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霜降節氣到,養生有講究!

作者:上觀新聞

今天霜降節氣,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霜降前後,正是柿子成熟的時節。是以,許多地區都有在霜降時吃柿子的習俗,民間還有“霜降吃紅柿,不會流鼻涕”的說法,這兩天不少水果商店内的柿子成為了市民選購的“香饽饽”。

霜降節氣到,養生有講究!

今天一早記者在市中心一些水果店裡看到,各個品種的柿子都放在最顯眼的地方。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其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

“今天是霜降節氣,特地來買幾隻柿子回去吃,柿子味甘性涼,可清熱潤肺生津,對我們上了年紀的老人挺好的。”市民張阿婆告訴記者。

霜降節氣到,養生有講究!

從中醫養生角度出發,霜降時節,市民要注意調整作息,衣物增減有度,既要防寒保暖,又要注意不要過度發汗,耗損身體陽氣。

霜降節氣到,養生有講究!

首先,霜降時節一定要注意作息規律。由于天氣逐漸寒冷,人體的陽氣逐漸收斂,此時宜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複體力和調整生物鐘。

其次,要合理選擇衣物。霜降時節氣溫變化大,早晚溫差明顯,是以在早晚時分或室外活動時,需要适當增加衣物保暖。同時,室内溫度較高時,要及時調整衣物,避免過度穿着,以免導緻過度發汗,損耗陽氣。

另外,飲食調理也很重要。霜降節氣宜多食用溫熱食物,如炖湯、煲粥等,以補充身體的能量和保暖。适當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以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

霜降節氣到,養生有講究!

此外,霜降時節還要注意減少寒涼食物的攝入,如生冷食物、冷飲等,以防寒邪侵襲。同時,要避免過度疲勞和長時間待在潮濕、寒冷的環境中,以免損傷陽氣和健康。

老西門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醫生袁莉妮介紹,“深秋燥邪當令,最易損傷肺胃,經常會出現皮膚幹燥、咽幹、口幹,甚至幹咳少痰的症狀。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可先從飲食上進行調整,飲食要以‘燥者潤之’為原則,選擇一些潤燥益氣、清潤甘酸的食物,以達到健脾、清肺的作用。可以食用芝麻、糯米、粳米、乳制品等柔潤平和的食物,同時增加牛肉、雞、鴨、魚、蝦的攝入,以達到平補氣血的目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