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鬥來助力 農機“慧”種田

作者:株洲釋出

10月18日,醴陵市茶山鎮鐵河口村新屋組,金黃的稻田裡,收割機轟鳴。跟普通收割機不一樣,這裡的收割機裝有北鬥系統。

駕駛室的螢幕上,實時監控收割機作業的速度和進度。裝上了北鬥的農機“慧”種田,不僅大大降低作業強度,還大幅提高作業效率。

近年來,我市在北鬥+現代農業農村領域,不斷探索實踐,利用北鬥、遙感、地理資訊、物聯網大資料等技術手段,實作農業農村的精準化管理。

北鬥來助力 農機“慧”種田

裝有北鬥系統的收割機,正在田間作業。記者/楊如 攝

“有了北鬥,我們幹活就有了‘天眼’”

今年34歲的楊巧,是茶山鎮的種糧大戶,也是一名農機手,種植有700多畝水稻。他所在的醴陵市神豐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收割機、旋耕機、插秧機、無人植保機等一應俱全,這些機器都裝有北鬥系統。

“有了北鬥,我們幹活就有了‘天眼’。”楊巧說,收割機一天能收割多少畝,隻要一看北鬥系統,資料一目了然,“以前收割60畝水稻,需要3個人幹活,現在一天就能收割50畝,北鬥系統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農機上安裝北鬥終端,将農機的作業地點、時長、面積、軌迹等資訊實時傳回平台,讓管理者和農機手,能夠準确監測農機作業進度和效果,也可解決農業農村部門在農機作業補貼發放過程中作業面積掌握不精确的問題。

“每天有多台機器在田間作業,北鬥系統安裝之前,需要人工去統計作業面積。現在,機器在哪裡,幹了多少活,通過手機就能檢視到。”醴陵市宏翔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效表示,智慧農機管理通過北鬥的定位和導航功能,實作農機精準作業。根據實際運作軌迹和面積,讓農機作業工資和政府補貼精準發放,提升農業生産效率,提高農民生産積極性。

北鬥+,加速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更新

“這是在6月期間,早稻和一季稻種植分布情況。7月雙搶時節,随着早稻的收割,可見種植面積明顯減少。進入8月以後,随着晚稻的生長,種植面積又顯著增加。”在醴陵市農機事務中心的農機精準作業平台上,該中心農機管理股相關負責人陳如生,一邊檢視系統,一邊仔細介紹。

智慧種植監測可以協助管理者解決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灌溉、施肥不精準,病蟲害發現不及時等問題,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生産效率。“1萬平方米的大棚,以前需要20個勞工日夜管理,現在僅需3人就能完成。”陳如生說。

“作為農機主管部門,我們可以通過北鬥終端的資料,對全市的農機作業進行精準排程,特别是在應對災害性天氣,更好地發揮農機在抗災救災方面的作用。”陳如生表示。

未來,我市将基于全面服務農業、農村、農民等方面進行“北鬥+”和“+北鬥”的融合裂變,解決農業農村工作點多、線長、面廣、監管難的問題,加速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更新。

北鬥來助力 農機“慧”種田

來源/株洲日報 全媒體記者/楊如

編輯/筱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17352733309(吳記者)、15907333036(舒記者)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株洲釋出”删除。

北鬥來助力 農機“慧”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