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天,國家資料局正式揭牌!

作者:數字經濟先鋒号

◎編輯|數字經濟先鋒号

◎來源|央視新聞、新京報等

今天上午,國家資料局正式揭牌。

國家資料局負責協調推進資料基礎制度建設,統籌資料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今天,國家資料局正式揭牌!

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部署組建國家資料局。

“深化數字技術創新、數字化轉型、數字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協同推動農業、制造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讓更多國家通過發展數字經濟實作産業更新、釋放發展動能。”近日,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劉烈宏作為新任國家資料局局長首度公開發聲。

目前,劉烈宏擔任國家資料局局長,沈竹林為國家資料局副局長。據貝殼财經記者多方了解,國家資料局初期的組織架構按照綜合、資料要素、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和公共資料等工作劃分為五個組,目前在崗人員有數十人,未來将随着正式挂牌營運不斷擴充隊伍。國家資料局正式挂牌後,未來有可能升格為相關領域的管理部門。

多位業内人士認為,随着國家資料局正式揭牌,資料基礎制度将不斷完善,資料資源利用水準将提高。資料确權也将有利于AI大模型等産業飛速發展。

資料要素市場将迎來制度、環境完善新時期

新組建國家資料局負責協調推進資料基礎制度建設,統籌資料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沒取名大資料局,說明國家資料局不會太設限,有更多探索可能。”多位業内人士認為,随着局長人選到任,國家資料局正式挂牌,資料基礎制度建設推進力度将加強,資料要素市場将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民生經濟研究院院長王勇認為,資料要素是數字時代的新型生産要素。要想發揮資料新型生産要素的作用,非常重要一點就是要統籌大陸的資料資源,對資料資源的利用進行規劃和部署。這也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專門組建了國家資料局的原因。國家資料局的成立對于大陸接下來通過發揮資料要素作用帶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将起到全局統籌上的重要作用。

随着國家資料局揭牌,資料領域也将有新氣象。一位參與國家資料标準制定的行業人士向新京報貝殼财經透露,國家資料局在組建過程中會站在國家角度,考慮到資料要素的特性和資料要素交易的特性,國家資料局的工作也将從标準制定開始,包括專項标準、通用标準等一系列的标準制定。

此前,北京、上海、重慶、貴州、福建、山東、浙江、廣東等18個省市區也相繼成立資料管理相關機構。全國政協委員、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認為,組建一個新的職能部門肯定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現在隻是邁出了第一步,至少明确了國家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處理資料資源事務。

上海社科院資訊研究所副所長丁波濤表示,國家資料局未來可能會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是整合國家層面的資料資源,推動國家資料資源的利用共享。國家資料局作為國家政府部門,可能不會直接成為資料的供給者,未來國家資料局底下可能會成立類似上海大資料中心的機構,負責整理各委辦局的資料。

丁波濤認為,國家資料局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與數字化領域的國家級規則和制度有關。多數的資料根本性問題,包括資料三權、資料資産化和資料跨境流通在内,它們都涉及國家事權,而地方立法實際上不能設權。“資料發展越深入,我們越能夠發現很多基礎性問題必須由國家部門來解決,地方沒辦法解決。”

“資料要素是數字經濟的發展基礎和關鍵要素,成立國家資料局,無論是對于加強資料要素利用,還是完善資料安全治理,都是國家一件重要的舉措。資料大多數情況下都不獨立存在,一定是和特定的業務領域有關,比如金融資料、科研資料、商務資料等等,但是如果打通資料孤島,增強資料跨域互通,強化資料互操作能力,需要有效的治理機制,國家資料局有望能夠提升大陸在促進資料交換、流通共享方面的能力,值得期待。”伏羲智庫創始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網際網路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東認為。

有望解決資料确權,促進AI大模型産業發展

目前随着AI大模型的快速崛起,AI産業發展的資料資源的開放與确權等重要性也越發重要。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黃鐵軍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模型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市場競争問題,還需要政府的規劃設計。比如資料如何應用?目前通過網際網路抓取一些資料,訓練模型;但這隻是資料中的一小部分,還有大量的資料需要挖掘,如經濟社會運作的資料,這就是資料局一個很重要的職能,相當于資料确權,資料比土地還要複雜,價格交易,如何計量,都需要研究。

國家資料局的職能明确之後,國家資料局不僅将進行基礎資料的建設,還會在資料資源統籌的基礎上進行整體規劃,垂直管理最終推動數字中國建設。

其中,有關資料交易所的建立頗受關注。“國家資料二十條”提出要建立合規高效、場内外結合的資料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引導多種類型的資料交易場所共同發展。建構規範高效的資料交易場所,突出國家級資料交易場所合規監管和基礎服務功能,強化其公共屬性和公益定位,規範各地區各部門設立的區域性資料交易場所和行業性資料交易平台。

據2023年4月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釋出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成立48家資料交易場所。但是從目前來看,資料交易場内交易仍在探索。有研究機構測算,2022年資料要素市場規模突破900億元、資料交易市場規模為120億元,其中規範的場内交易占比僅為2%—3%,絕大部分資料交易發生在場外。

上述人士稱,行業非常期待北京國際大資料交易所的建立,各地都在依托自己的優勢區域資源和地方核心企業來搶先打造資料交易所。從區域經濟角度來說,北京應該打造資料交易先行先試的樣闆間,他透露,目前北京已早早行動,行業頭部企業參與到多項标準的建立之中,和相關技術人員每周一會。

盡管,各地都在搶先打造資料交易高地,但依舊存在困難。某家參與北京大資料交易所建立的頭部公司高管對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表示,數字中心的建設難度其實還是比較大的,目前各方都在探索資料交易,資料作為第五元素,有什麼特性、如何複制、如何溯源,怎麼保證這些資料在交易過程中能産生價值,同時又可以避免盜版等問題都會在建設中考慮到,交易所涉及到資料洩露、資料确權、資料使用等很多新興的東西。

北京方面指出,要促進資料合規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标杆城市。打造資料要素政策高地,率先建立資料資源持有權、加工使用權、産品經營權結構性分置運作機制,完善資料收益合理化配置設定。更好培育發展資料要素市場,全面深化公共資料開發利用。

上述參與國家資料标準制定的行業人士認為,一定要政策先行,把握機會。資料不是僅某些企業有,是每一家企業都有資料,如何進行資料确權,如何加工資料讓其産生價值,将是未來十年各方需要關注的賽道,這涉及到全國乃至全球的競争。

關于我們

「數字經濟先鋒号」是成都數聯産服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數字經濟研究交流平台。圍繞數字産業、數字基建、數字治理、數字生态等數字應用領域,揭示與記錄數字經濟發展點滴與脈絡。

數聯産服是一家數字經濟行業智庫、産業大資料服務商,具備全流程大資料治理-分析-決策支撐服務能力,面向各級政府和産業營運機構提供基于大資料的産業經濟發展解決方案和綜合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