大瑞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走在桂花鋪成的小路上,聞着淡淡的桂花香,腳步不覺放慢,心情不由自主變好了呢。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步行城市除了友好,還有不友好

@小鎮觀察者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某南方小城,城區摩托飛馳,道路狹窄老舊,按通用标準肯定不能算是步行友好城市。但是,居民創造性地“開發”出一處處适宜行走的“綠地”。利用尚未開放給機動車的完工道路,擺攤、跳舞、唱歌。這就是他們的夜間遊樂場。

@橙橙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路,擁擠窄小;人,低頭速走;車,飛嘯馳過。這些都是步行不友好的、沒有幸福感的城市體驗。

@酥小蘇愛吃小酥肉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這是從地鐵口到所住小區一段道路上的部分環境,拆遷後的痕迹算是再明顯不過,每次回家都要途經這條路,可謂沒有絲毫的美麗心情,隻好選擇快速通過。

@子不語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照片是5月2日攝于上海市虹橋區,慢下來走,很難想象就在虹橋機場附近,置身事外一般,能吹拂着和上海這個巨大的熔爐所格格不入的冷風。

高架橋下的涵洞裡積着水,涵洞外就着工地沙塵賣燒烤和水果;勞工新村在拆牆後,臨街住戶門洞大開,隔着鐵欄活像供人參觀的展覽品。午夜時分,成堆的垃圾被風揚起,徹夜未眠。我在高架橋下臨時挖出的坑洞裡穿行,迎面而來的是安全帽下一張又一張熱切的臉,熱島效應下沉之後,沒有一條安靜的人行道。

@朱豬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胡同太逼仄,後面不斷有機車、自行車甚至汽車開過來。

@宏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城市道路對行人(步行或騎單車的人)不友好,似乎道路是汽車專用的。行人在城市裡,有時候沒有人行道,要和機動車并行,過馬路要上天橋、下隧道,雖然有過街設施,比過不了馬路強,但是,這種設計沒有優先考慮行人的需求。

有些主幹道,過街設施相距很遠,想過馬路坐反向公交,要走20分鐘甚至更多,對于負重的人,尤其是老人或者帶孩子出行的人,尤其不友好。

“友好”一詞本身說的就是和人之間的關系,是以當人們去讨論行走在一個城市是否友好,首先要考慮的是它是否能看得見人。

要知道,Citywalk作為如今備受歡迎的消遣方式之一,我們始終關注的不隻有walk本身,還有具體一座city所給予人的步行感受。

“等我老了,我就去這座城市定居”

而當人行走在友好城市之中,步伐應當是輕盈的,這種輕盈感的具體就如同以上投稿所呈現的,來自懂規矩的行人、幹淨且安全的道路、宜人的綠化建設以及被保護的城市文化等。

真正值得人行走的城市,除了外在的包裝,更重要的是有一個“看得見人”的裡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