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鬥英雄李光祿,一口氣炸3輛坦克,距離太近,3次震昏

作者:文章君哥哥

浴血三八線95:志願軍反坦克作戰系列2

坦克,作為一種皮粗肉厚的龐然大物,要想有效對付它,必須使用威力足夠大的武器。在志願軍中,有幾種武器成為了他們反坦克作戰的利器,包括爆破筒、炸藥包和反坦克手雷。本文将詳細介紹志願軍是如何運用這些武器來打擊坦克的。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爆破筒。志願軍入朝前,每個軍都拿到了200根爆破筒,這些爆破筒有的是仿制品,有的是繳獲的敵人裝備。爆破筒是志願軍少有的威力強大的爆炸物之一,在戰争初期,對付一般目标是不輕易使用的,但對于坦克這種重點目标,志願軍則毫不手軟,頻頻使用爆破筒。

爆破筒的操作并不容易,因為坦克行進中颠簸較大,是以把爆破筒插進履帶輪子的空隙或扔在坦克後部發動機散熱窗上都是有困難的。如果不小心掉下來,不但炸不着坦克,還可能會炸傷爆破手和戰友。然而,抗美援朝戰争中的英雄秦永發就是用爆破筒炸毀了第一輛美軍坦克。他在與敵軍遭遇的戰鬥中,跑到坦克前面,把爆破筒插進履帶輪子的空隙裡,然後滾進旁邊的壕溝,坦克頓時停住了。這一戰功,讓秦永發成為了戰鬥英雄。

其次是炸藥包,也是志願軍廣泛裝備的一種武器。炸藥包的重量通常為10公斤或5公斤,和爆破筒一樣,都是要往坦克履帶裡塞。然而,與爆破筒相比,炸藥包不容易滾動,是以可以事先計算好坦克的運動路線和時間,放在路上等坦克過來炸毀它。

以特等功臣李光祿為例,他抱起炸藥包爬上了公路,将炸藥包推向自己算計好的位置後,迅速滾到稻田中躲避坦克的攻擊。等到炸藥包爆炸的一瞬間,坦克立即化為一團火球,被徹底炸毀。這樣的英勇行為在戰争中屢見不鮮。

最後是反坦克手雷。志願軍最常使用的反坦克手雷是蘇制RPG-43及其仿制品反-43。RPG-43是世界上第一種使用聚能裝藥破甲原理的反坦克手雷,具有較強的穿甲能力。與爆破筒和炸藥包不同的是,反坦克手雷的投擲距離相對較遠,是以使用更加廣泛。

1951年的一次戰鬥中,志願軍的九連在七峰山擊毀了美軍的11輛坦克,主要就是使用了反坦克手雷。九連的戰士們設下伏擊,等待美軍的坦克靠近後,他們縱身向前,投擲反坦克手雷,一輛輛坦克被炸毀。這是抗美援朝戰争中步兵班反坦克戰鬥戰績的最高紀錄。

然而,這三種反坦克武器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就是需要士兵近距離靠近坦克才能使用。坦克通常都有步兵伴随保護,并且自身也配備有機槍等武器,對靠近坦克的志願軍爆破手造成了巨大威脅。即使成功接近坦克,士兵還要面對投擲的爆破物的爆炸威脅。不少志願軍就是在這樣的戰鬥中負傷甚至犧牲。

幸運的是,抗美援朝戰争中,志願軍手中的反坦克武器迅速更新為火箭筒、無坐力炮等遠端輕武器,使得這種近距離“肉搏”戰鬥逐漸減少。這些遠端武器不僅提高了志願軍的戰鬥能力,也減少了志願軍的傷亡。在戰争的前線,志願軍以血肉之軀勇敢地與坦克作戰,他們的英勇精神令人肅然起敬。願我們永遠銘記這些英勇戰士,他們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

戰鬥英雄李光祿,一口氣炸3輛坦克,距離太近,3次震昏
戰鬥英雄李光祿,一口氣炸3輛坦克,距離太近,3次震昏
戰鬥英雄李光祿,一口氣炸3輛坦克,距離太近,3次震昏
戰鬥英雄李光祿,一口氣炸3輛坦克,距離太近,3次震昏
戰鬥英雄李光祿,一口氣炸3輛坦克,距離太近,3次震昏
戰鬥英雄李光祿,一口氣炸3輛坦克,距離太近,3次震昏
戰鬥英雄李光祿,一口氣炸3輛坦克,距離太近,3次震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