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遺址承載文明·城市共話未來丨第四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開幕

作者: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10月17日,第四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開幕式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特種郵票首發式在河南新鄭舉行。

本次論壇以“遺址承載文明·城市共話未來”為主題,通過組織郵票首發式、主旨報告、“話園”沙龍、研讨交流等内容,圍繞城市類考古遺址公園的考古、研究、建設、管理、營運、服務等問題開展交流研讨,探索新時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高品質發展。

遺址承載文明·城市共話未來丨第四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開幕

河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數居于全國前列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新世紀以來,大陸在文化遺産保護領域探索創造出的一種新型大遺址保護利用模式。河南作為全國大遺址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在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援下,河南目前已建成殷墟、隋唐洛陽城、漢魏洛陽故城、鄭韓故城、鄭州商城、偃師二裡頭、渑池仰韶村等7處挂牌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另有鞏義宋陵、淮陽平糧台古城、偃師商城等10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入立項名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數居于全國前列。

河南在大遺址保護、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方面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初步發揮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群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良性社會效應。

河南作為中華文明起源、誕生、發展的核心地區,仰韶村、廟底溝、大河村等諸多大遺址都與文明的起源、發展緊密相關。

遺址承載文明·城市共話未來丨第四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開幕

河南省文物局局長任偉在緻辭時說,将這些與文明起源相關的大遺址建設成考古遺址公園,發展成文化旅遊勝地,打造為國家文化地标和精神辨別,是展現中華文明偉大曆程的應有之舉。

偃師二裡頭、鄭州商城、安陽殷墟、隋唐洛陽城、北宋東京城等這些大遺址不僅是古代王朝的都城遺址,而且大多和現代城市重疊。依托這些大遺址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既要考慮文物保護利用的問題,也要充分考慮與現代城市功能的融合等問題。

本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的主題完美契合河南大遺址保護、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實際情況和現實需要。

遺址承載文明·城市共話未來丨第四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開幕

“希望與會的專家學者們能夠圍繞本屆聯席會的主題,展開充分交流、讨論,深度挖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對于探索展現中華文明悠久曆史的價值和作用,深入探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對于服務城市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的積極作用,進而推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成為實作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典型案例,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文物部門應有的貢獻。”任偉說。

遺址承載文明·城市共話未來丨第四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開幕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特種郵票首發

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特種郵票首發式上,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長辛泸江、中國郵政集團郵政業務部副總經理顧軍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特種郵票揭幕,并與中國文物報社社長柳士發、河南省文物局局長任偉共同向良渚、陶寺、石峁、二裡頭4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贈送郵票。

主旨報告環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樊溫泉、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進階工程師王青岚,圍繞百年考古視域下的鄭韓故城、城市疊壓型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政策與實踐進行專題報告。

在“話園”沙龍環節,中國考古學會考古遺産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孫英民、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首席專家黃滋、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吳春、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首席架構師王朝陽,圍繞城市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與發展問題建言獻策。

遺址承載文明·城市共話未來丨第四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開幕

在下午的經驗交流環節,來自全國各地的六位專家學者帶來了關于城市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利用、遺址博物館、數字化應用、舊城更新中的遺址公園建設等精彩演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