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有明式家具,真正做到了“因材施藝”!

作者:明尊明作

因材施藝

說講究

還得是明式家具。

明代時期的硬木家具。

其制作更多的是憑料而造。

是先有木料,然後再根據木料具體情況,來制作與木料的紋理和色澤相應的器型。

而不是像我們現在,先設計好器型圖稿,再按圖紙和客戶的要求,來尋找木材。

這不僅是因為珍貴木材千金難求,還因一根大料長料,将它截斷或裁掉,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而且更多的是即使是同一種的材質,在相同的生長環境下,木材的材質、口徑、條形、色澤、紋理、形狀以及長短,均會有很大的差異。

是以,明清時期的工匠會因材施藝,根據木材的木性、質地、色澤、紋理等不同方面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工藝做法。

以達到材盡其用的目的。

明式家具用材多為珍貴硬木,如黃花梨和紫檀,而黃花梨、紫檀木材生長的周期長,成材率低,即使在木料相對充裕的明清時期,要得到一根大口徑且具有一定長度的木料,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因材施藝是明式家具制作的基本原則,其主要是指按質擇工。

這也正是陳完在《考工記》中所講到的“審曲而勢”,在充分了解材質的性能和形狀的基礎上,根據材質本身的材性,施以巧工,制以實用之器。

明式硬木家具,主要用材除了有黃花梨、紫檀和老紅木外,還有鐵力木、鸂鶒木、花梨木、烏木等。

不同的木材在質地的軟硬、紋理的曲直、色澤的潤澀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別。

也正是這些差別,造就了不同樹種之間的木質和差異,并直接導緻了工藝做法的不同。

如紫檀:

質堅性良,紋理細密,油性大,适合雕刻不阻刀,适合精打磨,且越打越潤,越磨越有光澤。

如存世的王世襄先生收藏的紫檀扇面型南官帽椅,它的造型藝術、細膩柔和的視覺感,和畫龍點睛的裝飾手法。

隻有明式家具,真正做到了“因材施藝”!
隻有明式家具,真正做到了“因材施藝”!
隻有明式家具,真正做到了“因材施藝”!
隻有明式家具,真正做到了“因材施藝”!

可以說,這種藝術魅力的形式,非用紫檀料制作所不能達的。

再比如烏木:

雖堅硬如鐵,光澤如漆,但其木性脆,不适雕琢纖巧的紋樣。

是以應注重磨工,抛其光揮其色。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張清初期,七屏式扶手椅就為其例。

隻有明式家具,真正做到了“因材施藝”!
隻有明式家具,真正做到了“因材施藝”!
隻有明式家具,真正做到了“因材施藝”!

還有如黃花梨:

質堅紋美,在制作器物時,可以巧妙的将這些天然形成的紋理融入進去。

以紋為飾,以型順文,随紋而變,宛若天成。

如恭王府壽字紋圈椅就為經典的例子。

隻有明式家具,真正做到了“因材施藝”!
隻有明式家具,真正做到了“因材施藝”!
隻有明式家具,真正做到了“因材施藝”!

各部件的構造與黃花梨木材形成的木紋而變化,不施雕刻,也能層層相湧。

并将紋理形成的變化自然的融入,以紋塑型,可謂是絕妙至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