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作者:聽壹講史事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前言

在整個西漢的權力鬥争史上,蕭望之的死,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分水嶺。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在這之前,西漢的大臣或者說官員團體,屬于一個獨立的政治力量。這個團體,前期叫做開國功臣團體,後期叫做儒家官員團體。他們可以直接參與左右國家大事,話語權極大。

但是在蕭望之死後,西漢就再也沒有這種重量級的大臣了。取而代之的,是掌權的宦官和外戚。而那些通過察舉制上來的大臣,他們隻能選擇依附某一方,或者依附某一個外戚家族做事。

是以在這之後,西漢的高層政治格局,就徹底不一樣了。同時這也意味着,自此之後,西漢的高層權力鬥争規則,徹底發生了改變。甚至于後世很多人認為,蕭望之在西漢扮演的角色,其實基本類似于後來明朝的首輔夏言。

在他們死之前,高層政治鬥争,還處于可控的階段。但是在他們死之後,這種鬥争就徹底控制不住了。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那麼,曆史上真實的蕭望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蕭望之的死,會對漢朝有這麼大的破壞力?如此重要的蕭望之,為什麼在後世的名氣,卻反倒沒有那麼大呢?這事,我們得從蕭望之本人的經曆開始說起。

蕭望之的七世祖,就是漢朝的那位開國丞相蕭何。照理來說,有這麼厲害的一個老祖宗,蕭望之從出生那天開始,應該就注定有吃不完的老本,可以坐享其成。但實際上,蕭望之還真沒這個待遇。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因為輩分差的太遠了,而且他不是家主傳人。

這事其實比較好了解,畢竟蕭何的後人比較多,經過七代人的繁衍之後,老蕭家當時估計也有不少族人了。别說老蕭家了,就連老劉家,劉邦的血親後代,傳了七代之後,估計都有混成普通人的。

是以,就算當年蕭何留下來的家底再厚,分到蕭望之這個後輩兒孫手上的東西,也沒多少了。而且,因為蕭望之所在的這個支脈,不是蕭何的嫡系諸脈的後裔。是以蕭望之小的時候,家裡其實還真不富裕,隻能靠種地為生。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當然,在古代的時候,種地其實也挺不錯的。因為古人講究耕讀傳家,蕭望之的父親和爺爺,雖然沒做官,但都屬于那種知識分子。是以蕭望之長大之後,也就逐漸走上了學術這條路。

蕭望之小的時候,還是漢武帝在位。直到蕭望之28歲那年,漢武帝才去世。這也就意味着,從蕭望之出生開始,漢朝就已經開始大規模推行察舉制。而有了察舉制之後,蕭望之哪怕不靠家世,單靠自己努力讀書,一樣有機會做官。

就這樣,随着蕭望之逐漸長大,蕭望之開始努力學習。他先是在家鄉那邊,追随大儒學習《詩經》,後來又去了京城,追随當時的頂尖學者夏侯勝,學習論語。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就這樣,等到蕭望之快三十歲的時候,他已經成了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而且逐漸名動京城。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漢武帝死了。然後,漢昭帝接班了。

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漢朝的曆史主線,就是霍光逐漸掌權。最開始的時候,是霍光聯合其他幾位輔政大臣,一起掌權。後來,霍光又鬥倒了其他幾位大臣,開始獨自說了算,一直到死。

整個過程,持續了大概将近二十年的時間。在這二十年裡,漢朝基本上就是霍光說了算。至于皇帝,那得排在第二位!

是以,等到蕭望之名動京城,開始準備入仕的時候,正好趕上霍光掌權。當時霍光剛剛鬥倒其他幾位輔助那個大臣,漢朝高層的人事任免權,都掌握在他手裡。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于是再之後,蕭望之就被人推薦,舉薦到了霍光面前。

而當時剛剛三十歲出頭的蕭望之,怎麼都不會想到,這次舉薦,将會成為他人生最大的兩個選擇之一。因為後來霍光去世之後,漢宣帝直接清算了霍家。連帶着霍光提拔的很多官員,後來也都被漢宣帝貶黜外調。

也就是說,如果這時候蕭望之表現比較好,得到了霍光的重用。那也就意味着,未來漢宣帝登基之後,他一定會被清算。而如果他此時得不到重用,未來漢宣帝反倒有可能會重用他。

對于這個選擇,當時蕭望之肯定沒想過,畢竟他也預料不到後面發生的那些事情。不過接下來,命運卻用一個巧合,把他推到了正确選項這邊。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當時的情況大概是這樣的:蕭望之被舉薦之後,某一天去拜見霍光。但是因為當時霍光剛剛幹掉其他幾位輔政大臣,總怕有人想報複他,是以身邊的警衛查的就比較嚴。每一個去見霍光的人,進門之前,都得先被搜身。

然後,蕭望之去的時候,警衛想搜他的身,他不願意。就這樣,雙方很快吵了起來,然後霍光就聽見了。而接下來,當霍光過來之後,蕭望之依然不低頭。蕭望之還直接和霍光說,如今霍光掌權,應該像當年周公那樣禮賢下士。如果像現在這樣,随便來個人就搜身,那麼就沒人給他效力了。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對此,後世史學家普遍認為,蕭望之之是以不接受搜身,不是他想要刺殺霍光,或者有什麼其他原因,而是因為他壓根就沒瞧得起霍光!在蕭望之看來,自己是正統的讀書人,而且還是蕭何的後人,天生就很清高。反倒是霍光,之前隻不過是漢武帝身邊的一個親信。靠着皇帝的信任,僥幸身居高位而已。

對于這樣的霍光,蕭望之覺得,如果自己任由霍光的警衛搜身,完全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

而霍光這邊,聽完蕭望之的想法之後,也沒慣着他!當時霍光正是權勢最鼎盛的時候,整個漢朝都在他手裡攥着。而且在霍光看來,自己強調一下警衛安全,也沒啥不對的。蕭望之既然不接受這個規則,那接下來,就算自己提拔了他,他也不會為自己效力。

是以在這次見面之後,霍光非常不喜歡蕭望之。後來,盡管蕭望之通過了漢朝的公務員考核,但卻依然沒得到重用,反倒是被霍光直接打發去做了一個看門的小官!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就這樣,蕭望之因為拒絕被搜身,直接錯過了整個霍光時代。在這個時代,他隻是一個底層小官而已。

而且諷刺的是,那一天,和蕭望之一起去拜見霍光的另一個人,因為接受了搜身,很快就被提拔了起來。短短幾年之後,就被任命為光祿大夫給事中,直接成了國家的高層顧問!

是以有的時候,命運真的是很奇怪。我們往往會在不經意之間,就來到了一個命運的十字路口。然後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做出最重要的選擇。再之後,我們會走向一個完全無法預知的未來。當時的蕭望之,就是如此。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但同時,有的時候,看似選擇錯誤的道路,幾年之後看,可能是錯的。但再過很多年之後,再回頭看,卻又有可能是對的。

因為拒絕被搜身,蕭望之在霍光掌權的時代,隻能淪落到去給人家看大門。而且後來,因為他弟弟犯了一點事,牽連到了他,導緻他連看大門都沒資格了,直接被送回了老家,在家鄉做了一個基層小吏!

就這樣,轉眼之間,十多年的時間匆匆而過。直到公元前68年,在蕭望之47歲那年,他終于迎來了自己人生當中的另一個機會。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這一年,霍光死了。霍光死了之後,壓在蕭望之頭上最重要的一座大山,就此消失。同時,整個漢朝高層的政治格局,也開始變得暗流湧動。接下來,漢宣帝明面上對霍家依然非常重視,但實際上卻開始将霍家的人,調離重要的崗位。

就這樣,一股‘清算霍家’的風暴,逐漸開始醞釀成型了。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不過,最開始的時候,蕭望之肯定沒有資格,知道這其中的内幕。畢竟這時候蕭望之的地位不高,沒資格知道那麼多的高層情報。是以直到一年之後,蕭望之才看清楚大緻的格局。

然後,蕭望之敏銳的意識到,這可能是自己翻身的最佳機會!既然皇帝有意識要清算霍家,那麼接下來,自然應該有人主動站出來,挑起這場政治風波。而如果自己能扮演這個角色,事後自然會得到皇帝的重用。

恰好在這段時間裡,長安城下了一場冰雹。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蕭望之卻借着這場冰雹,寫了一封給皇帝的奏疏。在這封奏疏裡,蕭望之用了自己畢生的才華和智慧,把一場原本很正常的冰雹,硬是扯到霍家勢大威脅皇帝上面。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就這樣,等到這封上書,送到漢宣帝面前之後,漢宣帝瞬間眼前一亮。

當時的漢宣帝,經過一年的布局之後,已經把霍家人基本調離了關鍵崗位,剝奪了他們家的宮廷禁衛之權。但問題是,接下來如果想清算霍家,漢宣帝又不能自己出面。在古代的權力遊戲當中,皇帝往往是不能親自下場的,皇帝往往隻能最裁判。

因為皇帝一旦下場,就意味着事情徹底沒有了回旋的餘地。政治遊戲,從來不是這麼玩的。

而蕭望之的出現,顯然解決了漢宣帝的這個麻煩。誰的看得出來,蕭望之的這封信,就是在說霍家。這樣一來,如果漢宣帝接下來重用蕭望之,滿朝文武官員,都會明白漢宣帝想要清算霍家的心思。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是以,在收到這封上書之後,漢宣帝馬上派人去查蕭望之的底細。

結果這一查,漢宣帝瞬間發現,蕭望之簡直就是老天爺賜給他的一個最佳棋子。

首先,蕭望之是蕭家的後人,而且學問很高。他的經曆,讓他既屬于開國功臣團體,又屬于讀書人團體。由這樣一個人來彈劾霍家,顯然再合适不過。其次,蕭望之之前被霍光打壓了十幾年,和霍光有私仇。這就意味着,這場鬥争一旦開始,蕭望之絕對不會退。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更有意思的是,當年蕭望之被舉薦到霍光面前的時候,舉薦他的人,名叫丙吉!這個丙吉,就是當年漢宣帝很小的時候,在監獄裡死保他的那個監獄官員!

是以有些東西,真的就是那麼巧!有着這些經曆的蕭望之,此時瞬間就成了漢宣帝眼裡的香饽饽。接下來短短一年裡,蕭望之一躍成為漢朝的丞相司直,直接進入漢朝的中央管理層。

另外,因為蕭望之被提拔的這個信号,實在是太過明顯。霍家這邊,後來也感覺到了很大的壓力。是以最後,霍家隻能選擇铤而走險,想要造反。但結果,自然是被漢宣帝提前鎮壓了。

而霍家被鎮壓之後,蕭望之自然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仕途更是一帆風順。而且蕭望之本人,确實才學極高。這樣一個本身有能力,自身又會讨老闆喜歡的大臣,漢宣帝自然就想重點提拔了。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就這樣,四十多歲的蕭望之,還在看大門。可是年近五十的時候,他一躍就成了漢朝的高層官員。霍家倒台之後,他又被任命為左馮翊。類比現代的話,基本上就相當于是某個直轄市的市長!

因為蕭望之崛起的太快,再加上他确實才學極高。是以後來,到了漢宣帝正式掌權的時代,他就成了儒家官員在朝堂上的一個重要代表。這期間,漢朝發生的幾件大事,基本上他都有參與。比如說漢朝平定西羌,嫁公主去西域,這些事情,蕭望之都深度參與了謀劃,而且直接決定了最後的結果。

而在這些事件當中,蕭望之也展現出了非常過人的能力,越發得到了漢宣帝的認可。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是以,公元前59年,也就是霍光去世9年,蕭望之本人56歲那年,他終于升任禦史大夫,成了漢朝最高層的幾個官員之一!

但是在這之後,蕭望之的仕途,卻再次遇到了一個重大波折。

對于接下來蕭望之遭遇的這個波折,後世大部分曆史愛好者,都有點想不明白。不過大部分人認為,應該是這幾年蕭望之升遷的太快,是以有點飄了。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當時的情況,大概是這樣的:蕭望之擔任禦史大夫之後,已經成了朝堂上的幾大巨頭之一。再加上他身後有很多儒家學派官員的支援,俨然成了朝堂上的一座大山頭。是以接下來,蕭望之可能就開始想着再進步一下,朝着丞相的位置努努力。

但問題是,當時在位的丞相,正是之前舉薦他的丙吉。

在漢宣帝心裡,丙吉和蕭望之的地位,顯然是不一樣的。對于漢宣帝而言,蕭望之隻是一個值得他重用的聰明人,丙吉卻是他的救命恩人!最重要的是,丙吉這個人特别會做人!哪怕做了丞相,他也從來不居功自傲,一直都非常謙遜,讓漢宣帝覺得很舒服。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是以,當蕭望之開始借故對丙吉發起進攻的時候,漢宣帝反倒是首先不幹了!當時蕭望之首先給漢宣帝上書,說很多高層官員的任用有問題。而這個責任,應該歸到最高層的三公頭上。

當時的蕭望之,正是三公之一。但同時,在三公之中排名第一的,卻是丞相丙吉。也就是說,蕭望之用這種辦法,對丙吉發起了進攻。

而漢宣帝知道之後,沒過多久,就直接給了批複。他并沒有是以責怪丙吉,反倒是直接找了個機會,就地免除了蕭望之的禦史大夫之職。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就這樣,蕭望之的仕途,再次陷入了一個低谷。

不過,漢宣帝到底沒打算趕盡殺絕。雖然蕭望之做的這件事,讓他有點不高興。但是接下來,漢宣帝還是沒有把蕭望之徹底免職。在免除了他的禦史大夫之職以後,漢宣帝讓他去做了太子劉奭的老師!

就這樣,蕭望之再次因禍得福,搭上了太子這班車。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接下來的幾年裡,蕭望之一直在東宮這邊做事。在這期間,蕭望之參與的朝政大事,相對來說比較少。但有一件事,卻非常重要。那就是在幾年之後,漢宣帝召開來一場‘石渠閣會議’,蕭望之當時也以大儒的身份,直接參加了這場會議。

在整個西漢的曆史上,這場石渠閣會議,是一個非常不起眼,但是又特别重要的會議。簡單來說,之前按照儒家的學問,皇帝隻是一個爵位。如果皇帝失德,完全可以換一個做。但這場會議當中,參加會議的一些大儒,則是找了很多理論,補上了這個漏洞。

經過這場會議之後,皇帝就成了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職業。哪怕皇帝犯了錯,下面的人也不能造反。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而在這場會議當中,蕭望之無疑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用自己的學識,為漢宣帝提供了足夠的理論基礎。也正是因為參加了這場會議,在這之後,蕭望之終于再次得到了漢宣帝的信任。

就這樣,等到這場會議結束之後。沒過多久,漢宣帝就不行了。然後,漢宣帝在臨死之前,就任命了三個輔政大臣,輔佐太子處理朝政。而蕭望之,當時就是這三人之一。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就這樣,公元前48年,随着漢宣帝去世,漢元帝劉奭登基。而在漢元帝登基的同時,蕭望之也開始以輔政大臣的身份,直接開始處理漢朝的朝政大事。至此,蕭望之終于到達了自己的人生頂點!

以上這些,就是蕭望之上位的大緻經過。整個過程,或許顯得有點像流水賬。但這其實是因為,在整個漢宣帝時代,蕭望之确實參與了很多大事。雖然在這些大事件當中,他都不是主角。但每一件事,他基本上都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如果我們把這些故事,全都仔細說一遍,那這個故事就太長了。不過顯然,經曆了這些事情之後,在漢宣帝剛剛去世的時候,蕭望之終于到達了自己的人生頂點。

當時的蕭望之,作為蕭家的後人,可以代表開國功臣團體。這個團體經過曆代漢朝皇帝的打壓之後,雖然已經不再強勢,但卻依然有很大的影響力。同時,因為蕭望之是靠讀書上位的,他又可以代表讀書人這個團體。

這兩個身份加起來,導緻此時的蕭望之,基本上就可以代表整個官員團體,直接成了所謂的外朝第一人!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這一年,蕭望之67歲。也就是在這樣的狀态下,接下來,漢朝高層就發生了那場影響極為深遠的政治鬥争。而當時的情況,大概是這樣的。

在漢元帝登基之後,蕭望之作為漢元帝的老師,無疑是得到了充分的信任。而且,漢元帝這個皇帝有點特殊。他是一個非常狂熱的儒家門徒。之前的漢宣帝,以及前幾位漢朝皇帝,大多喜歡玩外儒内法那一套。但是漢元帝不一樣,他是真的覺得,儒家這一套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是以,漢元帝登基之後,就開始在全國範圍内,全面推行儒家化改革。

如此一來,作為儒家官員代表的蕭望之,自然變得更加重要。一時之間,整個漢朝高層,基本上就成了皇帝老大,他排第二的局面了。

至于另外兩位輔政大臣,一個叫史高,他出身漢宣帝奶奶家那邊,屬于是妥妥的外戚。另一個叫周堪,他也是一個讀書人,也是儒家官員的代表。但同時,他相當于是蕭望之的副手,影響力要比蕭望之稍弱一些。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在這種曆史背景下,此時的蕭望之,權勢已經達到了一個極緻。如果再進一步,那就是霍光那個層次了。是以接下來,蕭望之就開始大規模按照自己的想法,對國家進行各種改造,讓漢朝全面儒家化。

這件事,其實同樣也是曆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一件大事。不過後世提到這件事,大多會認為漢元帝才是這個事件的主角。至于蕭望之,隻能說是一個幹活的。但實際上,蕭望之這個幹活的,其實也有很大的決策能力。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蕭望之發現,在這個龐大帝國内部,似乎還有一股力量,自己搞不定。這個連蕭老師都搞不定的力量,就叫做宦官。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在西漢時期,宦官雖然一直都不太得勢。可是唯獨在漢元帝這個時代,宦官難得擡頭了一次。當時漢朝高層,分成了内朝和外朝兩個部分。内朝一般是以皇帝為核心,負責決策。而外朝則是以丞相之類的大臣為首,負責執行。

而在漢元帝本人懶得做決策的時候,這幫宦官,就成了帝國的決策者。

對此,蕭老師自然忍不了。是以他很快就開始上書,開始對噴那些宦官,并且希望漢元帝把這些宦官全部開除。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而這樣一來,當蕭老師的上書,被送到内朝之後,宦官們自然也同時得到了消息。再之後,漢元帝倒是沒直接處理宦官們。反倒是整個宦官集團,開始徹底恨上了蕭老師。

于是接下來,一個非常經典的政治鬥争大戲,就正式上演了。

當時的宦官們,先是聯合外戚這邊,徹底控制了内朝。而外戚這邊,因為蕭望之當時過于勢大,也對這位蕭老師有些忌憚。尤其是作為外戚之首,同時也是輔政大臣之一的史高,更是對蕭老師相當不滿。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于是接下來,宦官們就聯合了外戚,打算一起給蕭老師設圈套。

在他們的安排下,之後不久,漢元帝收到了大量的上書,說蕭望之嚣張跋扈,威脅外戚。對此,漢元帝自然得派一個人去了解一下,是以就讓宦官們負責這件事。

但沒想到的是,宦官們這次卻打了一個概念差。他們把‘請蕭望之去答話’,直接改成了‘抓捕蕭望之’。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就這樣,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蕭望之直接被抓了起來,關進了廷尉大牢。

堂堂文官領袖,竟然直接被抓進了大牢,這無疑徹底觸動了官員們的敏感神經。是以接下來,漢元帝很快再次收到了上書,然後就知道了蕭望之被抓這件事。再之後,漢元帝狠狠責罰了宦官們,同時将蕭老師放了出來。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但同時,漢元帝收回了蕭望之手裡的兵權印绶,同時将文官集團二把手的周堪,直接一撸到底,徹底免職成了百姓。

漢元帝的這個選擇,是不是看起來很奇怪?既然蕭老師明明是冤枉的,那為什麼蕭老師被釋放之後,卻被漢元帝剝奪了權力。連帶着整個官員集團,都被漢元帝打了一闆子呢?

這其實就是這個局真正的精妙之處。

宦官們在名義上,确實是因為領會錯了意思,不小心把蕭老師抓了起來。但這個舉動,卻等于是在借皇權打壓大臣們。而接下來,大臣們的反彈,則是形成了對皇權的挑戰!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如此一來,原本宦官們和官員們的沖突,就變成了官員們和皇帝的沖突了!

當然,在這之後不久,漢元帝也反應過來,意識到自己被利用了一次。是以接下來不久,漢元帝又再次下令,給蕭望之增加封賞,并且有意提拔他做丞相。

但就在這個時候,宦官們的殺招,卻同時到了。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宦官們利用自身在内朝的優勢,有意識的讓漢元帝,見到那些替蕭師父伸冤的奏章。尤其是後來,漢元帝看到了一個蕭望之兒子寫的申冤奏章。

如此一來,漢元帝那根敏感的皇權神經,就再次被觸動了。在漢元帝看來,自己封賞了蕭望之,已經是對蕭老師的補償了。如今下面的大臣繼續申冤,這是什麼意思?這是想逼自己低頭嗎?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漢元帝身邊的幾個宦官,又開始在漢元帝耳邊,說蕭老師的壞話。這讓漢元帝終于下定決心,再次給蕭老師一個教訓。于是漢元帝很快下令,讓宦官們去帶蕭老師過來說明情況。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可是這樣一來,漢元帝顯然又被宦官們利用。

在這之後,得到聖旨的宦官們,直接派了軍隊,公然圍了蕭望之的府邸!此後,宦官們又給蕭望之傳遞了一大堆的錯誤資訊,讓蕭老師誤以為,自己已經走投無路了。

于是,在家宅被圍之後,多年宦海沉浮的蕭望之,選擇了拒絕受辱,他直接自己喝毒藥自盡了。

而當蕭望之自盡的消息傳出來之後,漢元帝自己也傻了。漢元帝之前或許想打壓一下蕭老師,但卻從來沒想過逼他自盡。不過事情已經發展到這一步,如果要追究宦官們的責任,就等于是打漢元帝自己的臉。是以最後,漢元帝隻能捏着鼻子認了,預設了蕭老師的死。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而随着蕭望之不明不白的自盡,整個官員集團,瞬間失去了領頭羊。此後,整個官員團體,開始迅速崩塌,再也無法形成一個強大的政治力量,在朝堂上獨立發出自己的聲音。

是以後來我們會發現,漢朝後期的那些丞相和高官,基本上都是宦官或者某一個外戚家族的應聲蟲。至于他們自身,則根本不配做一股單獨的政治力量。

而這一切,最初其實就是從蕭望之自殺開始的。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縱觀整個漢朝曆史,我們會發現:蕭老師的死,其實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漢朝的政治鬥争,雖然一直沒停過,但是皇帝或者最高掌權者,大多能控制住局面。哪怕是當年霍光輔政的時候,皇帝說了不算,但霍光自己能說了算。

但是從蕭望之自殺開始,某些鬥争底線,被徹底打破了。自此之後,漢朝的高層鬥争,開始變得越來越沒有底線。而且,随着官員集團崩塌,接下來漢朝高層的鬥争,就變成了宦官和幾個外戚家族之間的鬥争了。

這也為後來王莽家族的一家獨大,埋下了一個伏筆。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除此之外,如果我們仔細看過蕭望之一生的經曆,我們就會發現:其實蕭老師的一生,都在鬥争。前期在和霍光鬥,後來靠着搬到霍家,獲得了足夠的政治資本,成功上位。而到了漢元帝時代,他又被宦官們擊敗了。

結語

是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蕭老師本人的存在,其實也代表了一個巨大的分水嶺。

在他之前,漢朝高層做事多過鬥争。大家雖然也經常内鬥,但是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工作上面,是以做了那麼多名垂青史的大事件。

西漢後期,蕭何的一個後代自殺,為何會間接導緻西漢滅亡?

但是在蕭老師這個時代之後,漢朝的權力鬥争,開始全面壓過了做事。在這之後,哪怕是漢朝的高層官員,也很少有人再想着為國家做事,更多是想着如何為自己争權奪利。

而到了這個時候,西漢這個政權,也就開始在下坡路上一路狂飙。距離這個朝代結束,其實也就不遠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