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大佐是什麼軍銜?士兵甯可不當少将也要争當大佐?

作者:西晉文王

在各類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大佐是日軍部隊頻繁出現的一種軍官,出鏡率相當高,幾乎每一部相關影視作品裡,至少會出現一個日軍大佐?那麼日軍大佐是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士兵甯可不當少将也要争當大佐?

日軍大佐是什麼軍銜?士兵甯可不當少将也要争當大佐?

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社會逐漸近代化,在保持日本文化傳統的前提下,有意無意向西方靠攏,軍隊也是如此。早在一戰爆發之前,日本軍隊的軍銜制度就借鑒模仿西方國家的軍銜體系,把軍官整體上分為将官、佐官和尉官三級。每個等級再細分為“大、中、少”3個類别,所謂大佐,就是佐官的最高一級。

需要說明的是,日軍的佐官就是對應其他國家的校官,但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把中級軍官稱之為校官,而是稱之為為佐官,也算是保留了日本的文化特色。而且其他國家的軍銜等級,是按“上、中、少”分類的,日本則以“大、中、少”代之。

日軍大佐是什麼軍銜?士兵甯可不當少将也要争當大佐?

某種程度上來說,日軍的大将相當于其他國家的上将,日軍的大佐相當于其他國家的上校,日軍的大尉相當于其他國家的上尉。日本沒有上将、上校、上尉這樣的軍銜,而是分别設立了大将、大佐和大尉。

日軍大佐是聯隊長和旅團參謀長的标配軍銜,某些師團參謀長的軍銜可能是少将,也可能是大佐。是以日軍的大佐,可以對應3個職務: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和師團參謀長。以日軍的聯隊長來說,他們的軍銜統一都是大佐。影視作品裡的日軍大佐,大部分都是聯隊長。

日軍大佐是什麼軍銜?士兵甯可不當少将也要争當大佐?

二戰時期的日軍聯隊,是日軍的基本戰役機關,人數從2000人到4000人不等。擔任聯隊長的大佐,則是一個聯隊的最高指揮官,在日軍部隊擁有特殊地位。這也導緻很多士兵,士兵甯可不當少将也要争當大佐,即便少将的軍銜高于大佐。

從軍銜上來說,大佐再往上就是将軍了,但畢竟和将軍有一定的距離。說高不高,說低不低。日軍的師團參謀長,确實存在一些大佐,但同樣也有少将。大佐能和少将一起擔任相同職級的職務,說明其地位确實不算低。

并且,聯隊作為二戰日軍的一線作戰機關,身為聯隊長的大佐時常都帶領隊伍在一線,他們在軍隊中的威望極高。而作為師團參謀長或者旅團參謀長的大佐,他們一般都是在師團部或者旅團部工作,負責制定一線部隊的作戰計劃,協助旅團長或者師團長開展軍事指揮工作,其地位和權利自然不言而喻。

日軍大佐是什麼軍銜?士兵甯可不當少将也要争當大佐?

當上了大佐,基本上就能指揮一個數千人的聯隊了,更有利于在前線掙得軍功。擔任聯隊長的大佐,他們在軍中的地位比少将還要高。正因為如此,日軍許多人都甯願不當少将,也要争一個大佐。正因為如此,日軍士兵在參軍時,就是奔着當大佐去的。至于少将,他們根本沒想過。

在日軍部隊中,聯隊發揮着關鍵作用,作為聯隊長的大佐,顯然也是個很重要的職務。大佐是前線部隊的指揮官,負責執行将軍們制定的作戰計劃。大佐對日軍中級軍官是很有吸引力的,畢竟再努努力就能成為将軍了。

與此同時,大佐晉升少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日軍平民出身的士兵,能晉升為大佐已經是極限了。而那些世家子弟出身的軍官,則可以較為容易地晉升為少将。既然成為少将太難了,大多數日軍自然争着當大佐了。是以,倒不是說這些日軍不想當将軍,而是“少将”比“大佐”的晉升難度大太多了。

日軍大佐是什麼軍銜?士兵甯可不當少将也要争當大佐?

當然了,無論怎麼說,将級的軍官聽着都比佐級要好聽一點。而日軍之是以不去追求少将,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日軍高層基本都是關系戶,所有的将級軍官都被世家大族承包。這意味着作為一個普通士兵,無論多麼優秀,他成為将軍的可能性都非常小。

總而言之,大佐在日軍部隊中的吸引力極大。

他既沒有要求出身,也沒有要求背景,還擁有極大的晉升空間,能掌握實權,又能得到百姓的尊重。

是以大佐對一個絕大多數士兵都是來自平民的日軍來說,這個軍銜有着特别高的吸引力。是以,大佐在日本的軍隊中也是備受推崇的軍銜。

日軍大佐是什麼軍銜?士兵甯可不當少将也要争當大佐?

不過也正是“大佐”在日軍部隊的地位比較特殊,是以,在抗日戰場上,我軍将士都将擊殺日軍“大佐”當成一種榮譽。而但凡能夠成為“大佐”的日軍,他們手上都沾滿了無數中國軍民的鮮血,這些人在日軍部隊的地位很高,但他們卻是大陸軍民恨不能“食其皮寝其肉”的禽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