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山西,表裡山河,文明璀璨。

幾千年文明的浸潤,隻要踏足之處,就是古建林立。

相較于許多而熟能詳的建築,還有一些價值重大的建築,隐匿在不為人知的角落。

05

啼笑皆非的地界官司

晉東南是革命老區,在抗日戰争期間,這裡誕生過一個李向陽式的殺敵英雄叫黃小旦。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圖檔源自網絡

這個名字元合我們晉東南鄉民給男孩子取名的習慣,不過是大蛋、小蛋、毛蛋的文雅寫法。

毛主席曾經誇獎黃小旦:“晉東南出了個黃小旦,把敵人吓破膽,我看他是黃大膽才對。”

這樣的一個英雄人物,在五十、六十年代的史料中,籍貫卻很模糊。

建國後,去北京參加全國民兵會議,是“平順黃小旦”;後來又變成了“潞城黃小旦”。

因為黃小旦所在的李莊村調整區劃不止一次,也就造成了這個民間英雄不斷變換戶籍。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圖檔源自網絡

不要小看這個事情,因為潞城和平順的劃界問題,還導緻過兩個縣打官司。

在這兩個縣的交界有個著名的“葛井寒泉”,泉水清冽甘甜,涓涓細流,四季不絕。山泉邊有一座名為圓寂寺的古廟,又名葛井寺。

松桃、山泉、古廟,組成了“葛井寒泉”的一處景點,在古代是潞城縣的八景之一。

“葛井寒泉”除了因為風景好之外,還因為一個著名的道教煉丹師、醫藥學家葛洪。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圖檔源自網絡

他的嶽父叫鮑靓,兩人都是道教史非常重要的人物。這鮑靓就是我們長治人,他的女兒鮑姑也是五術皆通的人物。

當時雖然是南北朝,也不能就說葛洪沒有機會跟着鮑姑回娘家,葛洪跑到潞城的這個泉水旁采藥煉丹也是有可能的。

問題是,那時候沒有平順縣,說這個泉水屬于潞城,那是沒有争議的。

但在明朝時期,因為陳卿起義,對明廷震動很大。首輔夏言甚至親臨晉東南,指揮平叛。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圖檔源自網絡

将陳卿成功鎮壓後,夏言建議在壺關、潞城、黎城各選取一塊地方,成立了平順縣。

“葛井寒泉”離平順縣的高岸村很近,但是潞城縣(現在是區)的神泉村也有話說,人家這個村子的名字就是因為“葛井寒泉”而來的。

兩個地方的人吵架吵到了閻錫山那裡,閻錫山委派官員處理此事。

這個官員,針對平順縣提出高岸村與“葛井寒泉”更近的說法提到,“葛井寒泉”離潞城縣城更近的說法否定了平順縣的提議。

06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雖然,平順縣失去了一個著名的自然與人文兼具的景點,但平順縣自身的景點卻如雨後春筍般被發現。

尤其是建縣以前,是黎城縣八景的“龍門寺”,現在當之無愧是平順縣最引以為傲的建築。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圖檔源自網絡

龍門寺,位于石城鎮,是山西、河南、河北的三省交界,毗鄰河南林州和河北涉縣。

紅旗渠的上遊就是石城鎮的濁漳河,這個地方群山環繞,地勢險峻。

但是山大坡廣,石厚土薄,對于耕作而言是個很大的挑戰。可在平順縣境内,石城因為水源豐富的關系,又算相對富庶的地方。

曆史上,這裡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他的得名有兩種說法:一是後趙石勒在此屯兵,一說五代後晉石敬瑭在此駐守過。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圖檔源自網絡

很長的時間内,整個上黨地區都是漢戎交戰的修羅場,當然也促成了多種文化的融合。

除了中原的儒家文化和本土宗教道教,佛教在這個地方也強勢地深入到民間的角落。

在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佛之時,北齊的高層卻對佛教采取了一貫扶持的态度。

在文宣帝高洋在位期間,釋法聰修建了“法華寺”,這就是龍門寺的前身。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圖檔源自網絡

但是,釋法聰除其年輕時曾遊曆嵩嶽外,主要修行經曆均在南方,且在高洋在位期間,早已圓寂,故不可能建立龍門寺,此說為後人附會。

比較可信的是,五代年間,石城附近一個叫侯壁的村子有個張姓公子,見後梁和後唐争鋒,民不聊生,是以遁入空門,法号悟深。

在後唐同光年間,整個長治徹底歸屬于後唐後,他結束了雲遊,回到本地。

據說悟深至此“鑿煙岚萬仞之峰,安相好八十之像”,并“殿宇峥嵘,因之構就”。之後,悟深成為龍門寺主僧。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圖檔源自網絡

宋太宗趙光義曾給寺院賜名“惠日院”,但是清嘉慶後則以“龍門寺”名之,這應是龍門寺名稱沿用至今的主要原因。

與很多古建一樣,龍門寺經曆過許多次兵燹之災。

尤其是明朝成化年間,整體格局遭到嚴重的破壞,自第二進院落之後的建築悉數被毀,僅存現仍保持五代的西配殿及宋代大雄寶殿,以及所剩天王殿(現山門)。

如今的龍門寺建築,有不少是萬曆年間重新修築的。

07

集六朝餘韻

龍門寺坐北朝南,東西寬65米,南北長78米,總占地面積約5070平方米。布局分三條軸線布置。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圖檔源自網絡

中軸線布置了三進院落,排列有山門、正殿、後殿、于佛閣(已毀),每進院落均設有東西配殿,院落随地形建造,形成漸次疊高的形念。

天王殿屬于金代建築,面闊三間,懸山式屋頂,前檐當心間補間鬥拱45°、60°斜拱共用,金代特征顯著,柱額、架枋、鬥拱為金代遺構。

西配殿建于後唐,是寺内最古老的建築,也是國内已知唯一的五代時期懸山式建築。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圖檔源自網絡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建于北宋紹聖五年,位于中軸線的正中,面寬進深各三間,單檐九脊歇山頂式古建。

殿宇雖經明、清時期裝飾翻修,但從其開間比例到構件的細部做法,均保留了宋代建築的特征,殿頂黃綠琉璃脊獸為明代所制。

殿内供奉佛祖釋迦牟尼(現代塑像),壁畫為明清風格

大殿面闊三間,台基高峙,單檐歇山頂,進深六椽,出檐深遠,

中軸線采用對稱式布局,顯示了中軸線建築在寺院中的尊崇地位、西軸線南前後兩進院落的僧舍和庫院等附屬建築組成。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圖檔源自網絡

東軸線則是南聖僧堂、水陸殿及禅堂、僧舍同合成的院落組成,東西軸線上的建築均南前院、中院和後院部分組成,兩軸線的建築多為明末清初所建。

後殿的燃燈佛殿則是元代建築,壁畫是明清的,但是彩塑是現代的。現代的彩塑雖然技術手段更高,但是從審美角度,與古代相差很遠。

寺西溝地裡還儲存有宋、元、明、清曆代墓塔10餘座。寺院的整體布局錯落有緻,主次分明,空間的設計上層層推進,轉折有序,别具特色,顯示了宋代匠師對空間環境的了解和獨具匠心。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圖檔源自網絡

龍門寺各殿的塑像、壁畫、典籍和供器等附屬文物大多已經損毀流散,僅剩3尊後唐時期的石佛身、佛座和元明時期殘存的壁畫。

但值得慶幸的是,在寺院内還保留着五代後漢隐帝乾佑三年的經幢1通和北宋乾德五年立的“故大師塔記”等曆代碑碣20通,在寺外西溝有祖師墳茔1處,寺院東南坡有和尚墳10餘座和宋明等曆代墓塔4座。

龍門寺内還儲存着明成化年間鑄造的大鐵鐘1口和曆代題記,其中尚存宋代石刻雕像3尊,宋代石塔三座,欄闆石雕1塊,均造型優美,雕刻技藝流暢,似乎還沿襲着唐代遺風。

中國古建博物館,彙集六朝建築,卻隐匿在一個小村莊

圖檔源自網絡

此外,龍口吐水、石谷龍門、金燈流油、幡杆聖腦、五檀鬧槐、透靈石碑、菩薩迎賓、峭壁石佛的龍門八景,亦有“八寶龍門”之稱。

這座古寺廟價值重大,但由于在偏僻的角落,人迹罕至,或許這是因禍得福吧。

參考資料:

荀建主編,曆史遺珍 山西古代建築六十例,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9.01,第256頁

鄭慶春著,土木華章,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06,第55頁

馬曉,張曉明.平順龍門寺 深山裡的古建博物館[J].中國文化遺産,2010(02):38-43.

本文創作團隊

作者 | 趙希夷

策劃 | 趙希夷

編輯 | 趙希夷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疑問煩請聯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