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進口煤炭大幅增長影響幾何?

作者:中國礦業報

◎ 本報記者 李曉娜

2023年以來,進口煤炭的大幅增長是大陸煤炭行業供需形勢中的一大顯著特點。煤炭進口量的增長,在進一步調節補充國内煤炭市場、多元化支撐大陸能源安全保障的同時,也成為影響大陸煤炭市場走勢的一個因素。不少業内人士認為,進口煤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煤炭市場的變化以及進口煤政策的适時調整,但立足國内、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方向不會變。

煤炭進口量呈現較大增幅

今年以來,大陸煤炭進口量一直維持較大增幅。海關總署最新資料顯示,2023年9月份,大陸進口煤炭4214萬噸,較去年同期的3304.8萬噸增加909.2萬噸,同比增長27.51%。1~9月份,全國共進口煤炭34765.2萬噸,同比增長73.1%;累計進口金額3966880萬美元,同比增長30.5%。

尤其是3月份以來,大陸進口煤增幅攀升明顯、持續高位。3月份,大陸進口煤炭4116.5萬噸,較去年同期的1642.3萬噸增加2474.2萬噸,增長150.65%;4月份,進口動力煤(包含褐煤、煙煤和次煙煤)3098萬噸,同比大增65.69%;5月份,進口煤炭3958.4萬噸,較去年同期的2054.9萬噸增加1903.5萬噸,增長92.63%;6月份,進口煤炭3987.1萬噸,較去年同期的1898.2萬噸增加2088.9萬噸,增長110%;8月份,進口煤炭4433.3萬噸,較去年同期的2945.6萬噸增加1487.7萬噸,增長50.51%。

2023年進口煤為何會出現大增?綜合起來有三大因素:一是國際煤炭供應形勢好轉,幾大煤炭進口來源國紛紛增加出口量。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解除,今年蒙煤進口增量明顯;同時澳洲煤炭進口也全面放開,俄羅斯煤炭供應明顯增加。二是大陸能源保供及進口煤炭零關稅政策的實施。基于煤炭在大陸能源消費中的主體地位,大陸推出系列保供穩價政策,充分發揮煤炭“壓艙石”作用。2022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強重要能源、礦産資源的國内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産,同時積極擴大能源資源等産品進口。2023年3月,大陸繼續實施煤炭進口零關稅政策直至年底,對進口煤炭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三是國際煤炭市場較為寬松,價格優勢凸顯。2023年,國際煤炭價格持續走低,上半年大陸進口煤到岸價大部分時間内都比内貿煤價格具有明顯優勢,進而推動終端進口煤采購積極性提高。

在進口煤增加的情勢下,今年以來大陸煤炭市場運作總體相對平穩,延續寬松局面和震蕩走勢。但随着用煤旺季的到來以及國際煤價的上升,大陸煤炭市場也在尋求支撐中,呈現上探勢頭。今年底進口煤政策是否都有所收緊,将是一個較大變數。

進口煤炭是一項重要補充

進口煤炭是大陸能源供應的重要補充。尤其是在東南沿海地區,由于煤炭需求量大,疊加與國内煤炭主産地運距遠、運輸成本高等因素,進口煤成為當地電廠的重要燃料來源。

為滿足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需求的增長,2004年,大陸開始控制煤炭出口并鼓勵進口。2006年11月,大陸取消煤炭出口退稅,并開始征收5%的出口關稅,同時将煤炭進口關稅區間從3%~6%下調至0~3%。2008年,大陸轉為煤炭淨進口國。

2022年,國際煤炭價格的高企抑制了大陸煤炭進口。受烏克蘭危機等國際形勢影響,全球能源、大宗商品價格普遍大漲,導緻大陸進口煤市場長時間低迷。為加強能源供應保障,自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大陸對所有煤炭實施稅率為零的進口暫定稅率,原本實施3%、5%或6%最惠國稅率的進口煤炭,均實施稅率為零的進口暫定稅率。海關總署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全年大陸進口煤炭2.9億噸,同比下降9.2%,為2016年以來首次同比下滑,進口量為2019年以來最低,進口金額2854.6億元,同比增加22.2%。

2023年,國際能源市場發生較大改變,以供給寬松為主基調。而大陸能源需求在經濟複蘇背景下依然保持旺盛勢頭。為支援國内煤炭安全穩定供應,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大陸繼續對煤炭實施稅率為零的進口暫定稅率。

從進口煤炭的國家看,除了印尼、澳洲等主要來源之外,今年南非、加拿大、哥倫比亞等國也開始向大陸出口煤炭。

從進口煤炭熱值看,2023年來自澳洲、哥倫比亞等國的煤炭比重提高,而且電廠進口煤招标中,重卡及以上熱值煤種應标數量增多。這對改善沿海電廠的存煤結構起到重要作用。

擴大煤炭進口,一方面有利于實作煤炭進口多元化,促進市場競争,維持煤炭價格穩定;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用煤企業進口成本,支援國内煤炭穩定供應,在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進口煤大幅增長的影響

進口煤炭的大幅增長,會不會對煤炭市場造成較大的沖擊?對此,有業内人士表示,目前進口煤炭在大陸煤炭消費總量中的占比不到10%,整體沖擊并不大。

據了解,每年大陸進口煤炭75%左右流向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這些區域電廠的重要補充,是以對沿海現貨市場的沖擊尤為明顯。南方主力電廠減少了市場煤采購數量,導緻今年以來市場煤供需雙弱走勢,直接壓制環渤海港口煤價反彈。但對内陸煤炭市場的影響相對弱化。

作為大陸煤市供需平衡最重要的邊際調節量,進口煤炭的大幅增長如果長期持續,很可能加重供過于求的局面,尤其是在供應寬松的市場環境中。

但不少業内人士認為,未來,如此明顯的進口增量未必會延續。一方面,全球煤炭乃至能源貿易将加速重構,國際煤炭市場能否支撐大陸長期保持較大的進口體量,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近幾年來大陸海運煤炭貿易進口量穩定保持在世界煤炭海運貿易的20%左右,今年上半年該比例上升至26%以上,後期能否繼續保持,同樣有待觀察。

事實上,伴随着國際煤炭價格的止跌上行,2023年大陸煤炭進口量的同比增幅不斷收窄,由3月份的150.65%一路下降到9月份的27.51%。同時,大陸進口煤炭量環比增幅也在由正轉負。2023年9月份,大陸煤炭進口量較8月份的4433.3萬噸減少219.3萬噸,下降4.95%。

也有業内人士呼籲,合理利用進口煤杠杆,使其保持在一定合理區間。這樣既能平抑國内煤價,又能補充貨源,對穩定煤炭市場、促進煤炭産業鍊穩定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對于即将到期的進口煤零關稅政策,财政部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持續跟蹤煤炭進口零關稅政策的實施情況,統籌考慮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更好發揮關稅在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的重要作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