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巅峰期不輸豐田,如今市占率僅1.6%,韓系車還有未來嗎

作者:歪麥巴蔔

韓系汽車品牌一直在中國市場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既不像德系、日系那樣長盛不衰,也不像自主品牌那般備受追捧。其中,現代和起亞兩大韓系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曆程曲折無常。近年來,這兩大品牌的銷售業績急劇下滑,與曾經的輝煌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過去的上半年,北京現代僅銷售了123,259輛汽車,而悅達起亞甚至未公布具體銷量資料。據分析,悅達起亞上半年的銷量甚至未達到6萬輛。與曾經韓系車備受追捧的黃金時期形成鮮明對比。

巅峰期不輸豐田,如今市占率僅1.6%,韓系車還有未來嗎

回顧2013年,北京現代年産銷首次突破100萬輛,位列中國國内第三家年銷量破百萬輛的合資汽車品牌,僅次于南北大衆。當年,北京現代成功擠進國内車企銷量排名榜的第五位,市場佔有率上升至6.8%。具體資料顯示,2013年至2016年,北京現代的銷量分别為103萬輛、116萬輛、106萬輛和114萬輛。2016年,北京現代達到了巅峰,年銷量高達114.2萬輛,跻身當年大陸汽車銷量排行榜的第四名。而悅達起亞同樣在2016年實作了銷量的巅峰時刻。東風悅達起亞以65萬輛的年銷量表現出色,這一時光被視作韓系車的黃金期。

巅峰期不輸豐田,如今市占率僅1.6%,韓系車還有未來嗎

然而,美好時光總是短暫的。到了2017年,現代和起亞開始經曆銷量下滑,多款經典車型的銷量下降,導緻韓系車的輝煌逐漸黯淡。曾經備受推崇的K5和索納塔8并非撐起韓系車銷量的主力。在銷量最佳的2016年,北京現代領動成為銷量最佳的車型,年銷量達到25萬台,遠超過福克斯、高爾夫、雷淩等經典車型。然而,随着市場需求的變化和競争對手的嶄露頭角,領動的競争力逐漸下降。第七代伊蘭特的銷量也僅為53,661台,僅僅是品牌銷量的支撐。途勝曾是緊湊型SUV細分領域的翹楚,2016年年銷量達到17萬台,名列SUV市場第11位。然而,随着後續車型的換代和外觀設計上的争議,途勝的銷量急劇下滑。

巅峰期不輸豐田,如今市占率僅1.6%,韓系車還有未來嗎

悅達起亞在起亞K3和起亞K2的銷量也出現問題。2016年,起亞K3年銷量接近20萬台,而起亞K2達到了15萬台,是品牌的半邊天。然而,如今起亞K3的月銷量已降至數百台,而起亞K2幾乎銷聲匿迹。在SUV市場,起亞智跑的月銷量從2016年的7.8萬台降至2023年4月的僅有939台。綜合來看,2022年現代和悅達起亞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34.3萬輛,同比下滑28.4%,市場佔有率已從2016年的7.5%降至2022年的1.6%。而今年的銷售狀況比去年更差,幾近破産的邊緣。

巅峰期不輸豐田,如今市占率僅1.6%,韓系車還有未來嗎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了這兩大韓系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衰落呢?自主品牌的崛起和合資品牌的壓力是關鍵因素。韓系車原先憑借成本效益和良好品質在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之間找到了生存之道。然而,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特别是十萬元級緊湊型SUV的興起,韓系車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受到壓迫。合資品牌不斷推出價格親民的車型,使得韓系品牌在價格競争中處于下風,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巅峰期不輸豐田,如今市占率僅1.6%,韓系車還有未來嗎

産品更新不符合市場需求也是導緻韓系車下滑的原因之一。一些車型的設計未跟上時尚潮流,而一些新車型往往保持了老舊的動力總成,未能為消費者帶來新的創新和體驗。這讓消費者對韓系車的興趣逐漸下降。

巅峰期不輸豐田,如今市占率僅1.6%,韓系車還有未來嗎

最後,韓系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缺乏引人注目的産品。一些合資品牌積極嘗試新能源汽車,而韓系車在這一領域缺乏亮眼的表現,無法滿足中國市場日益增長的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

巅峰期不輸豐田,如今市占率僅1.6%,韓系車還有未來嗎

韓系車的衰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多年的積累逐漸顯現。這殘酷的市場競争迫使這兩大品牌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定位,以适應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變化。

巅峰期不輸豐田,如今市占率僅1.6%,韓系車還有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