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剛入朝的一件事,讓彭德懷對鄧華贊賞有加,說:是個能辦大事的人

作者:悠閑山丘JoF

那個深秋的日子,彭德懷找來13兵團的鄧華,告訴他自己已經報請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準許,要在13兵團機關的基礎上組建志願軍機關。

對于鄧華來說,這個指令突如其來,他感到有些驚訝,因為之前彭總并沒有與他進行任何溝通。但是,面對彭總詢問是否有困難的時候,鄧華毫不猶豫地向彭總保證,13兵團沒有任何困難,堅決服從組織安排。

為什麼彭總要在13兵團的基礎上組建志願軍機關呢?我們需要從13兵團入朝的背景說起。

1950年10月8日,鄧華被任命為13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随後帶領着第38、39、40、42、66軍及炮兵等共約25萬人入朝作戰。

實際上,這樣規模的部隊入朝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任務。但在鄧華的堅強上司下,無論是戰前的組織準備,還是入朝後的作戰計劃拟制,尤其是部隊分批次的隐蔽行進,都被鄧華指揮得井井有條。

可以說,部隊在繁忙中并沒有亂了陣腳,這充分展現了鄧華的軍事素養,也展現了兵團機關的組織籌劃能力。彭總對13兵團入朝的一切工作非常滿意。

事實上,彭德懷早就在北京抽調了一小部分得力幹将組成了一個小班子。他的計劃是在入朝後以這個小班子為基礎,組建志願軍機關。

然而,當他入朝後發現,與13兵團機關相比,這個小班子的工作效率還是有些差距。

更重要的是,最先入朝的主力部隊正是13兵團。是以,彭總認為從熟悉部隊的角度出發,以及考慮到13兵團機關的組織籌劃能力,組建志願軍機關最好的選擇就是以13兵團機關為基礎。

彭總經過成熟的思考後,直接向軍委和毛主席報告,提出了這個建議,并很快得到了準許。

之後,彭總找鄧華談話,向他闡述了自己的想法。本來,他還準備為鄧華做一些說服。但意想不到的是,鄧華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向彭德懷表示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讓彭總感到非常欣慰,也看到了鄧華的胸懷和魄力。

事實上,在革命戰争年代,彭德懷和鄧華之間并沒有太多的交集。紅軍時期,彭德懷在紅三軍團,而鄧華在紅一軍團,兩人根本沒有共同戰鬥的機會。

抗日戰争時期,鄧華在115師任團政委,彭德懷則在八路軍總部擔任副總司令,兩人職務相差較大,加上鄧華一直在一線作戰,沒有接觸到彭德懷的機會。

解放戰争時期,彭德懷一直在西北,鄧華則在東北征戰,更沒有交集。是以,彭德懷對鄧華并不了解。

然而,抗美援朝讓兩個人走到了一起。而剛剛入朝時的這一件事,讓彭德懷對鄧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對身邊的參謀人員說,鄧華這個同志胸中有大局,能辦大事,将來是一個能打大仗的人。

可以說,剛開始入朝時的這件事,奠定了兩位老革命戰友一生的深厚友誼。

事實證明,兩位戰友的關系确實如此。當彭德懷遭受錯誤批判時,鄧華從來沒有說他一句壞話,最終被貶到四川擔任副省長。

而當彭德懷前往四川開展大三線建設時,甯願在雨中站在鄧華家門口望着鄧華的身影,也不願進去打擾,他怕自己會給鄧華帶來困擾。

彭德懷含冤去世時,他仍然懷念着鄧華這位為他兩肋插刀的戰友,他把鄧華送給他的一個金質煙盒托人轉交回去,作為一生的紀念。

而鄧華複出後一直為彭德懷奔走呼籲,最終在他和其他老同志的努力下,彭德懷得到了平反昭雪。

這些事實足以證明,兩位老革命的友誼是真摯而深厚的。無論彭德懷還是鄧華,都以他們一生的行動彰顯了他們的大局觀和胸懷。這是兩位老戰友互相扶持,共同經曆革命歲月的真實寫照。

剛入朝的一件事,讓彭德懷對鄧華贊賞有加,說:是個能辦大事的人
剛入朝的一件事,讓彭德懷對鄧華贊賞有加,說:是個能辦大事的人
剛入朝的一件事,讓彭德懷對鄧華贊賞有加,說:是個能辦大事的人
剛入朝的一件事,讓彭德懷對鄧華贊賞有加,說:是個能辦大事的人
剛入朝的一件事,讓彭德懷對鄧華贊賞有加,說:是個能辦大事的人
剛入朝的一件事,讓彭德懷對鄧華贊賞有加,說:是個能辦大事的人
剛入朝的一件事,讓彭德懷對鄧華贊賞有加,說:是個能辦大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