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眼看美國陷新沖突,日韓菲夾起尾巴做人,中國變化讓人難适應

作者:小婧帶你看世界

目前美國面臨兩線作戰,但并非預想的“同時與中俄兩線開戰”。

一邊是俄烏沖突還未結束,美歐援助已經減緩,烏克蘭反攻行動更是陷入停滞。另一邊是巴以沖突持續更新、擴大,而且在美國眼中,烏克蘭和以色列的價值也是不同的。美國已經釋放了信号,可能考慮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并加大力度支援以色列。如果美國正如他們所說的,有足夠的能力同時應對兩線作戰,那也就不至于厚此薄彼,減少烏克蘭的援助來支援以色列了

美國甚至都無法同時支撐兩個“代理人戰争”,哪來的自信叫嚣有能力同時對中俄作戰?而美國、歐洲的精力已經完全被耗費在烏克蘭危機以及巴以沖突。原本他們的想法是,挑起俄烏沖突後,立即在亞太地區複刻同樣的危機,從前段時間美國及其盟友的高頻率挑釁就能看出來了,東亞版北約在持續醞釀。但是巴以沖突還是打得美國一個猝不及防,擾亂了他們印太戰略的節奏。最近美國及其盟友在亞太地區的挑釁明顯減少了很多,也低調了很多。

眼看美國陷新沖突,日韓菲夾起尾巴做人,中國變化讓人難适應

先來說說“滑跪”最快的南韓,最近有媒體報道稱,去年3家南韓國防承包商因涉嫌協助台灣“自造潛艇”項目,遭到南韓當局起訴,相關工程師被警方逮捕。而南韓方面對于相關起訴内容,提到了中國可能因韓企行為對韓實施經濟報複。南韓警方還提到了,南韓在2016年部署“薩德”系統時遭到中國反制,是以南韓當局認為這些企業協助台灣建造潛艇

,會影響到南韓整體安全,擔心經濟制裁會重演。且不說台灣那個“自造潛艇”有多雞肋,南韓出口的相關技術和零部件有多落後,南韓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一種挑釁中國主權的做法。去年南韓企業這樣做,南韓當局會不知道嗎?當時沒有阻止,現在慫了出來起訴,能屈能伸且時機拿捏的也是很巧妙。在巴以沖突下,南韓卻成了驚弓之鳥。除了擔憂美國無暇顧及,也擔憂北韓會像哈馬斯那樣以“同樣手段發動突襲”,南韓聯合參謀本部作戰本部長姜信哲發表了這個擔憂,呼籲南韓調整防衛态勢。是以南韓需要中國在半島局勢上的溝通和協調,這個時候得罪哪一方都可能付出更多的代價。

眼看美國陷新沖突,日韓菲夾起尾巴做人,中國變化讓人難适應

另外,此前經常在台海問題上動作頻繁的日本最近也稍微消停了,沒有之前那麼高調,和美國、菲律賓在南海的聯合巡航也暫時擱置了,最近聯合軍演也明顯少了,幾乎沒有。但和南韓真害怕不同,日本嘴上消停了,但動作還是在暗戳戳進行,在西南諸島的軍事部署仍然還在進行。

眼看美國陷新沖突,日韓菲夾起尾巴做人,中國變化讓人難适應

而相較于日韓,菲律賓安分了很多。

最近,菲律賓海軍通報“本格特”(Benguet)号登陸艦向中業島送補給和輪換人員時,遭到中國海軍“攀枝花”号護衛艦攔截。菲艦喊話中方“違反碰撞條例”,而中艦回應中國在十段線内擁有主權權利。菲律賓西方司令部司令卡洛斯對中方這次行動“感到震驚”,呼籲中方在南海停止“不安全行為”。

相較于之前仁愛礁送補給,以及擅闖黃岩島,菲律賓這次說話語氣軟了很多。也沒有進行過多的炒作,中業島目前還是菲律賓實控,而中國軍艦已經開始攔截他們補給以及人員輪換,說明收回中業島的步伐也更快了。

中方的回應也沒有說什麼廢話,隻是再次強調菲方非法侵占中業島,嚴重侵犯中國主權,中國軍艦在中業島海域巡邏合理合法。通俗點就是,這是我們的地,我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該出手時就出手,主動在南海給菲律賓上強度

菲律賓司令“感到震驚”,隻不過還沒适應中國的變化而已,多習慣習慣就好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