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在蘑菇的世界中,它們通常被歸類為植物,出售在菜市場和超市裡,被當作蔬菜一樣的商品。然而,蘑菇并非真正的植物,它們與植物存在本質差別。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來擷取營養,而蘑菇則不具備這個能力,它們必須通過寄生或腐生的方式來生存。但在蘑菇世界裡,也有一些"狠角色",它們不滿足于寄生或者吸收死物的生活方式,而是能夠捕食動物來擷取營養。捕蠅草和豬籠草是我們熟知的會捕食昆蟲的植物,但你知道嗎?蘑菇也有捕食動物的絕招。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愛吃肉的蘑菇,看看它們究竟有何絕技。
一百多年前的1884年,德國學者Zopf偶然間發現了一種名為寡孢節叢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的真菌,能夠捕食線蟲。線蟲是一種假體腔動物,沒有進化出視覺器官,主要依靠觸覺和嗅覺擷取食物。這類小蟲體型微小,主要寄生于土壤或動植物體内。科學家們早早地發現,這些肉質小生物成了肉食蘑菇們的最佳獵物。這類真菌多數屬于子囊菌或擔子菌,它們的有性世代通常形成被稱為"蘑菇"的子實體,如平菇、雲茸和雞腿菇等,都是典型的食線蟲真菌。
進而,科學家們賦予這類真菌一個形象的總稱,稱之為"肉食蘑菇"。有趣的是,我們平日食用的糙皮側耳、毛頭鬼傘和大球蓋菇等蘑菇都屬于這個肉食蘑菇大家族,盡管我們将它們當作素菜。
在這個肉食蘑菇的江湖中,它們按照捕食特點和生活習性被歸類為"四大門派":捕食派、内寄生派、卵寄生派和産毒派。這四大門派有各自的招式和武器,讓我們一一來看看。
捕食派的肉食蘑菇就像江湖少林派高手,通常采取正面交鋒的方式。它們形成捕食器官來捕食,主要有兩種進化譜系:一種是形成收縮環的真菌,另一種則形成粘性捕食器,如三維菌網、粘性球和粘性分支。
内寄生派的肉食蘑菇與武當派高手類似,善于以柔克剛,采用産生成囊孢子、粘性孢子和吞食孢子來寄生線蟲,進而殺死和吃掉它們。
卵寄生派的真菌則更像那些邪魔歪道的武林高手,它們常寄生在宿主植物上,等待時機才轉向線蟲的卵囊、卵袋或蟲卵。這些真菌是機會主義者,隻有在合适的時機才會寄生于線蟲,從中擷取營養。
産毒派的肉食蘑菇就像武林中的毒高手,它們通過分泌毒素來殺死或抑制線蟲。這些毒素通過多種途徑作用于線蟲,包括麻痹神經、破壞體壁和抑制功能酶。
肉食蘑菇們不滿足于依賴寄生或吸收死物的方式來擷取營養,原因很簡單——蘑菇的食物中營養不夠用。蘑菇通常生長在腐木或枯葉上,主要由木質素和纖維素構成,這些高分子聚合物難以分解。即使被分解,它們主要提供碳源營養。相比之下,線蟲是蘑菇的難得氮源營養之一,因為它們是肉質、富含蛋白質的小生物。這種捕食動物的進化使得肉食蘑菇們能夠适應更廣泛的生存環境。
在肉食蘑菇的世界中,它們為了生存而進化出了高效精準的殺戮本能,捕食線蟲的絕招讓它們不再依賴于靜态的營養來源。對肉食蘑菇來說,這是為了吃飽而不得不行使的生存法則。它們可能并不是那麼惡毒,隻是在尋找足夠的食物來維持生存。是以,在這個蘑菇的江湖中,生存和死亡之間的鬥争從未停歇。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