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者随緣

作者:炎黃仁者

在這個物欲橫流、人欲橫流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夠總是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無論他是腰纏萬貫還是一手遮天,煩惱和憂愁同樣會光顧他,何況我們這些草民百姓,既無銀兩,又無權勢,不順心的事常常光顧我們,給我們添堵,給我們添亂。不同的是,那些達官貴人。在化解煩惱時比我們多一些選擇而已。當我們遭遇煩惱的時候該如何面對呢?俗話說:“随緣自适,煩惱自去”。沒有必要太在意它,它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實上,随緣是最好的療傷藥,時間是最好的梳理機。那麼,什麼是随?什麼是緣?它對我們的人生又有哪些影響呢?

随緣,對智者來說是一種進取,對愚昧者來說則是借口。高尚者随緣。随不是盲從,不是跟随,不是随波逐流,是順其自然。一事目前,不是尋找一個借口或者尋找個替罪的;即使事情順風順水也不盲目跟進、不過度、不強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闆、不慌亂、不忘形;随時适應環境,随遇而安,心安理得,内心不亂;随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不造作,無取舍,無悖理,無凡無聖無是非;随是随時,珍惜和把握現在,不沉浸在對過去無謂的悔恨痛苦中,也不憧憬在對未來過多的幻想中,踏踏實實地做好現在的事;随是珍惜現在一切,輕松随性地生活,保持善良平和的性情。

緣則是世間萬事萬物皆有相遇、相随、相樂、相娛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緣,無可能即無緣。緣,無處不有,無時不在。你、我、他都在緣分的藍天下、緣分的大地上。俗語說:“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異國他鄉,陌生人對你相視一笑,可能就記憶終身、挂念一生,這便是緣;而有的雖心儀已久,久處同地卻相會無期,此乃無緣。緣,有聚有散,有始有終。緣是一種存在,緣是一個過程。

很多朋友聽說過一段關于幽谷老人與因愛而欲跳崖的一位少年的對話,是對随緣的最好注解:一天,幽谷老人正漫步山溪間,忽見一少年站立山崖,似欲跳崖狀。幽谷老人忽然拍掌大笑。少年莫名其妙回頭問道:“我痛苦已極,你撫掌大笑。請問什麼事惹您如此高興?”老丈道:“我在此山已經二十年了,不曾見過鬼,今天總算見到鬼了,是以撫掌大笑”。“鬼?你說誰是鬼”?少年追問。

“你呀!你不正是個膽小鬼嗎?”“我是膽小鬼 ?為了我的所愛,我敢于舍棄性命,怎麼能說我是膽小鬼呢?”“是呀!你在人生難題面前,選擇的是放棄人生,卻不敢以應有的态度面對人生。世界之上,唯死容易,雙目一閉,一了百了。而活着,尤其是有意義地生活着最難。你棄難而擇易,不是膽小鬼又是什麼呢?”少年說:“可是活着,我太煩惱。”老丈說:“随緣自适,煩惱即去。”少年問:“何為緣?”“世間萬事萬物有相遇、相随、相樂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緣,無可能即無緣。”“何為随緣?”老丈雲:“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你是說無欲無求、超塵脫世?”老丈曰:“人生豈能無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苦樂随緣,得失随緣而已。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獲,哪裡還有煩惱可言?”“您是說,全力付出,不求回報?”“正是。正如種樹時盡心盡力,施肥澆水,毫不懈怠。至于收獲果實多少,則是緣了。”少年感歎曰:“唉!随緣的境界雖然美妙無比,可是做到卻難呀。”老丈笑道:“是以還是做膽小鬼最易呀。”聽完此話,少年滿面羞慚,尋路而去。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常常為情所迷,如“少年般”做如是想。

随緣常常被一些人了解為無須作為,聽天由命。其實随緣不是放棄追求,而是讓人以豁達的心态去面對生活;随緣是一種智慧,可以讓人在狂熱的境況中,依然能夠保持恬靜的心态,冷靜的頭腦;随緣是一種修養,是飽經人世的滄桑,是閱盡人情的經驗,是透支人生後的頓悟;随緣不是沒有原則、沒有立場,更不是随便馬虎。

萬事随緣,随順自然,這不僅是禅者和道家的生存哲理,也是普通大衆芸芸衆生快樂人生所需要的生存态度。随緣是一種平和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種生存的禅境。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随天外雲卷雲舒。放得下寵辱,那便是安詳自在。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後,從容平淡,自然達觀,随心,随情,随理,便識得有事随緣皆有滋味。在人世間這個被極度扭曲的名利場中,若能常得片刻清閑,放松身心,靜心體悟,我們就能夠識得自己放下諸緣後的本來面目:活潑純真、清靜無染的自覺性。得緣不僅靠奮鬥和創造,更多的是用本能去領悟。

随緣,不抗天命,不違天時,不奪物性。緣聚則成,緣滅則散,安身立命,随遇而安。随緣,是對自我内心的一種自信和把握。讀懂随緣的人,總能在風雲變幻、艱難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遊刃有餘;總能在逆境中,找尋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随緣,是對現實正确清醒的認識,是對人生徹悟之後的精神自由,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從容。擁有一份随緣之心,天空中無論是陰雲密布、雨雪霜電,還是陽光燦爛、晴空萬裡;前行的路上無論是溝溝坎坎還是一馬平川,心中總會保有一個平靜和恬淡的港灣,讓我們從容應對生活,進而不辜負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