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建安三神醫之一,隐居廬山,被後人尊稱為“杏林始祖”

作者:了一畫曆史

建安三神醫之一,隐居廬山,曾在伏虎庵前伏虎,杏樹林裡創“杏林”。

董奉,字君異,侯官縣董墘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人,約公元220—280年,被後人尊稱為“杏林始祖”。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與華佗、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相對于“醫神”華佗和“醫聖”張仲景,董奉被稱為“醫仙”。

董奉少年學醫,曾任侯官縣小吏,不久後歸隐山林,在其家鄉的後山中開設診所,為百姓治病救人。據《後漢書》記載,他曾經招收過很多學生,并且親自教授他們醫術。他的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臨床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是以,董奉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醫學人才,為中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董奉在廬山的遺迹頗多,他于約公元207年來到廬山定居,一邊潛心修道,一邊施醫濟世,緻力于解救人民的疾苦。他分析廬山原始森林的四時氣候特征和毒霧瘴氣的升降變化,發現山民多因實邪而緻哮喘,濕熱疾、疫毒橫行。

董奉死後,人們在廬山上建有董奉館;在長樂有一座山被稱為董奉山;在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均為紀念董奉。這些古籍記載的是,晚年在廬山下隐居的董奉,并不種田,為衆多慕名而來求醫的人治病,卻有一個獨特的規矩:治病不取分文,但要求被治愈者種植杏樹作為紀念,輕症痊愈種杏一棵,重病之人種杏五棵,漸成漫山杏林。

此外,在廬山有較多關于董奉的遺迹,包括他居住的杏林草堂(董奉館),後在此地又曾建立杏壇庵;有後人祭祀的太乙宮、真君廟、太乙觀、太乙祥符觀等;還有伏虎庵,是董奉“虎口取鲠”和“虎守杏林”遺址等。這些遺迹見證了董奉在醫學領域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對後世影響的深遠端度。

董奉的高尚醫德和他救人于危難的故事一直被後世廣為傳頌。其中有兩個故事最為人所知:“虎口取鲠”和“虎守杏林”。

“虎口取鲠”的故事是這樣的:傳說中,一隻老虎獵食未吐骨頭,鲠在喉嚨,痛苦異常,便向董奉求救。董奉在胳膊上套了一個竹筒做保護,把手伸進虎口裡,幫助老虎取出卡在喉嚨的骨頭,老虎便得救了。數日後,虎痊愈,為報董奉救治之恩,虎尋至杏林草堂,為董奉值守杏林。

另一個故事是“虎守杏林”,這也是董奉的一個标志性的故事。董奉治病不取分文,但要求被治愈者種植杏樹作為紀念,輕症痊愈種杏一棵,重病之人種杏五棵。數年後,杏樹上萬郁然成林,上有百鳥鳴唱,下有群獸戲遊。這個故事成就了一段佳話。而那隻被董奉救治過的老虎也成為了杏林的守護者,守護着這片董奉用醫術和仁慈換來的杏林。

他是建安三神醫之一,隐居廬山,被後人尊稱為“杏林始祖”
他是建安三神醫之一,隐居廬山,被後人尊稱為“杏林始祖”
他是建安三神醫之一,隐居廬山,被後人尊稱為“杏林始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