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事|城市漫遊的盡頭是菜市場?在集市裡尋找生活小确幸

作者:紫牛新聞

視訊加載中...

網事|城市漫遊的盡頭是菜市場?在集市裡尋找生活小确幸

圖|視覺中國

“我是很愛逛菜市場的。到了一個新地方,我甯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在散文《食道舊尋》中汪曾祺這樣寫到。或許汪老未曾預料到,幾十年後的今天,逛菜市場成了年輕人中的時髦。在剛剛過去的雙節長假,“菜市場”的關注度和讨論度不小,到一個新的城市旅遊,著名景區倒不一定在年輕人的遊玩計劃中了,當地的菜市場反而成了熱門打卡地,在社交平台上還出現了不少菜市場主題的Citywalk(城市漫遊)攻略。菜市場怎麼就成為了年輕人的心頭好?

這屆年輕人愛上了在菜市場裡拍大片

根據美團、大衆點評的資料,今年夏天,“菜市場”搜尋量環比增幅超120%,相關攻略筆記數增幅超110%,評價數增幅超170%。在文藝青年偏愛的小紅書APP上,99萬+的逛菜市場筆記拍攝下了全世界各地菜市場别具一格的風情,而在趣味整活的B站,逛菜市場已經涵蓋吃穿玩,不僅有美食探店,甚至還有時尚部落客過去拍攝打卡。

正如一名網友所言,“菜市場裡有城市最有趣的靈魂”,在溫州的一個菜市場可以看到“書菜展”,大蒜攤子上寫着“人蒜不如天蒜”,茄子攤位上寫着“别人都希望大紅大紫,我天生紅得發紫”。菜場天花闆上挂着“天生我菜必有用”。南京的七家灣菜市場在今年開啟了“春季煥新計劃”後也成了打卡點,菜市場主題購物袋一背,一張時尚大片立刻出爐。

除了有趣、整活、時髦打卡,更多人提及的還是逛菜市場能給人帶來的“小确幸”,整齊陳列的鮮豔水靈的食物們帶來了視覺上的愉悅感,菜市場門口熱氣騰騰現做現賣的小吃叫人目不暇接,買上一捆青菜,老闆送你一把水靈小蔥,足以讓人被生活的善意感動。

在豆瓣有一個名為“菜市場愛好者”的小組,組長“橘子”本人也是一個菜市場愛好者,小組的成員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在國内菜市場分區可以看到南北菜市場的大不同,在國外菜市場分區大家經常湊一起辨認食材。

在菜市場裡看見最熱騰的城市煙火氣

“逛菜市場特别治愈,尤其是在孤單的時候。”南京藝術學院教師王春鳴是個不折不扣的菜市場愛好者,不管到哪兒去旅遊,她總會挑個早晨去當地的菜市場看看,“我之前去桂林旅遊的時候,本來是去瓦窯,可是計程車司機盛情介紹我去西市,說那裡是桂林最大的菜市場。”西市确實大,也确實沒讓她失望,在菜市場可以窺見當地人生活飲食的側影。

“這世界上沒有相同的菜市場,正如沒有兩片一樣的樹葉。”不同城市的菜市場風情截然不同,雲南的菜市場裡有外地人一個也不認識的菌類,能在露天擺着凍品的菜市場也隻能東北才看得到,“菜市場的煙火氣特别吸引我,哪怕是什麼都不買,看着人拎着菜籃子迎面走過來,你也會感到活着的氣息,那種雜亂、熱鬧、新鮮、沒有距離的感覺很吸引人。”

南京本地的網紅菜市場也不少,科巷菜市場和三七八巷菜市場就是老網紅了,除了居民外,平日裡也擠滿了慕名前來打卡的遊客。外地朋友來南京玩的時候,王春鳴會陪着朋友去打卡一下科巷菜市場,在那兒尋一番南京道地好味道。不過在她的心目中,最中意的還是鎮江路菜市場,“它煙火氣特别足。”說起這個菜市場,王春鳴如數家珍,哪個攤子的水果蔬菜特别新鮮好吃,這一家的蒲艾是啥時候采的……菜市場裡逛一圈能獲得的資訊可不少,“在菜場,你能看到四季物候的生動變化。”王春鳴表示。

菜市場變了,總有一款能成你的心頭好

在南京,保留着老樣貌的三七八巷菜市場和西善橋農貿市場是懷舊黨們的最愛,“三七八巷就是一個菜市場,如果你想要打卡可能會失望。”南京本地人羊羊表示,“這裡沒有網紅招牌,老店也沒有裝修,但做着幾十年不變的南京城南味道。”

而到了蘇州,經過網紅化改造的雙塔集市則給出了菜市場的另一種樣貌,從傳統菜市場搖身一變成為創意市集,中式風格和統一的視覺設計、精緻的小店攤位和随處可見的網絡智語,把菜市場變成了一個傳播蘇州生活方式的熱門小景點。

新型菜市場也越來越多的被藝術家、策展人看到,在北京三源裡菜市場舉辦書法展,奢侈品牌Prada則來上海烏中集市裡開啟了“菜市場快閃秀”。不論是想要當個時尚弄潮兒還是想要在慢生活中尋找精神治愈的力量,總有一個菜市場适合你。

對于年輕人來說,菜市場之是以能夠成為Citywalk的一個熱門主題,是因為菜市場旅行已經成為了當下年輕人感受一個城市生活氣息和文化底蘊的方式,永遠能給旅行者帶來無窮的新鮮感。

更值得一提的是,菜市場的走紅也和菜市場本身的轉變是離不開的,即便是傳統的老小區裡的菜市場,盡管店鋪狹窄裝修陳舊,但路面也是幹淨整潔的,不會污水橫流,路邊也沒有堆積成山的垃圾。而經過創新改造更新後的菜市場則成為多功能融合的新場所,集合食品生鮮消費、快消品、傳統文化、流行元素為一體,菜市場成為社群多功能聚合的中心。比如新改造的南京七家灣菜市場,除了變得更幹淨整潔,針對社群老年人的義診服務也放在菜市場舉行,便捷居民生活,而“超級種植學院”則給年輕人一個打卡拍照的空間。好吃好玩好拍照,新型菜市場在年輕人的社交群中火起來順理成章。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校對 徐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