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應被遺忘的新四軍(21)劉少奇謀劃取蘇北

作者:守護赤土

第5支隊在路東征戰的同時,第4支隊也開辟了以藕塘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據地。

這時,蘇北的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已派其第33師、獨6旅和收編的秦慶霖常備旅等部一萬多人,伸到淮河兩岸及路東天長、高郵、盱眙等地,企圖和津浦路西的桂軍相配合,将新四軍擠出皖東或消滅在皖東境内。

第5支隊的處境十分嚴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也處在很大的危險中。

其實迫切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江北新四軍生存與發展的問題,整個新四軍的發展戰略也急切需要籌劃。

在這關鍵時刻,1939年12月上旬,劉少奇和徐海東到達皖東定遠縣藕塘鎮附近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他們的到來,受到江北指揮部指揮張雲逸和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等人的熱烈歡迎。

這是劉少奇在抗戰期間第二次來華中。

第一次是在1938年年底至1939年年初,當時是為了貫徹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共中央派他坐鎮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河南省确山縣竹溝鎮,執行中共中央确定的發展華中的任務。後因有事,劉少奇于1939年3月傳回延安,由朱理治代理主持中原局工作。

1939年夏天以後,華中形勢嚴峻:日本侵略軍已停止繼續向國民黨軍作戰略進攻,重點"掃蕩"占領區;蔣介石在各地制造的與八路軍、新四軍的摩擦事件疊起,華中又極其需要加強黨的上司。中共中央決定劉少奇偕同徐海東等四十餘名幹部,再抵竹溝鎮,上司中原局,加快發展華中的步伐。

當劉少奇一行到達竹溝時,竹溝鎮已經不很安全。中國共産黨上司的抗日武裝主力,已分三批奔赴皖東、豫東和鄂豫邊,留守處人員很少。國民黨頑固派正在周圍虎視眈眈,蠢蠢欲動。

長期的革命經驗告訴劉少奇,國民黨頑固派有可能對竹溝地區發動進攻,必須當機立斷,做出緊急布置。劉少奇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指出竹溝是延安通向華中敵後的交通樞紐,但在軍事上則處于國民黨軍隊的包圍之中。随着國民黨反共高潮的到來,它必然是守不住了。竹溝的曆史任務已經光榮地完成了,要抓緊時間做好思想上、組織上的準備,該走的走,該隐蔽的隐蔽。

會後,劉少奇訓示朱理治即率竹溝大部從業人員、武裝部隊與教導隊,去豫鄂交界地區的四望山,集中注意力開展敵後工作,鞏固現有部隊,創造根據地,籌措給養,竹溝留守處盡量縮小,主要辦理後方勤務及交通事宜;調劉子久到竹溝主持河南及鄂西北黨的秘密工作,劉少奇自己即率中共中央中原局上司機關向皖東轉移。

果然,沒過多久,便發生了國民黨頑固派襲擊竹溝的慘案。劉少奇的先期行動,避免了一場更大的損失。

劉少奇到達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後,于1939年12月中旬在滁縣、定遠交界處瓦屋薛村主持召開了第一次中原局會議。這次會上,劉少奇宣布了中共中央根據他的建議做出的決定,将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張雲逸、副指揮徐海東和河南省委書記劉子久增補為中原局委員,使中原局的上司機構進一步健全起來。

會議另一個更重要的議題,是解決新四軍的戰略發展方向。當時,新四軍第4、第5支隊雖然在津浦路兩側實行了初步戰略展開,但整個華中地區的工作還缺乏積極地、大膽地深入敵後的打算。長江以北的新四軍來自各方,各有自己的發展計劃:有的主張向西,有的主張向北;而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則要求已經渡江北上的新四軍部隊重返江南。

如果新四軍發展方向的問題不解決,發展華中的戰略任務就無法實作。會上,劉少奇明确提出新四軍的發展方向不是向北,不是向西,更不是向南,而是按照中共中央的戰略意圖向東發展。他分析了華中的敵、我、友情況,指出:

如果向西發展,豫皖蘇邊和皖東地區都背靠國民黨統治地區,新四軍将同國民黨頑軍發生沖突,受到他們的限制,而且不易取得中間勢力的同情;

如果北上華北或者南渡長江,也不能打開新的局面;

而東面的蘇北地域遼闊,全屬敵後,有馳騁回旋的廣大地盤。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代主席韓德勤暗中勾結日僞,欺壓百姓,受到人民痛恨,群衆歡迎新四軍東進,上司他們進行抗日鬥争。蘇北物産豐富,又靠近山東,可以同八路軍互相依托,互相策應。是以,蘇北是新四軍的戰略突擊方向,應集中力量向這一地區發展。"如果不解決蘇北問題,八路軍和新四軍就不能打成一片,就不能建立鞏固的華中根據地。"

經過劉少奇的分析和中原局的充分讨論,會議确定了新四軍發展的方向。1939年12月19日,劉少奇緻電中共中央書記處、項英和彭雪楓:

"在武漢失守前後,大約有好幾個月時間,使我們完全有可能建立相當完滿的皖東抗日根據地,我們是失去了曆史發展這種特殊的窘迫。如果敵情及全國大局沒有大的變化,目前我們在皖東隻能求得某種有限度的發展,而有大發展希望的地區是在江蘇北部。""江蘇北部我們都沒有正[規]部隊及黨的機關去活動,亦無地方黨,而這又是有最大發展希望的地區,是以,這是我們的突擊方向,應集中最大力量向這方面發展。""如4、5支隊掃敵東進至蘇北,則後方難聯絡,皖東即會失去,且對蘇北地區不熟,不一定能立足,太冒險。""是以,依靠皖東、皖東北雪楓、愛萍地區向蘇北發展為最好,并可與山東聯系。""我們在淮陰以北發展,立定腳跟後,即可向南發展,即可配合7、8兩團及江南部隊向東、向北發展。""【《新四軍.文獻》(1),第136-137頁。】

劉少奇發展蘇北的計劃得到中共中央的全力支援,中共中央書記處當即回電訓示新四軍:"整個江北的新四軍應從安慶、合肥、懷遠、永城、夏邑之線起,廣泛猛烈地向東發展,一直發展到海邊上去,不到海邊絕不停止。"【《新四軍.文獻》(1),第132頁。】

但由于突然到來的敵情和其他原因,劉少奇發展蘇北的計劃不得不被推遲實施和改變。

周家崗反"掃蕩"鬥争的勝利,擴大了中共和新四軍的政治影響,打開了抗戰的新局面。由此,新四軍在津浦路以西站穩了腳跟,為建立淮南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皖東地區的這種嚴重敵情也改變了劉少奇原來打算從第4、第5支隊各抽調一部北渡淮河,會合豫東、皖東北的第6支隊發展蘇北的計劃,這是該計劃改變的第一個因素。

第二個因素是國民黨頑固派這時已在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加緊反共摩擦。韓德勤部有5個團的兵力向皖東地區推進,蘇魯戰區總司令于學忠部也有一支部隊向這個地區移動,使皖東局勢更見緊張,新四軍一時無力他顧。

第三個因素是新四軍内部指揮體制不順,戰略思想不統一。劉少奇在1939年12月19日做出的發展華中的工作部署,也抄送給項英,劉少奇提出從江南抽調兩個主力團到江北來。194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複電劉少奇和項英,同意抽調江南主力發展江北的要求。但項英認為,皖南在任何情況下非獨立行動以堅持江南不可,一切工作須按全國情形來布置,不能限于方面,也不能各自打算。項英認為:"你的訓示确難遵行",拒絕了劉少奇的抽調江南新四軍主力部隊向江北發展的要求,反而主張在不影響争取蘇北的條件下,由江南加強皖南力量。【《陳毅年譜》(上卷),第264頁。】而在豫皖蘇邊區的彭雪楓對向東發展也在猶豫。是以,劉少奇向中共中央請示:

在全國形勢緊張、國共摩擦加緊之情況下,4、5支隊部隊以不變更目前布置為好。前電建議抽調4、5支隊各一部去淮河北岸發展之計劃,是否取消?目前4、5支隊确定在原地區活動,加緊擴大部隊,整理訓練,組織遊擊隊,組織群衆,加強新四軍在這一地區的工作,求得生根與鞏固,以準備應付可能之武裝摩擦。【《劉少奇傳》,第363頁。】

這樣,在大力發展蘇北前,建立并鞏固皖東根據地已成為劉少奇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1940年1月,劉少奇在定遠縣山黃家村主持召開第二次中原局會議,着重讨論這個問題。

劉少奇經過一個多月的了解,深深感到新四軍第4、第5支隊"在上司思想中有原則性的缺點,沒有堅定而明确的發展自己力量的方針,在建軍與精兵主義口号下,放松了發展。在統一戰線中對同盟者顧慮太多,常不肯超出同盟者意志之外去行動和發展,是以放棄了許多發展的機會。最近的部隊是縮小了,有槍無人背,每連五六十人至七八十人。創立根據地的思想弱,不具體了解,沒有用心去進行地方工作和解決部隊的給養,是以,部隊每月雖然有數萬元之津貼,仍是很困難"。

針對這些問題,劉少奇在會上批判了"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口号。他指出:發展抗日人民武裝,壯大人民力量,國民黨不會同意。"一切經過統一戰線"就是一切經過國民黨,這就把自己的手腳捆了起來。針對項英一再批評所謂"人、槍、款主義",劉少奇旗幟鮮明地說道:有人反對"招兵買馬"。打日軍要用槍來打嘛!有槍就得有兵,為抗日招兵買馬有什麼不好?要放手擴大新四軍,擴大遊擊隊。有了兵,就要有個"家"!這個"家"就是根據地。曆史上的流寇主義,沒有一個能夠成功,抗日戰争沒有根據地也不可能取得勝利。有了根據地就要建立政權,有了政權就可以籌糧,籌款、收稅,部隊也不用向"人家"讨飯吃了。他分析了抗戰以來華中地區有些幹部強調"情況特殊",沒有堅持執行中共中央關于大膽放手地向敵後發展的訓示,喪失了時機。他說,哪一個地區都有它不同于其他地區的特殊情況,這在分析、研究問題時必須注意,但各個地區還有一個"共性",就是都在日軍的武裝進攻和武裝占領下,在那些地區有敵人、漢奸、僞政權,我們就可以打進去建立抗日根據地,這是我黨、我軍在抗日戰争中行動和發展的基本根據。隻強調情況特殊而不執行中央的正确訓示是錯誤的。【郭述申:《憶劉少奇在皖東的歲月》,《劉少奇在皖東》,中共黨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105-106頁。】劉少奇耐心講解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又團結又鬥争的方針。"會議研究決定建立根據地,确定對頑固派的鬥争政策,決定對廖磊、韓德勤差別對待。"【徐海東:《回憶在皖東召開的三次中原局會議》,《劉少奇在皖東》,中共黨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103頁。】

經過劉少奇的耐心解釋,中共中央中原局、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和第4、第5支隊的上司幹部統一了思想。1940年2月7日,中原局發出《關于建立蘇北、皖東北根據地的訓示》,指出:

八路軍、新四軍及黨的組織在蘇北及皖東北目前的總任務,是争取該地區成立黨所上司下的抗日反奸的根據地。實作這個任務的中心一環,是猛烈發展八路軍、新四軍及黨所上司的一切武裝部隊。而争取政權組織與發展群眾,建立和發展地方黨,肅清漢奸、投降派與頑固派對于我們的阻礙,都是實作這個任務的必要條件。而這個任務的實作,即在全國加強了抗戰的力量,加強了争取時局好轉和克服投降危險的必要條件。

八路軍、新四軍及黨的組織,必須獨立去發展自己的力量,自立自主地去組織遊擊隊、自衛軍和群眾,不必等待任何人的允許,不必與任何人商定所謂"共同綱領",應完全依照我黨曆來的主張,獨立地去進行。對于盛子瑾、李明揚及其他一切進步分子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目的是求得他們暫時不反對我們去進行工作和我們力量的發展,并盡可能求得他們對我們的某些幫助。我們絕不要去依靠他們,絕不要放松自己的工作與發展去和他們妥協,絕不要拘束自己在他們允許的範圍内。

在今年6月底,要在蘇皖邊建立與發展黨所上司的武裝至三萬人槍,組織不脫離生産的自衛軍30萬人,普通[建]農抗、工抗、青抗、婦抗,并須注意部隊的困[難]及籌措給養與自衛軍的訓練。

劉少奇這些明确的思想通過各級黨組織傳達貫徹下去,有效地解決了困擾華中各級黨組織多年的思想路線問題,振奮了幹部和群衆的精神。放手發動群衆、擴大部隊、建設根據地的工作,都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大刀闊斧地開展起來,出現了蓬蓬勃勃的新氣象【《劉少奇傳》,第365-367頁。】

1940年1月,新四軍第5支隊與江南指揮部所屬的蘇皖支隊在六合縣竹鎮會師。這兩支部隊并肩作戰,在秦欄鎮連續擊退由六合、天長出犯之日僞軍,殲其兩個中隊;在天長、六合交界處的橫山反擊日僞軍的合擊,斃傷日軍一百餘名、僞軍二百餘名,俘虜日軍2名。新四軍對日僞軍作戰的勝利,振奮了路東各縣群衆的抗日情緒,擴大了新四軍的影響。

同時,第5支隊也迅速抽調大批幹部,采取多種辦法,在路東各地進行擴軍工作。從1939年12月至1940年2月,共組織7個遊擊大隊、13個遊擊中隊。這些遊擊隊經過短期訓練和戰鬥鍛煉,大都被編入了主力部隊。短短3個月,全支隊即由二千多人發展到六千多人。

在津浦路西的第4支隊除積極打擊敵人外,還根據劉少奇關于猛烈擴大部隊、準備反摩擦的訓示,到處宣傳群衆,發展抗日武裝,迅速擴大部隊。經過短短3個月,全支隊由四千多人發展到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