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 | 電力現貨市場呼喚發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

作者:電聯新媒
深度 | 電力現貨市場呼喚發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
深度 | 電力現貨市場呼喚發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

作者:凡鵬飛

2023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簡稱《基本規則》)。《基本規則》不僅對電力現貨市場提出了規範建設要求,也對與現貨市場耦合的中長期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容量補償機制和容量市場提出了明确的發展要求,“體系化”設計思想在《基本規則》中得到充分展現。國内外電力市場建設經驗和實踐結果表明,容量補償機制和容量市場是完善電力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基本規則》明确了電力現貨市場環境下發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的建設方向。

電力系統可靠性包括充裕度和安全性兩個方面,充裕度要求電力系統具有足夠的發電容量和輸電容量,容量充裕是保證能源電力安全的前提和基礎。

在“雙碳”目标背景下,随着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大規模接入,火電機組正加快由正常主力電源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轉型。然而,在現行電力市場機制下,火電機組通過參與電能量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難以實作成本回收,發電企業投資意願降低,能源電力安全存在隐憂。是以,亟須設計發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確定電力系統發電容量的充裕性。2022年1月印發的《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探索稀缺電價、容量補償機制、容量市場等多種方式,因地制宜建立發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

稀缺電價将電能量市場價格上限與失負荷成本挂鈎,為系統提供頂峰支撐的發電機組能夠通過供應短缺時的尖峰電價回收投資成本。稀缺電價模式完全依靠市場供需調節,電價波動較大,容易引起市場力濫用與價格操縱,市場穩定運作存在風險,社會接受難度大,與大陸保供穩價的實際需要不相适應。

容量補償機制根據電力負荷預測、能源電力規劃、可靠性要求等因素核算确定對發電企業可用容量的補償标準。容量補償機制能夠對發電機組的固定成本進行直接補償,保證發電企業的持續營運能力,并實作刺激發電容量投資的目的,與大陸現階段電力市場的建設發展需求相符。

容量市場是一種發電容量集中拍賣機制,以發電企業的可用裝機容量為拍賣标的,對電源的裝機容量和補償價格進行出清和結算。容量市場通過市場競争方式滿足電力系統對發電容量的充裕度要求,能夠實作電力系統供應的安全性和發電容量建設的經濟性。容量市場在運轉模式、實作流程等方面與容量補償機制存在較大差異,機制設計複雜,可以作為大陸發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的發展方向。

立足大陸國情以及能源電力建設現實需求和發展趨勢,容量補償機制和容量市場是适應大陸國情實作發電容量充裕性的兜底保障機制。

《基本規則》以激勵各類電源投資建設、保障系統發電容量充裕度、調節能力和運作安全為出發點,為大陸容量補償機制和容量市場建設指明了方向。容量補償機制可以分為傳統容量補償機制和市場化容量補償機制。傳統容量補償機制類似于政府或監管機構核定容量電價,操作簡便易行。傳統容量補償機制、市場化容量補償機制和容量市場互相關聯、逐級遞進,适用于不同發展時期的電力市場體系,可以作為發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接續開展的三個階段。

目前,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和電力現貨市場穩妥有序推進,考慮到容量補償機制與電力市場建設尤其是與電力現貨市場銜接的内在需要,《基本規則》明确以市場化容量補償機制起步,以容量市場為目标模式。市場化容量補償機制需要建立市場化交易平台和交易規則,形成健全的監管機制和完善的評估方法,計及與電力現貨市場的互相影響,通過市場化手段和機制确定合理的補償标準和補償方式,激勵發電企業增加容量供給,提高新增發電容量的可靠性、多樣性和競争性。

随着不同層次電力市場發展的日趨成熟,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運作的日益協調,當條件成熟時,《基本規則》提出建立容量市場。容量市場應建立充裕度評估機制,精細化确定容量需求,通過開展長、中、短期評估生成容量需求信号。需求曲線設計是容量市場建設的核心技術環節,應通過精細化容量市場模拟,科學計算最優需求曲線。此外,應設計豐富的競拍方式,提升競拍頻次,增強市場流動性,提升容量市場效率。

此外,在電力現貨市場環境下,《基本規則》強調做好容量市場與現貨市場的銜接。現貨市場和容量補償機制能分别解決短期供需平衡問題和長期容量充裕性問題。為確定系統運作可靠性和電源成本回收,現貨市場和容量補償機制設計存在密切的耦合關系。發電機組應能通過參與不同品類電力市場實作全成本回收。現貨市場中市場限價、市場結算、發電成本調查等不僅影響現貨市場運作,也影響容量補償機制設計,是以需要做好容量補償機制與現貨市場的有效銜接。

逐漸建立市場化容量補償機制和容量市場是應對大陸電力市場建設新形勢新要求的重要舉措,是建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的系統性工程,是保障大陸發電容量充裕和能源電力安全的必由之路。容量補償機制和容量市場建設應與大陸電力體制改革程序相協調,科學合理、穩妥有序開展規則制定和機制設計。

一是加強容量市場與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銜接。容量市場是發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未來的發展方向。結合前文,電力市場體系建設應加強頂層設計,堅持系統觀念,以協同提升容量利用和投資效率為導向,加強容量市場與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的有機銜接。

二是建立區域協同型容量市場。大陸不同地區在資源禀賦、電源結構、負荷特性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各地電力市場發展程序參差不齊,市場規則差異較大。此外,發電容量具有空間屬性,跨省跨區協同調配有利于發電容量在更大範圍内的優化配置,支撐區域及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是以,區域協同型模式是容量市場的發展方向,能夠提高區域及省内發電容量資源的配置效率,實作不同層次市場的互相耦合、有序銜接。區域協同型容量市場在發電容量互補性強的區域融合省域市場,以省為機關劃分節點傳遞區域,各省形成差異化容量價格。

三是制定相對統一的計算流程和标準。容量補償機制和容量市場均需要明确相對統一的計算标準和流程。一方面,應制定統一的系統可靠性名額計算流程。系統中遠期的發電容量需求與系統可靠性要求密切相關,國家層面應明确可靠性名額确定流程和計算流程,提出清晰的原則标準,給予市場主體可預期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堅持技術中立原則,将各類電源實際能夠為系統提供的可靠容量作為補償依據,提出各類電源有效容量的計算标準和流程,統一各類電源的補償标準。

四是容量市場建設應與電力系統規劃相容互補。電力規劃和容量市場均能實作發電容量的配置。電力規劃分為短期(5年)、中期(10-15年)和長期(20-30年)規劃,容量市場通常可以滿足未來3~4年的系統容量需求。是以,容量市場可以實作電力規劃的短期功能,電力長期規劃可以由不同階段的容量市場滾動完成。電力規劃作為頂層設計和全局變量,為容量市場新增容量限定增長範圍,明确容量市場建設的宏觀方向。容量市場是電力規劃的微觀實作手段和局部變量,通過市場機制提高容量配置的競争性、科學性和經濟性。容量市場建設在模型建構、機制設計等方面應與電力規劃互動支撐、疊代優化,實作相容互補。

深度 | 電力現貨市場呼喚發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

本文系《中國電力企業管理》獨家稿件,作者供職于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版權所有,如需轉載、使用或翻譯成其他語言,需經本刊同意并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