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粟裕還是彭總?我軍五虎上将,誰最擅長大兵團作戰

作者:合力打擊35454

我軍名将輩出,誰是最擅長大兵團作戰的第一人?

這個話題見仁見智,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人心中也都有自己的标準。包括我軍“五虎上将”彭、林、劉、徐、粟在内,指揮過大兵團作戰的開國将帥屈指可數,他們都是大兵團作戰第一人的有力競争者。

我軍“五虎上将”中的彭總,指揮過抗美援朝,林總有遼沈戰役,劉帥有解放大西南,徐帥有鄂豫皖反圍剿和晉中戰役,粟裕大将也有孟良崮、豫東、濟南和淮海等戰役。

其他開國将帥,朱老總指揮過四次反圍剿,陳赓指揮過豫西反攻,鄧華、韓先楚在三八線表現出色,楊得志、羅瑞卿、耿飚兵團在華北戰場貢獻突出,許世友在膠東和山東戰場的發揮神勇,都是我軍大兵團作戰的經典範例。

在這些名将中,誰是我軍大兵團作戰的第一人呢?

林總麾下兵員最多

大兵團作戰,是我軍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我軍“兵團”這一級編制,成型于解放戰争後期,一般介于“野戰軍”和“軍”(前身稱為“縱隊”)之間。我軍兵團人數一般在6萬到15萬人之間,通常在10萬上下。

兵團的作用,類似于抗戰時期的集團軍建制。

大兵團作戰,顧名思義就是戰役規模較大、一次殲敵人數較多的作戰。大兵團作戰,是解放戰争時期我軍發展和敵軍削弱此消彼長的結果,大兵團作戰一般具備幾個特征:

一,我軍人數規模至少在10萬以上,雙方參戰兵力一般在20萬人以上,一些“大決戰”,雙方參戰總兵力甚至會達到百萬以上;

二,大兵團作戰不但是步兵的對決,炮兵、坦克、辎重部隊也占了相當比重;

三,在一個局部區域,大兵團作戰往往會起到一戰定勝負的作用;

四,大兵團作戰對指揮員的戰略思維要求更高,兼有戰略、戰術要求;

五,大兵團作戰消耗巨大,對交通線、後勤供應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六,同時存在閃擊戰、誘伏戰、運動戰、攻堅戰、圍困戰等多種形态。

我軍名将如雲,誰才是大兵團作戰的第一人呢?

有人認為是“無師自通”的彭總,理由很簡單:無論兵力多與少,彭總的指揮水準一如既往地穩定,而且越是大仗、惡仗、敵軍越強,彭總大兵團作戰的霸氣彰顯無遺。

解放大西北,華北2個兵團的加盟讓彭總底氣更足,到了抗美援朝戰場,彭總指揮百萬志願軍和十幾萬人民軍,在五次戰役和一年多的相持中,讓聯軍一次次铩羽而歸。

有人認為是“淨打神仙仗”的粟裕,粟裕用兵算無遺策,豫東戰役就連“當代孫吳”劉帥也謙虛地說自歎不如;淮海堵截黃百韬、守株待兔杜聿明,充分顯示了大兵團作戰的天才。

也有人認為是城府頗深的林總,紅軍時期林總的紅一軍團,就在曆次反圍剿中展現了大兵團作戰的進退自如;解放戰争時期的東北戰場,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頗具大兵團作戰的神韻,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則堪稱畢其功于二役。

有人認為,大兵團作戰第一人,首推理論水準和實踐能力都很強的劉帥。

抗戰時期。劉帥就組建了“遊擊集團”和日軍打人民戰争;解放時期,帶領中野大開大合直插敵後,決戰淮海“瘦狗拉硬屎”硬扛黃維兵團,進軍西南直接埋葬蔣家王朝。

還有最為低調的徐帥,紅軍時期獨立形成“遊擊戰法”;抗戰時期,提出平原“人山”理論;解放時期,始終以劣勢兵力和老鄉閻錫山捉迷藏,最終完成山西的解放。

粟裕的大兵團作戰能力人所共知,這一點在他逝世後還寫入了悼詞。

在蓋棺定論的評價中,“尤善于指揮大兵團作戰”這樣的評語,是十大元帥十大将的唯一。但是作為大兵團作戰高手,能打、善謀、低調的徐帥也有幾個突出的優勢。

第一點,徐帥是最早獨立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元帥。

紅軍時期,全國擁兵超過10萬的根據地主力,隻有朱毛上司的紅一和徐向前擔任總指揮的紅四。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面軍大仗、惡仗不斷,戰果也很輝煌。著名的蘇家埠戰役、反六路圍攻,徐帥以弱勝強,神出鬼沒,将遊擊戰和運動戰完美結合。

第二點,徐帥是唯一的兵力始終不占優勢的“五虎将”。

紅軍時期,徐帥隻是鋒芒初露;抗戰時期,由于身體原因錯過獨立整合山東的機會,解放戰争時期,以6萬橫掃10萬的晉中戰役,充分顯示了徐帥大兵團作戰的風采。

第三點,徐帥的大兵團作戰,非常善于利用天時地利人和。

鄂豫皖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失利後,徐向前避實擊虛,敏銳地找到突破口進入川陝大巴山,巧妙利用川軍田頌堯和其他軍閥的沖突,打破10萬敵軍圍剿,順利站穩了腳跟。

很快,紅四方面軍就從不足4萬人重新擴張到10萬餘人。

比較起來,我軍大兵團作戰第一人,還得是彭總。

紅軍時期,彭總就是紅三軍團的軍事主官;抗戰時期,作為八路軍副總指揮,組織了百團大戰;解放時期,彭總帶領西北野戰軍運用“蘑菇戰術”和胡宗南周旋,最終逆襲解放大西北;抗美援朝,又帶領五大野戰軍的代表打停聯軍。

有人說,彭總指揮的大兵團作戰不多,稱“第一人”恐怕不準确。

紅軍時期,我軍打的主要是“遊擊戰”;抗戰時期,包括“百團大戰”在内主要是破襲戰;解放戰争很長一段時間,彭總的西野隻有四五萬人,全軍整編時也不過16萬人。

但是,并不是指揮的人數越多,大兵團作戰水準就越高。

在軍史上,我軍指揮30萬以上大軍的名将并不多。即便是敵軍桂系“三巨頭”之一的白崇禧,麾下也不過三四十萬人。主席就曾許諾,如果白崇禧起義可以指揮30萬軍隊。

認為指揮部隊越多、大兵團作戰能力越強的觀點,有些片面。

的确,大兵團作戰兵力越多,需要綜合考慮、協調的地方越多,不可控因素也多,取勝的難度相應更大。但是,古人“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哲理,用在打仗方面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從戰略、戰術和原理上有很多相通之處。

最典型的就是彭總,全軍整編西野隻有16萬人,随着18、19兵團的加盟,壯大到35萬人,鼎盛時期58萬人。抗美援朝,彭總指揮中朝聯軍150萬人,得心應手,毫無違和感。

還有人認為,彭總指揮大兵團作戰,也打了敗仗。

在《彭德懷自述》中,彭總總結軍事生涯有四大敗仗,分别是:

紅軍時期的紅三軍團強攻贛州無功而返,百團大戰第三階段關家垴攻堅戰損失大,解放戰争時期的西府隴東戰役寶雞得而複失,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殲敵八萬二自損八萬五。

世界上原本就沒有絕對的常勝将軍,劉帥也說“能多數勝利就不錯了”。

縱觀彭總一生大的敗仗還真不多,而且贛州之敗是上級“左傾”所緻,關家垴之戰還不是大兵團作戰,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的失利,根源更多的是後勤保障的短闆問題。

彭總對戰争形勢的判斷,戰術選擇,臨場指揮,天生霸氣,都是極具個性的标簽。尤其是彭總的“天生霸氣”,更是其他任何開國元帥、大将和上将不具備的。

長期兵力短缺,并不影響彭總大兵團指揮的軍事天賦。

面對聯軍敢于“亮劍”、巧于謀劃,讓聯軍占不到半點便宜。而鄧華、洪學智、韓先楚等副手的搭配,也證明彭總不但善于指揮大兵團作戰,還善于知人善任、搭建團隊。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粟裕還是彭總?我軍五虎上将,誰最擅長大兵團作戰
粟裕還是彭總?我軍五虎上将,誰最擅長大兵團作戰
粟裕還是彭總?我軍五虎上将,誰最擅長大兵團作戰
粟裕還是彭總?我軍五虎上将,誰最擅長大兵團作戰
粟裕還是彭總?我軍五虎上将,誰最擅長大兵團作戰
粟裕還是彭總?我軍五虎上将,誰最擅長大兵團作戰
粟裕還是彭總?我軍五虎上将,誰最擅長大兵團作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