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4次否決安理會巴以決議,為何美國是以色列“同謀”

作者:長城新媒體

在以色列軍方反複對加沙地帶進行地面軍事突襲、加沙大部分對外通信被切斷的嚴峻形勢下,美國東部時間10月27日晚,聯合國大會第十屆緊急特别會議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譴責所有針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平民的暴力行為,呼籲立即實行持久和持續的人道主義休戰,進而促成停止敵對行動。

120個國家投下贊成票,美國、以色列等14個國家投下反對票。大多數美國盟友選擇了和拜登政府不同的立場。投下贊成票後,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德裡維埃表示“殺害平民的行為無從開脫”,并呼籲安理會盡快采取一緻行動。同樣投下贊成票的還有西班牙。英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洲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棄權。在10月7日哈馬斯襲擊發生後表示“和以色列站在一起”的印度政府,本次亦選擇棄權。

34次否決安理會巴以決議,為何美國是以色列“同謀”

10月27日 美國紐約 聯合國大會投票表決一項不具限制力的決議,呼籲在加沙實行“人道主義休戰”。(視覺中國)

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和歐洲盟友及國際夥伴在巴勒斯坦-以色列事務上“決裂”。從1945年到今年10月,聯合國安理會共有36項有關巴以問題的決議草案被常任理事國否決,其中34項被美國否決。2017年,在特朗普政府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後,聯合國安理會表決關于反對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的草案,安理會15個成員國除美國外全部投下贊成票。

“在調停巴以沖突方面,美國是沒有資格的,美國隻能和以色列坐在談判桌的同一邊。”哥倫比亞大學愛德華·賽義德講席教授拉什德·哈利迪對《中國新聞周刊》坦言,由于民主黨、共和黨兩黨高層都采取堅定的“支援以色列”立場,美國無法在巴以沖突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75歲的拉什德·哈利迪被《外交事務》譽為“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中東學家之一”。他出生于奧斯曼帝國時期耶路撒冷政治豪族之一的哈利迪家族,多位親屬是阿拉伯世界獨立建國運動的上司者。拉什德·哈利迪曾任芝加哥大學教授、中東研究中心主任,也曾擔任美國中東學會主席。

長期以來,對以色列、哈馬斯和巴勒斯坦當局,哈利迪都持批評态度。同時,他特别強調美國是以色列非法占領的同謀,是以受到争議。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在回憶錄中提到,因為和哈利迪有交往,奧巴馬遭到了一些民主黨内親以色列團體的抵制。

34次否決安理會巴以決議,為何美國是以色列“同謀”

拉什德·哈利迪。攝/Alex Levac

近日,拉什德·哈利迪為《紐約時報》撰文,呼籲拜登政府重新考慮在加沙人道主義危機中全面支援以色列的政策。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拉什德·哈利迪指出,以色列并不能在美國的支援下“為所欲為”。一方面,歐洲主要國家對以色列違反人道法行為的容忍度有限。随着加沙的人道危機不斷更新,歐洲國家正采取更積極的調停立場。另一方面,雖然拜登“仿佛在用以色列的提詞器”,但民主黨基層選民近年來越來越傾向于同情巴勒斯坦。

“最關鍵的是,雖然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在很多問題上有分歧,但大家都同意一點:不希望美國直接卷入另一場戰争,特别是一場中東戰争。” 拉什德·哈利迪說,如果拜登政府不能控制好支援以色列的程度,戰事更新最終将影響他在2024年總統選舉中的表現。

自10月27日開始,加沙的網際網路和電話服務已全面中斷。多個國際組織及援助機構表示,已和在加沙的辦公室及員工失去聯系。而以色列軍方仍在更新對加沙的空襲頻率。半島電視台稱,目前以軍在加沙的行動已經是“純粹的恐怖”。與此同時,以軍在沒有哈馬斯武裝活動的約旦河西岸地區也展開行動,并攻擊了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所在地拉馬拉附近的難民營。

拉什德·哈利迪指出,為了防止西方盟友進一步轉向同情巴勒斯坦,以色列正在系統性地封鎖加沙和國際社會的聯系。面對緊迫的人道主義危局,哈利迪期待,美國之外的其他主要國家能在調停沖突局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美國為和平制造了障礙

中國新聞周刊:一場被聯合國、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及國際社會視為嚴重違反人道法規則的戰争,為何會發生?

拉什德·哈利迪:簡而言之,這是因為缺乏責任感。就目前加沙平民遭受的苦難來說,不隻是以色列政府和軍方對實踐人道法、對保護平民和民用目标缺乏責任感,也是支援以色列的西方大國缺乏維護國際法的責任感。

我并非空談戰争的理想狀态,我親曆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戰争。但有一些事情是明确的,比如《日内瓦公約》規定的比例原則,摧毀一整棟民用建築以殺死一個可能在道地中的敵人,顯然違背了這種相稱性。更不用說“達西亞主義”,那就是一位以色列将軍站出來,對國際社會明确表示:我們将違反國際法,我們将加倍報複,我們不會尊重你們所謂的人道法基本原則。

但是,以色列這樣說了、這樣做了,有後果嗎?我們可以看到,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少數國家中,實際上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輿論和政治場域,他們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有極大的容忍度。

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平民的暴力襲擊,進一步增加了這種容忍度。以色列的建國者來自歐洲和美國,整個以色列社會在親緣上和西方是一體的。是以,可以了解西方社會對以色列遇難平民的悲痛反應,這是他們的親友,是他們熟悉的人,是有社會地位的人。而巴勒斯坦平民被殺害,則很難得到同等的關注。

不過,另一方面,這種容忍不是無限度的。之前以色列對加沙的每一次襲擊,最終都在西方世界産生了一定的反響。有鑒于此,多年來,以色列系統性地阻止西方記者進入加沙。在目前的危機中,來自加沙的新聞報道完全依賴于當地通訊員,其中至少20人已經在以色列的襲擊中身亡。是以,在西方媒體上,關于哈馬斯暴行的圖像和資訊依然是更多的。

但是,加沙的遇難者已經遠遠超過5000人。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些悲劇會在西方媒體上呈現。是以,美國政府中支援以色列的“聰明人”正在告訴以方:要在人道法許可的範圍内行動,要努力限制傷亡,否則将“傷害以色列自己”。

中國新聞周刊:如果西方對以色列的“容忍”還有“限度”,這是否意味着我們還能期待美國政府在解決加沙人道危機、推動巴以和平程序上發揮積極作用?

拉什德·哈利迪:我可以非常簡短地回答這個問題:不。一直以來,美國不僅沒有促成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和平,反而為和平制造了障礙。美國從未專注于它所宣稱的目标,即一個可行的巴勒斯坦建國方案。

可行的方案顯然不包括以色列對約旦河西岸地區大量土地的長期占領,不包括被國際法院認定為非法的隔離牆和定居點。而美國沒有采取行動阻止以色列。相反,很多非法定居點的建設資金其實來自于美國。美國财政部和司法部并未阻止這些資金的流轉。美國也交給以色列殺戮巴勒斯坦人的武器,從美國戰機到美國炮彈。事實上,除了以色列自己研發的主戰坦克外,以軍的主要裝備都是美國提供的。顯然,美國是以色列非法占領的同謀者。

另一方面,我參與了很多華盛頓的工作,我目睹了巴勒斯坦人被允許獲得的東西的上限:不包括結束非法定居點,不包括解決難民危機,也不包括解決東耶路撒冷被占領等重要主權問題。

總之,美國違背了自己的目标,或者說至少缺乏實作目标的誠意。如果美國真的緻力于一個可行的獨立建國方案,他們可以在過去30年做很多事情,阻止事态發展到今天的地步。

美國兩黨都不希望卷入中東戰争

中國新聞周刊: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存在分歧嗎?

拉什德·哈利迪: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決定政黨立場的是選民和主要資助人。美國共和黨人大多是極端親以色列的。在這一點上,共和黨政客忠實代表了自己的選民和資助者,隻有極少數共和黨人對以色列持批評态度。

民主黨的情況則比較複雜。民主黨的選民一直在朝着和黨的上司層及主要資助人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現在,民主黨的選民基礎越來越同情巴勒斯坦人。我檢視了過去一年的民調,普遍上民主黨選民對巴勒斯坦的支援度比對以色列更高。哈馬斯的暴力襲擊事件可能短暫改變這個比例,但長期趨勢如此。

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看到少數民主黨政客出面為加沙平民發聲。但民主黨上司層并非如此,他們依然和以色列步調一緻。對于拜登總統或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我的評價是:他們像是使用了以色列的提詞器照本宣科。他們在采用和以色列右翼政府類似的表述。顯然,這和民主黨的主要資助人的觀念有關。

中國新聞周刊:聽起來,如果拜登繼續其強烈支援以色列的立場,他會在2024年總統選舉中失去民主黨人的選票。

拉什德·哈利迪:拜登在巴以問題上的決策是否會影響選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事态的後續發展。我認為拜登政府正在努力阻止一場更大範圍的戰争發生,因為他們明白,不管如何支援以色列,更大規模的戰争對以色列、對中東、對美國總統選舉來說,都是災難性的。

我們剛剛談論了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是的,他們在很多問題上有很大的分歧,但大家都同意一點:不希望美國直接卷入另一場戰争,特别是一場中東戰争。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經曆對美國社會造成了創傷。

現在,美國政府對于危機的最終結果有很深的擔憂。如果以色列進入了加沙地帶,後果是什麼?美國會在多大程度上被牽涉進去?到2024年11月,還有很多事情可能發生,後續的情況将決定選民對政府的看法。

加沙可能被切割成碎片

中國新聞周刊:以色列希望進入加沙地帶,摧毀哈馬斯,然後建立一個新的治理機構。這是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在以往以色列和哈馬斯的對抗中,結局往往是:以色列殺死了更多加沙平民,哈馬斯是以得到了巴勒斯坦群眾更多的支援。這次,結果真的會不一樣嗎?

拉什德·哈利迪:首先,以色列無法摧毀哈馬斯。每一位政治分析家,包括很多聰明的以色列同行,都已經指出了這一點。以色列可能會取得很大的軍事成功,摧毀哈馬斯的軍事能力,但越是進行這樣的戰争,越是殺戮加沙的平民,以色列就越無法摧毀哈馬斯和類似哈馬斯的意識形态及政治基礎。

第二個問題是治理。管理和控制加沙地帶是困難的,更何況是面對更加憤怒的群眾,和更加一無所有的基礎設施。很難想象有人願意從事這樣的工作。阿拉伯世界和聯合國都沒有派出多國部隊提供安全保障的意願。我相信華盛頓正在考慮這些問題,美國進階官員正試圖向以色列人發送一條消息:你知道你在做什麼嗎?

中國新聞周刊:鑒于完全控制加沙地帶很困難,以色列是否可能回到2005年前的軍事占領狀态,即以軍力控制部分加沙土地,并建立定居點?

拉什德·哈利迪:以色列政府中的極右翼一直在呼籲這樣做,但我不确定這是否是政府目前的計劃。我更擔心的是另一種情況:以色列可能會考慮讓加沙更多的地區無法居住。

目前,以色列已經沿着加沙内部邊界制造出了一個無法居住的地帶,任何人出現在那裡都可能被以色列的自動武器殺傷。以色列可能将這種封鎖線擴大到加沙地帶的更多地區,而不僅是邊境沿線15%到20%的範圍内。這樣一來,加沙人會被迫擠在更小的空間内。

這是殖民者一直以來會采用的方案。在美國,美洲原住民就是這樣被驅趕的。在約旦河西岸,以色列已經成功将巴勒斯坦領土切割成碎片。現在,以色列可能在加沙推廣同樣的戰略。是的,這會讓加沙平民受苦,更加缺乏資源和難以流動。70%的加沙人本來就是被以色列人從巴勒斯坦領土上驅趕來的難民,現在他們将再次成為難民。但這些“輕微”的違法,是不會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應的。

中國新聞周刊:以色列已經再次封鎖了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領土,一些小規模的沖突已經爆發,這會将整個約旦河西岸也卷入新的戰争嗎?

拉什德·哈利迪:以色列已經在約旦河西岸逮捕了1000多人,包括許多曾在以色列工作的巴勒斯坦人,他們被關押在以色列境内的軍事基地。現在,突襲每天都在發生,總是有人遇難。

但是,考慮到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并沒有能力和以色列對抗,約旦河西岸的行動是單方面的。沖突擴大的危險來自于黎巴嫩邊境,真主黨和以色列一直在維持低水準的對抗。我想以色列、真主黨以及背後的美國和伊朗,将維持在一個不會導緻沖突擴大的水準上。以色列不想同時有多個前線,伊朗、美國這樣的有核國家卷入沖突,會讓戰争的性質發生改變。

阿以和解程序被“從桌上拿開”

中國新聞周刊:讓我們談談沖突的長期影響。首先,以色列明年就将舉行大選,今年以來,内塔尼亞胡的司法改革遭到了國内諸多政治力量的抵制,但哈馬斯的暴力襲擊讓以色列重新團結了起來。這場戰争将如何影響以色列政治?未來的以色列新政府是否可能回到和平談判的道路上?

拉什德·哈利迪:目前還很難說,在以色列國内,誰會為遭受襲擊以及之後的沖突負責。但首先要明白的是,所謂“右翼”是以色列政治的主流,而非内塔尼亞胡個人的傾向。以色列議會是右翼政黨主導的,目前議會中的大多數成員反對和談,反對做出任何讓步,也反對給予巴勒斯坦最低限度的權利。

從更長的曆史周期看,自1977年以來的大多數以色列政府都是偏右的,他們一直緻力于擴張土地并阻止巴勒斯坦建國。這包括一些中間和右翼聯合的政府,但他們至少能推動一些對話。可以說,除非有多個政治派别組成聯合政府,否則以色列政府是很難考慮推動和平程序的。

當暴力襲擊發生,當沖突更新,總會有政客試圖利用這些情況煽動情緒,謀求政治利益。是以,加沙的苦難程度很可能被忽略。但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以色列的戰鬥損失。平民傷亡是一回事,軍警的傷亡是另一回事。以色列在哈馬斯的暴力襲擊中損失了約400名士兵和警察。在以色列的曆史上,自1973年以來的半個世紀,他們都沒有遭受過如此嚴重的軍事損失。這一點将如何影響以色列政治,如何影響他們的責任清算,還需要觀察。

中國新聞周刊:哈馬斯針對平民的暴力襲擊以及加沙更新的人道危機,似乎再次證明了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無能。你如何看待該政府的未來?哈馬斯是否将獲得更大的政治影響力?

拉什德·哈利迪: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長期被以色列邊緣化,也被未能支援它的西方國家邊緣化。至于哈馬斯,殺戮平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并且是違反人道法的行為。這将損害巴勒斯坦的解放事業,特别是在這場悲劇得到廣泛傳播的情況下。我希望所有平民人質都能無條件立即被釋放。

對于哈馬斯的戰略,我感到困惑。雖然不支援,但我能了解他們之前的一些行動邏輯,比如用自殺式襲擊的方式破壞以色列的軍火庫;比如在以色列殺害巴勒斯坦平民之後,作為報複殺害以色列人;再比如綁架以色列士兵,用來交換被以色列監禁的哈馬斯成員。事實上,自以色列全面封鎖加沙以來的17年間,從來沒有發生過和這次同樣規模的針對以色列平民的襲擊。

我猜測,以色列防禦體系的迅速崩潰,可能讓哈馬斯感到震驚。此外,報複情緒可能主導了行動。我在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巴勒斯坦學生,在10月7日至今的沖突中失去了35位家人。和我女兒共事的一位巴勒斯坦律師,失去了7位家人。在加沙,在過去十多年,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也是報複情緒的根源。如今,以色列軍隊采取的行動及造成的巴勒斯坦平民傷亡也是出于報複。

在這些情況的作用下,襲擊最終的結果可能超出了策劃者最初的預期。當然,這并不意味着他們可以不對此負責。正像拜登總統對以色列說的那樣:不要讓憤怒驅動你的軍事行動。

從更廣闊的視角看,我們無法預判或了解哈馬斯的行為,也是因為巴勒斯坦人的獨立建國運動目前缺乏明确的戰略。這根本上是巴勒斯坦人自己的問題。巴勒斯坦的獨立建國運動不統一、不團結,整個運動已經分裂,不僅僅是哈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之間存在對立,是巴勒斯坦人之間在戰略、戰術各個方面都存在分歧。未來,巴勒斯坦人必須克服外部對其内部政治的幹預。這不僅包括以色列扶持的哈馬斯,也包括不同阿拉伯國家給予巴勒斯坦的壓力。

中國新聞周刊:這場戰争将如何影響美國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

拉什德·哈利迪:阿拉伯國家和美國的關系已經受到損害,但還不好說其長期影響。阿拉伯世界的公衆輿論反應非常激烈,這一點展現出,“阿拉伯人不關心巴勒斯坦”的說法是虛假的。從摩洛哥到埃及再到約旦,這些國家和以色列是存在外交關系的。但即使在這些相對“親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全國範圍的大規模遊行都在持續。這是阿拉伯世界各國政府正在考慮的一個因素。

這未必會直接對阿拉伯國家和美國的關系産生持久影響,但華盛頓緻力推動的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關系正常化程序将被“從桌上拿開”。另一方面,目前的情況為其他大國加強在中東的影響力開辟了空間。在調停巴以沖突方面,美國是沒有資格的,美國隻能和以色列坐在談判桌的同一邊。那麼誰能坐在中間呢?這可能是中國,也可能是其他國家。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曹然 編輯:徐方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