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殲16D批量服役,美欲撤銷5個電戰機中隊,停飛三分之一EA18G

作者:好學餃子7o4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電子戰飛機,曾經是美國海軍的利器,傲視戰場,但如今,時光已然流逝,走在了轉變的路上。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它的威名源自超級大黃蜂,成為電子戰領域的新秀。然而,美國海軍的決策卻頗具意味,将不再是軍隊的主力之一。

曾經,這款咆哮者是電子戰領域的翹楚,取代了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電磁攻擊能力異常強大,令人歎為觀止。甚至,它曾在一場模拟空戰中,逼得F-22隐身戰鬥機束手就擒,這是前所未有的壯舉。然而,峰回路轉,美軍意外發現,這次的威脅不再來自五代機,而是電子戰飛機。

殲16D批量服役,美欲撤銷5個電戰機中隊,停飛三分之一EA18G

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不僅僅部署在核動力航空母艦上,也在陸基基地擔當重要任務。而在俄烏沖突的關鍵時刻,美國海軍的VAQ-134遠征電子攻擊中隊已經前往德國史班達拉姆空軍基地,目光瞄準俄軍。然而,有趣的是,這場沖突中并未出現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反而,美國海軍計劃減少它們的數量。

根據2023年财年的預算計劃,美國海軍有意削減五個電子攻擊中隊,包括VAQ131、VAQ132、VAQ134、VAQ35和VAQ138遠征電子攻擊中隊。通常,這些電子戰飛機在海外基地執行任務,為其他軍種提供電子戰支援。如果計劃實施,美國将每年節省8億美元的開支,超過1000名士兵将轉變任務。這五個中隊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将陸續送往飛機墳場,數量占總數的三分之一。

殲16D批量服役,美欲撤銷5個電戰機中隊,停飛三分之一EA18G

雖然美國大手筆支援烏克蘭,但國内軍備逐漸收縮,不再是昔日的強盛。除了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美國還計劃退役33架F-22隐身戰鬥機。這意味着,美國的軍備體系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曾經的主力機種正逐漸退出曆史的舞台。

與此同時,中國的殲16D戰機卻正在批量服役,2022年,它高調出現在台灣西南空域進行戰巡飛行活動。殲16D電子戰飛機擁有後發優勢和重型戰鬥機優勢,綜合性能遠強于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這一角色交替,或許已經注定。

殲16D批量服役,美欲撤銷5個電戰機中隊,停飛三分之一EA18G

電子戰飛機的故事,充滿曲折。它們曾是戰場的霸主,揮灑電磁幹擾,卻如今黯然退場。美國的軍備計劃變革,中國的崛起,讓這個故事增添了新的章節。誰主沉浮,時局難料,電子戰飛機的命運,将随着曆史的腳步繼續演繹。

啟示:

文章提到了美國海軍計劃減少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的數量,這引發了一些關于國防支出和軍事戰略的問題。從這個情況可以得出幾個啟示。

首先,軍事現代化和軍備競賽是國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一直是全球超級大國,但現在不得不考慮到财政限制,是以必須審慎管理軍事開支。這表明國家在軍備領域必須在軍事優勢和财政可持續性之間取得平衡。

殲16D批量服役,美欲撤銷5個電戰機中隊,停飛三分之一EA18G

其次,電子戰飛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文章中提到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的電磁攻擊能力以及其在擊落F-22隐身戰鬥機中的表現。這突出了電子戰飛機在現代軍事中的關鍵作用,因為它們能夠幹擾和摧毀敵方通信和雷達系統,對抗敵人的電子裝置。

另一個啟示是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在俄烏沖突中,美國的支援以及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顯示出美國在地緣政治中的角色和立場。然而,國際關系是多變的,國家必須根據不斷變化的情況來重新評估其軍事政策和承諾。

殲16D批量服役,美欲撤銷5個電戰機中隊,停飛三分之一EA18G

最後,軍事現代化需要技術創新。文章中提到中國的殲16D電子戰飛機已經服役,并且性能優于E/A-18G咆哮者。這表明,國家必須不斷投資于研發和創新,以維持軍事優勢,并适應快速發展的技術。

總結:

本文讨論了美國海軍計劃減少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數量的問題,以及這一決策可能對國防和國際關系産生的影響。從中我們可以得出幾個關鍵點:

首先,軍事現代化需要在軍事優勢和财政可持續性之間取得平衡。美國不得不考慮軍事開支的管理,以适應财政限制。

其次,電子戰飛機在現代軍事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它們的電磁攻擊能力和電子幹擾能力對于摧毀敵方電子裝置至關重要。

此外,國際局勢不斷變化,國家必須根據情況重新評估其軍事政策。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的支援表明其在地緣政治中的立場,但這也表明國際關系的多變性。

最後,技術創新對于維持軍事優勢至關重要。中國的殲16D電子戰飛機的性能優于E/A-18G咆哮者,這強調了軍事現代化需要不斷的研發和創新。

在軍事戰略和國防政策方面,國家需要不斷适應變化的國際情況,確定其安全和國家利益。這需要謹慎的軍事開支管理,技術創新,以及戰略規劃的靈活性。電子戰飛機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軍事現代化中的作用仍然持續存在,但必須在國家的整體國防戰略中找到平衡。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本文作者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