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爆賣50萬+!對話蘿蔔刀“創始人”:我仍蝸居出租屋

作者:新湖南

“你的蘿蔔刀長什麼樣?”2023年,一款名為“蘿蔔刀”的玩具席卷全國,成為國小生人手一把的“解壓神器”。從最常見的彩色塑膠款、夜光款到外形接近真刀的合金款,品類十分豐富。

“蘿蔔刀”顧名思義,外表像蘿蔔。這種由塑膠制成的仿刀玩具,“刀”的前端是鈍角,刀刃部分平時藏在刀身裡,咔嗒一甩便能“出鞘”。蘿蔔刀玩法多樣,線上線下的賣家統一為它打上“解壓”“緩解焦慮和壓力”的标簽。随着“蘿蔔刀”在青少年群體中爆火,也有家長對蘿蔔刀所帶來的安全問題産生擔憂。

“蘿蔔刀背後的人”怎麼看待争議和這波熱度對自己生活的改變?被冠以“蘿蔔刀創始人”的B站UP主“瘋狂的問号”(下簡稱“問号”)告訴潮新聞記者,創意火了,自制的蘿蔔刀卻收益平平,“我沒想過會普及到現在的程度,初始版本不包括‘甩’這個玩法,現在借鑒了這個創意的仿制蘿蔔刀,出廠價可能比我發快遞的箱子都便宜,其實蘿蔔刀帶來的利益和我沒什麼關系,我卻要承受輿論壓力。”

爆賣50萬+!對話蘿蔔刀“創始人”:我仍蝸居出租屋

“瘋狂的問号”設計的“蘿蔔刀”。圖源:受訪者供圖

“我也不知道有什麼好玩”

2022年6月,還在湖北武漢一所大學就讀的“問号”,喜歡上了3D列印,為此還購置了列印機。彼時,他剛接觸到EDC類産品(意為每天都随身攜帶物品),每天會看各類視訊。“偶然間看到一款重力結構刀具的測評視訊,覺得很有意思,就開始構思是否可以設計并列印類似産品。”

從最初的梳子型到Q版小刀型,再到現在的蘿蔔刀,“問号”數次調整刀身比例、改變刀刃參數,他也将這一系列過程以視訊形式上傳到網站上,但并未“爆火”。

蘿蔔刀突然走紅是在今年7月,“問号”一股腦将有關于蘿蔔刀的視訊釋出在短視訊平台。其中一條視訊,僅僅過了一夜,觀看量就突破五百萬次。

“問号”直言,他當時的初衷是想做各種不同結構的Q版刀具列印玩具,蘿蔔刀為什麼會一夜走紅,他到現在也沒有想明白。“我沒想到這款産品會受那麼多人喜歡。抛開喜歡刀具、3D列印、EDC類産品的群體,我不知道大家對它感興趣的點在哪,我也不知道它好玩在哪。”

“好玩”的點get不到,但“問号”清晰感受到了質疑的浪潮。潮新聞記者梳理了一下,目前家長所擔憂的安全問題主要在于學生用刀模仿刺、桶等動作,且用刀互相比劃容易受傷。但是在“問号”看來,這除了某些自媒體惡意帶節奏外,還與“盜版”産品肆意橫行有關。

“我當時是根據非管制刀具标準進行設計,設計時沒有想到國小生群體會如此喜愛這款産品。原版的蘿蔔刀為了防止誤開,在零件間添加了幹涉阻尼,不存在‘甩’刀片的的動作。這些是模仿者後來增加的功能。”“問号”說,他的蘿蔔刀,從設計到用料都比較保守,但現在“盜版”産品占據大部分市場,從安全角度出發,還是建議未成年人謹慎購買及使用。

爆賣50萬+!對話蘿蔔刀“創始人”:我仍蝸居出租屋

線上銷售各類“蘿蔔刀”。圖源:網購平台截圖

“錢都被仿制者賺去了”

潮新聞記者線上上搜尋發現,短視訊平台、電商平台均有大量帶貨主播或網店售賣蘿蔔刀,價格從1.5元到20多元不等,多家銷量靠前的店鋪付款人數已經超過50萬。

不少人認為作為創始人“問号”肯定賺得盆滿缽滿。現實是,他現在不僅蝸居在幾十平米的出租屋内,還飽受創意被“借用”的煩惱。

7月初,蘿蔔刀超高的人氣和話題度讓很多顧客慕名求“刀”。“問号”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全力制作,基本上每天工作12小時,但僅憑他一人,無法滿足巨大的需求。在此期間,制作刀具占用了他全部的時間,無法創作新内容、新作品,最關鍵的是收益也沒有大衆想象中那麼可觀。“由于我的産能有限,每月的毛利潤也就在5000元左右,這還是在最‘瘋狂’的那兩個月。”

蘿蔔刀的火爆,也讓商家嗅到了商機,開始競相模仿制作、售賣,銷量都不低。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問号”開始和注塑廠合作生産正版蘿蔔刀,在每把“刀”身刻上一個胡蘿蔔形狀問号,代表“瘋狂的問号”。但由于前期對知識産權沒有充分保護,以至于他從中所獲得的收益也僅夠維持日常開銷。

3D列印行業的版權困境

“問号”稱,其實不止是蘿蔔刀,在小商品行業,“抄襲”、“模仿”似乎是很常見的現象。“3D列印的産品隻要釋出,就會有人模仿或抄襲。這類産品的門檻主要在生産和銷售管道上,設計者能拿到的收益隻是巨大商業價值中的一小部分。消費者在乎的也更多是産品本身,并非版權。”

“問号”告訴潮新聞記者,對于個人設計者,面對層出不窮、價格“内卷”的仿制品,很少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維權,大多是不了了之。

“問号”表示,對于大部分3D列印作品,相較于廠商的仿制,設計者面臨的更現實問題是如何将設計成功商業化,“維權那都是後話了。”

“沒有生産出來的時候怎麼知道會火呢?是以很少有商家感興趣。但一旦火起來了,你準備大規模開模制作了,那邊仿制品早就出廠開售了。”“問号”無奈地告訴潮新聞記者,“不得不說,仿制品生産商,是嗅覺靈敏又能控制成本的商人”。

很多時候,粗制濫造、低價銷售的盜版文創産品,僅需要通過簡單生産,就能搶占本屬于正版文創産品的市場。一些文創企業負責人坦言,企業要想做下去,既要有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又得持續開拓創意空間。如果産品效益長期被盜版“收割”,企業營運将難以為繼。

部分法律人士就創意被抄襲一事表示,原創者發現被侵權後,理論上可以向平台申訴下架侵權産品,對侵權商家提起訴訟。但維權成本高、時間長、舉證難度大等因素,導緻原創者難以獲得相應賠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