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照片:上圖,2020年2月8日,孫淳護士(中)在武漢雷神山醫院走廊裡為護士配置設定任務,準備迎接患者撤離。武漢第一醫院護士長孫春是2020年疫情期間首批駐紮在雷神山醫院的醫務人員之一。在雷神山醫院完成任務後,她回到武漢市第一醫院,繼續堅守戰争的"疫"前線。2021年元旦,孫淳堅守護理崗位一線,挽救生命和傷害。舍生忘了救病人的白色天使,四面八方的"兩山"醫院聚集起來,打造農民工兄弟,千裡援援湖北醫務隊員,抗疫防控第一線城鄉社群工作者......走過非凡的2020年,這些正義、拼搏、看得着、助力的身影,總能讓我們的眼睛濕潤,心潮澎湃,是無數平凡人在災難前站起來,慷慨前行,将跌落的力量變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打造一道守護生命的銅牆鐵牆。2021年元旦,新華社記者回訪了去年在抗擊疫情一線默默付出的八名基層工作者。在新年的第一天,他們一如既往地堅守崗位,努力奉獻。新華社記者 肖一軒

檔案照片:2020年4月8日,G1719/G1722列車抵達上海虹橋站後,武漢客運段售票員李敏走過火車,李敏于2021年1月1日在上海虹橋火車站的G1716列車車廂内工作。2020年4月8日,武漢市正式解除出港管制措施,列車長李敏跟随首列列車從武漢開往上海虹橋站的G1719/G1722高速列車。2021年元旦,李敏上任,承擔起從停在漢口的上海虹橋站乘坐G1716列車的任務。舍生忘了救病人的白色天使,四面八方的"兩山"醫院聚集起來,打造農民工兄弟,千裡援援湖北醫務隊員,抗疫防控第一線城鄉社群工作者......走過非凡的2020年,這些正義、拼搏、看得着、助力的身影,總能讓我們的眼睛濕潤,心潮澎湃,是無數平凡人在災難前站起來,慷慨前行,将跌落的力量變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打造一道守護生命的銅牆鐵牆。2021年元旦,新華社記者回訪了去年在抗擊疫情一線默默付出的八名基層工作者。在新年的第一天,他們一如既往地堅守崗位,努力奉獻。新華社記者丁婷
檔案照片:上圖,社群社工穆天祥(右三)于2020年3月10日在小井工廠胡同口介紹兩名新歸國人員到北京登記資訊;2020年疫情期間,穆天祥作為一名普通的社群工作者,堅定不移,與同仁一起抗擊"疫情"。2021年元旦,他繼續堅守第一線,從分局社群調到國子監獄社群工作,為社群居民服務。舍生忘了救病人的白色天使,四面八方的"兩山"醫院聚集起來,打造農民工兄弟,千裡援援湖北醫務隊員,抗疫防控第一線城鄉社群工作者......走過非凡的2020年,這些正義、拼搏、看得着、助力的身影,總能讓我們的眼睛濕潤,心潮澎湃,是無數平凡人在災難前站起來,慷慨前行,将跌落的力量變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打造一道守護生命的銅牆鐵牆。2021年元旦,新華社記者回訪了去年在抗擊疫情一線默默付出的八名基層工作者。在新年的第一天,他們一如既往地堅守崗位,努力奉獻。新華社記者 朱煥宗
檔案照片:2020年1月24日,圖中,中國建設三基投資公司電工彭偉超(左一)在武漢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棚内與勞工一起吃一盒米飯,2021年1月1日,彭偉超(中)在武漢軌道交通19号線施工現場對電氣裝置進行檢查和維護。2020年1月24日春節前夕,彭啟超作為先遣部隊成員,進軍神神山醫院施工現場,架設發電機,點亮燈光,指揮機械裝置操作,確定用電安全。2021年元旦,彭偉超堅持武漢軌道交通19号線建設工地,建設服務大衆的地鐵線路。舍生忘了救病人的白色天使,四面八方的"兩山"醫院聚集起來,打造農民工兄弟,千裡援援湖北醫務隊員,抗疫防控第一線城鄉社群工作者......走過非凡的2020年,這些正義、拼搏、看得着、助力的身影,總能讓我們的眼睛濕潤,心潮澎湃,是無數平凡人在災難前站起來,慷慨前行,将跌落的力量變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打造一道守護生命的銅牆鐵牆。2021年元旦,新華社記者回訪了去年在抗擊疫情一線默默付出的八名基層工作者。在新年的第一天,他們一如既往地堅守崗位,努力奉獻。新華社記者 肖一軒
檔案照片:上海地鐵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員工馮剛峰于2020年2月13日晚對車廂地闆進行消毒,馮剛峰(附圖)于2021年1月1日淩晨對列車車廂進行消毒。2020年2月,為保障旅客安全出行,上海地鐵加大了對列車車廂的清洗和消毒頻率,同時對列車扶手、座椅等設施進行定期消毒,馮剛峰堅持走第一線,為旅客營造安全乘車環境。2021年元旦,馮剛峰繼續堅守崗位,對火車車廂進行清潔消毒,為公衆假期出行提供堅實的保障。舍生忘了救病人的白色天使,四面八方的"兩山"醫院聚集起來,打造農民工兄弟,千裡援援湖北醫務隊員,抗疫防控第一線城鄉社群工作者......走過非凡的2020年,這些正義、拼搏、看得着、助力的身影,總能讓我們的眼睛濕潤,心潮澎湃,是無數平凡人在災難前站起來,慷慨前行,将跌落的力量變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打造一道守護生命的銅牆鐵牆。2021年元旦,新華社記者回訪了去年在抗擊疫情一線默默付出的八名基層工作者。在新年的第一天,他們一如既往地堅守崗位,努力奉獻。新華社記者丁婷
檔案照片:上圖,2020年6月25日,在北京豐台中西醫聯合醫院,北京市豐台區疾控中心現場流量控制組組長楊偉星(左前)對離開隔離病房的同僚李如意(右前)進行了消毒;在2020年疫情期間,楊帶領團隊進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2021年元旦,楊宇星依然堅守戰争"疫情"前線,與時間賽跑做"病毒偵探"。舍生忘了救病人的白色天使,四面八方的"兩山"醫院聚集起來,打造農民工兄弟,千裡援援湖北醫務隊員,抗疫防控第一線城鄉社群工作者......走過非凡的2020年,這些正義、拼搏、看得着、助力的身影,總能讓我們的眼睛濕潤,心潮澎湃,是無數平凡人在災難前站起來,慷慨前行,将跌落的力量變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打造一道守護生命的銅牆鐵牆。2021年元旦,新華社記者回訪了去年在抗擊疫情一線默默付出的八名基層工作者。在新年的第一天,他們一如既往地堅守崗位,努力奉獻。新華社記者 朱煥宗
檔案照片:上圖,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首日,旅客于偉(左)在漢口火車站向旅客分發防疫物品,下圖為2021年1月1日在漢口火車站入口處回答旅客查詢。2020年1月23日漢鄂出發通道關閉後,餘偉和一批基層客運人員主動要求車站保證防疫物資運輸順暢,為醫務人員順利通行保駕護航。4月8日,武漢解封後,她為旅客發放了一個小禮包,幫助他們掃描健康碼進入車站,提供指導和建議、愛心幫助等服務。2021年元旦,餘偉依然堅持一線崗位,真誠服務每一位乘客。舍生忘了救病人的白色天使,四面八方的"兩山"醫院聚集起來,打造農民工兄弟,千裡援援湖北醫務隊員,抗疫防控第一線城鄉社群工作者......走過非凡的2020年,這些正義、拼搏、看得着、助力的身影,總能讓我們的眼睛濕潤,心潮澎湃,是無數平凡人在災難前站起來,慷慨前行,将跌落的力量變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打造一道守護生命的銅牆鐵牆。2021年元旦,新華社記者回訪了去年在抗擊疫情一線默默付出的八名基層工作者。在新年的第一天,他們一如既往地堅守崗位,努力奉獻。新華社記者 肖一軒
檔案照片:2020年1月27日,上海市奉賢區中心醫院護士吳玲玲(左)在上海南站的車上與丈夫趙坤告别。2020年1月27日,農曆新年的第三天,由上海40家醫院呼吸、感染和重症監護科50名護理人員組成的上海醫療隊出發前往武漢,幫助抗擊疫情,吳玲玲是其中一員。2021年元旦,吳玲玲上任,一如既往的忙碌。舍生忘了救病人的白色天使,四面八方的"兩山"醫院聚集起來,打造農民工兄弟,千裡援援湖北醫務隊員,抗疫防控第一線城鄉社群工作者......走過非凡的2020年,這些正義、拼搏、看得着、助力的身影,總能讓我們的眼睛濕潤,心潮澎湃,是無數平凡人在災難前站起來,慷慨前行,将跌落的力量變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打造一道守護生命的銅牆鐵牆。2021年元旦,新華社記者回訪了去年在抗擊疫情一線默默付出的八名基層工作者。在新年的第一天,他們一如既往地堅守崗位,努力奉獻。新華社記者丁婷
2021年1月1日拍攝的武漢第一醫院護士長孫春的肖像。舍生忘了救病人的白色天使,四面八方的"兩山"醫院聚集起來,打造農民工兄弟,千裡援援湖北醫務隊員,抗疫防控第一線城鄉社群工作者......走過非凡的2020年,這些正義、拼搏、看得着、助力的身影,總能讓我們的眼睛濕潤,心潮澎湃,是無數平凡人在災難前站起來,慷慨前行,将跌落的力量變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打造一道守護生命的銅牆鐵牆。2021年元旦,新華社記者回訪了去年在抗擊疫情一線默默付出的八名基層工作者。在新年的第一天,他們一如既往地堅守崗位,努力奉獻。新華社記者 肖一軒
2021年1月1日拍攝的中國建設三局基礎設施投資公司彭偉超的肖像。舍生忘了救病人的白色天使,四面八方的"兩山"醫院聚集起來,打造農民工兄弟,千裡援援湖北醫務隊員,抗疫防控第一線城鄉社群工作者......走過非凡的2020年,這些正義、拼搏、看得着、助力的身影,總能讓我們的眼睛濕潤,心潮澎湃,是無數平凡人在災難前站起來,慷慨前行,将跌落的力量變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打造一道守護生命的銅牆鐵牆。2021年元旦,新華社記者回訪了去年在抗擊疫情一線默默付出的八名基層工作者。在新年的第一天,他們一如既往地堅守崗位,努力奉獻。新華社記者肖一軒(文章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