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後傳奇因何而來?

作者:YCsky
天後傳奇因何而來?

當代流傳的天後傳奇故事,主要源自曆史文獻、口頭傳說和天後“聖迹”畫卷等資料。它是在天後崇拜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積累起來的。由于天後崇拜已有超過千年的曆史,流傳甚廣,而各地亦有自己的傳統說法,是以傳奇故事十分豐富。

相傳天後幼而聰穎,與其他普通女孩子不同,到了8歲開始從塾師訓讀,十多歲已喜誦經禮佛。後得一老道士相傳“玄微秘法”,到16歲“窺井得符”,遂掌握靈通變化之術,能預知氣象變化,驅邪救世,常顯神異。她終身未嫁,專以行善為己任,被稱為“神姑”。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林默娘在成仙之前,實際是一位“女巫”,相信其生平故事中亦帶有不少後人的虛拟成分。在林默娘少女時代的故事中,“救父尋兄”是流傳極廣的一個,故事描述她在一次海難中如何勇敢地救父尋兄,使她獲得了“孝悌”的美名。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陽節,林默娘登上湄洲一個山峰,以後再也沒有回來。當地人認為她已升天成仙,于是在該處立祠奉祀,民間姑娘林默娘正式成為被人膜拜的神。現在,在福建莆田湄洲嶼的天妃祖廟寝室後面的岩石,保留有“升天古迹”字樣的摩岩石刻,署“住持僧照乘和尚叩立世原洋”,應是清代康熙年間的石刻。天後升天成仙是天後曆史中的重要一環,因為它标志着天後從人變為神。天後變為神靈後,有關她的神話傳說愈來愈多。到了南宋和元朝,中國在東南沿海的貿易和漕運進一步加強,是以天後的“聖迹”多與海上活動有關。人們逐漸把她視作主宰海上福禍之神。

天後傳奇因何而來?

傳說天後在福建莆田湄洲的升天之地

在明朝還有人把她納入道教的範疇,說她是太上老君派到人間的妙行玉女,常遊天界與遍查人間,救民疾苦,解厄消災。是以在明朝以後,天後的神威實際已超出海神的範圍,成為一個超級神靈。由于天後早在北宋時期已受朝廷褒封,被納入王朝的神靈系統,成為維護皇權的一種力量,是以她的曆史記載不僅與平民百姓有關,而且還常常與朝廷的活動有關,特别是在明清對外使節和水師的文獻資料中,多有拜祭天後或其神迹的記載,顯示了天後在這兩代王朝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永樂至宣德年間,鄭和七下西洋,在這中國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中,據稱曾多次受到天後庇護,朝廷是以在南京建廟立碑,使天後奇迹更為遠播。

宋代以來有關天後的文獻洋洋大觀,既有出自中央朝廷、地方官府,也有出自文人墨客、平民百姓。若按文獻的類别劃分,有專門著述、檔案、詩詞、小說、散文遊記和随筆等。另外,還有家譜、族譜及祠堂廟宇的楹聯牌匾,亦是了解天後重要的曆史文獻。上述的資料若從内容上看,主要有兩類:一、出身與生平;二、神迹傳說。由于天後出生年代久遠,文獻衆多,是以有些說法很不一緻,包括生卒年、出生地等等。神迹傳說則很大程度帶有神話色彩,以及信仰者的幻覺和虔誠的希望。

關于天後的生平和神話傳奇,除了見諸曆史文獻之外,還有文人雅士或天後的善信收集了有關她的資料,編成繪畫圖像,顯示了天後崇拜文化的多元性。目前可見的曆史上留下的天後圖像,除了單幅的神像圖外,更有圖文并茂的圖冊、畫卷和連環壁畫,大部分都是清代的作品,而其描述的内容重點,與文獻基本一緻,即着重描述天後的生平和神迹,如《天後聖母事迹圖志》。除此之外,還有大型描述天後崇拜活動的畫卷,《天津天後宮行會圖》是其中著名的作品。這些圖像,形象直覺,大部分出自民間畫匠之手,是了解天後曆史文化的重要資料。

天後傳奇因何而來?

明代《天妃靈應之紀》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