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角色的情感處理

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角色的情感處理

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這一男中音角色塑造中的情感處理非常重要。

情感處理貫穿于唱段的每一個階段中,在整首歌曲的過程中都貫穿了楊白勞不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楊白勞唱段的音樂結構分為四個部分,每個唱段表達了不同的音樂情緒,經過調式調性的轉換,來展現情感的波動起伏和變化。

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角色的情感處理

楊白勞唱段通過兩次民族調式的互相轉換,展現了歌曲的複雜性,也将楊白勞這個痛苦、無奈的老農民形象凸顯出來。

歌曲的第一部分采用的是五個降号的bA七聲徵調式,旋律相對平緩,各音級間沒有出現大跳,級進為主,起伏不大。

A1段的五小節是前四小節旋律的變化重複,展現了楊白勞在外躲帳期間吃盡了苦頭。

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角色的情感處理

他将“無力地”狀态表現出來,注意調整和控制氣息,并且将那種無奈和疲勞的語氣加入其中,将老人那會總有氣無力的感覺表現出來。

第二個唱段還是采用五個降号的hA七聲徵調式,由于聽到要求喜兒頂租子的要求,則通過多個三連音,并且以連貫和圓潤的方式,避免了氣息的猛沖。

在“我一生隻有這一個女,離開了我喜兒我活不了”的唱詞中将哀腔融入其中,展現了由強到弱的發展趨勢,控制了氣息和力度,保持了演唱的連貫和到位。

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角色的情感處理

第三個小節出現了“喜兒呀”、“喜兒我的”兩個連音,為了凸顯出楊白勞情緒進入到一個更高漲的狀态。

第三個連音的最後一個音為臨時升高伴音的5,因而從6到s5再到5之間形成一個下行的半音音階,将楊白勞悲痛的喃喃自語展現得淋漓盡緻。

在楊白勞從黃家回來,他不知道如何面對喜兒的那種痛苦、愧疚和無助的情感通過“深沉的”演唱方式,加入了适當的哭腔,又将自己作為男中音的音域特色融入其中,唱得輕柔、深沉和低沉,使得情感表現更加豐富和飽滿。

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角色的情感處理

第三個唱段采用的是五個升号的SC六聲商調式,從特點上可以作為第一個唱段的變化再現的形似和。

但是,相對于第一個唱段而言,又表現沖了溫馨、輕柔和疼愛、親和力的表現,再加上标注“深沉的”演唱提示,則刻畫出了楊白勞看到喜兒睡着了那種親切而又激動的情緒。

C1段則是對C段的延續與擴充。楊白勞清楚的知道,喜兒醒來之後這種安心的狀态不複存在,他更加自責和悲痛,又無可奈何,再也壓抑不住激動的情緒。

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角色的情感處理

第四個唱段再次轉換了唱段的調式調性,轉為了同為五個降号的bE七聲商調式,音樂場景和情緒再次發生了大轉變。

作曲家把d段設計成“說白似的”演唱風格,目的是讓楊白勞和縣長财主等舊社會的封建勢力作一次面對面的對抗。

楊白勞對前途和未來感到絕望和悲觀的情況下,進入到E段唱段,在走投無路的狀态下又恢複到緩慢的速度,在力度上可以對“刮”、“飄”、“走”、“逃”、“有,,和“條,做适當的加強和突出,因為這些字也同樣承擔着重要的情緒寄托。

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角色的情感處理

第五小節有一個強音記号f,還有一個不斷漸強的力度記号,并且出現了加了自由延長記号的小字二組的高音b3,該音對應的唱詞是“有”,這也是全曲的最後一個高音,緊接着的是沒有音高的兩個念白唱詞“我的”,這一系列音樂技巧、演唱技巧以及表現技巧的高度集中,強烈地突出和表現了楊白勞走投無路的心理狀态。

作為中國民族歌劇的典型代表《白毛女》歌劇不同于西方歌劇,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演員的表演功底要求很高,要求高水準的戲劇表演成分,通過大段大台詞和靈活的肢體表現配合演唱來展現人物形象。

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角色的情感處理

對于楊白勞這一形象的歌劇表演而言,不僅要求演員具有男中音演唱的能力,很好的把握演唱風格,還需要較高的戲劇表演能力,才能夠掌握用什麼樣的語氣、語調和嗓門表現海量的台詞和占全劇1/3的道白。

是以,楊白勞的戲劇表演要求明确人物行動——感悟主題思想——發現最高沖突三個方面來努力才能夠展現得更加充分。

明确人物行動戲劇藝術的基礎就是人物行動,歌劇的劇情發展需要由人物行動構成和推動發展。

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角色的情感處理

是以,楊白勞角色塑造者需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有什麼行動,明确角色塑造的基礎,通過人物行動把握戲劇表演。

每一個人物在歌劇中都有相應的任務,人物行動是完成任務和目的的基礎所在。人物行動包括外部肢體行動和心理活動兩個方面。

楊白勞戲劇表演要求演出者在理性的、充分的認識人物行動的基礎上通過感性創作來展現人物形象。

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角色的情感處理

感悟主題思想楊白勞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行動線具有鮮明的特點,也是推動《白毛女》歌劇情節發展的關鍵線索:外出躲帳七天——回家和女兒一起過年——被黃世仁逼迫按下女兒的賣身契約——告别女兒喝下鹵水結束生命。

表演者需要明确這一行動線,并且将情感和心理融合在每一個行動過程中,采取主動的态度,而不是機械式的完成每一個動作和情節。

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角色的情感處理

戲劇的最高沖突也是推動整個歌劇發展到高潮,展現主題思想,塑造人物形象最為關鍵所在。

歌劇演員創作的事實依據和心理依據都應該是戲劇的最高沖突,這種戲劇的最高沖突推動了人物行動的發展,也是戲劇要追求的最高任務。

《白毛女》中的楊白勞這一表演形象在戲劇中的最高沖突展現在:社會的逼迫使他走向滅亡。

歌劇《白毛女》中楊白勞角色的情感處理

這一最高沖突展現了楊白勞急劇沖突和沖突的人物心理狀态,選擇喝下鹵水結束自己的生命是對社會的絕望和無奈。

正如第一代“楊白勞”張守維所說的一樣:“楊白勞沒有帶着喜兒去逃難,可他比逃難者更慘,被地主黃世仁逼上自殺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