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作者:世界top之最

1、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漢朝開國皇帝。他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在秦朝建立後,他出任沛縣泗水亭長,後因釋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陳勝起義後,他集合三千子弟響應,攻占沛縣,自稱沛公,最終在楚漢之争中赢得勝利,統一天下。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劉邦知人善任,虛心納谏,能夠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積極整合反對西楚霸王項羽的力量,最終迫使項羽兵敗自刎。他在建立西漢後,遷都長安,實行休養生息、勵精圖治的政策,使社會經濟得以恢複和發展。他宣布開放邊境關市,緩和漢匈關系,為漢朝的發展和繁榮奠定了基礎。

2、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2月6日),字文叔,出生于陳留郡濟陽縣(今河南蘭考),東漢開國皇帝,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劉秀早年曾從事農事,後到長安太學讀書。新朝末年,他起兵反對王莽,昆陽之戰後,他便開始了統一河北的戰争。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公元23年,他脫離綠林軍,恢複漢朝宗室名義,重建漢政權。公元25年,劉秀登基稱帝,國号為“漢”,定都洛陽。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他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各地豪強勢力;在經濟上大力興修水利,推廣農業生産技術和管理經驗;在文化上提倡經學和儒學,促進學術發展。在他的統治下,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國力鼎盛。

此外,劉秀在對待功臣方面表現得極為寬容和厚道。他不僅沒有對功臣進行迫害,反而盡力保護他們。他的這種寬容和厚道在中國曆史上是罕見的。

3、孝文帝拓跋宏

拓跋宏是北魏孝文帝,又稱元宏,他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出生于454年8月14日,崩于476年7月20日。他即位時僅有五歲,是由太皇太後馮氏當國。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拓跋宏在位期間,崇文重教,喜玄好佛,同時禁止濫殺牲畜,重視農業生産。他南擊劉宋,奪得青、徐、冀、兖及淮西之地,取得一系列軍事成就。

拓跋宏于471年欲将皇位禅讓給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但遭到群臣極力反對,最終傳位給年僅五歲的拓跋宏,自稱太上皇帝,但仍掌握軍國大政。他在472年親率諸将在陰山以北大破柔然的進攻,逼其退至漠北。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拓跋宏于476年7月20日在永安殿去世,年僅二十三歲,谥号獻文皇帝,廟号顯祖,安葬于金陵。

4、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貞觀。他出生于一個顯赫的官僚家庭,父親是時任隋朝官員的李淵,母親是北周皇族窦氏。李世民在公元599年(隋文帝開皇十七年)農曆十二月戊午日(一說公元600年,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于武功的李家别館。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李世民童年時聰明果斷,不拘小節,接受儒家教育,學習國術,擅長騎射。公元613年(隋炀帝大業九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長孫氏為妻。

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唐朝建立後,他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率部平定了多位軍閥,最終統一中國。

公元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在位期間,年号貞觀。他采取許多有益于國家發展的政策,比如文韬武略、平定亂世、開疆擴土、貞觀之治、求賢納谏、寬厚愛民等。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他的治國手法被稱為“貞觀之治”,被譽為中國的“黃金時代”。

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他的書法作品被傳承至今。他去世于公元649年7月10日,享年50歲,葬于昭陵。

5、周世宗柴榮

柴榮是五代時期後周的第二位皇帝,本姓柴,後曾改姓郭。他出生于邢州堯山縣(今河北隆堯),出身于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長騎射,略通書史及黃老之術,且為人謹慎笃厚。

柴榮在後漢時期跟随姑父郭威赴邺都就鎮,任天雄牙内指揮使。後周建立後,郭威委任柴榮治理澶州,他為政清肅,使盜不犯境。柴榮病危時,安排了後事,讓樞密使魏仁浦兼宰相,同時讓宰相王溥、範質兼知樞密院事,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又讓武将韓通、張永德兼宰相,趙匡胤從低級軍官提升為殿前都點檢,希望他們能共謀國事,保住自己兒子的帝位。

柴榮在位六年期間,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九歲。他留下了一個即将統一的天下形勢,但皇位由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訓繼承。不到一年,柴榮最信任的托孤大臣趙匡胤便“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

6、成吉思汗鐵木真

孛兒隻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尊号“成吉思汗”,蒙古族乞顔部人,生于漠北斡難河(今鄂嫩河)上遊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他是大蒙古國可汗(1206年-1227年8月25日在位),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鐵木真早年喪父,被敵對部族驅逐,投奔克烈部。後來他集合部衆,于1189年被推舉為蒙古乞顔部可汗。經過一系列戰争,他在1204年基本統一蒙古高原諸部。1206年,他在斡難河源即皇帝(汗)位,建立大蒙古國。建國後,他實行千戶制,建立護衛軍,頒布《大紮撒》。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鐵木真病逝于1227年,終年六十六歲。臨終前,他定下“聯宋滅金”的戰略。元朝建立後,他被累谥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廟号太祖。

8、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名朱重八,字國瑞,濠州鐘離太平鄉孤莊村人。朱元璋幼時曾為地主放牛,後入皇覺寺為僧,再加入紅巾軍郭子興部下,逐漸升為軍官。郭子興死後,他任右副元帥,後改名為朱元璋。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将其改名為應天府,并升任樞密院同簽等職。此後,他通過連年征戰,陸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并在1367年于應天稱帝。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成為明朝第一位皇帝——明太祖。

朱元璋在位期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鞏固明朝的統治。他廢除了丞相職位,以防止權力過度集中。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同時,他設立了錦衣衛等特務機構,加強了對臣民的監視和控制。此外,他開展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采取了“均田”“薄賦”等措施,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這些措施有利于社會經濟的恢複和發展。

在文化方面,朱元璋積極推動文化教育的發展。他實行了科舉制度,使得人才得以選拔和培養。同時,他鼓勵民間創作和出版書籍,推動了文化的繁榮。

9、清太祖努爾哈赤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1626年)是女真族(滿族)的人,出生于建州左衛(今遼甯新賓縣西南),是後金的建立者、清朝的實際創始者。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努爾哈赤家道中衰,年幼時曾靠采集山貨為生。後來,他開始為遼東總兵李成梁效力,屢立戰功。1583年,努爾哈赤以祖、父被明兵誤殺為由,起兵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及海西、野人女真大部,受明封為都督佥事、龍虎将軍。

在統一的過程中,努爾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并命人創造滿文。1616年,他建立了後金政權,定都赫圖阿拉。1618年,他以“七大恨”誓師攻明,經過薩爾浒、沈陽、遼陽等戰役,占有了遼東及遼西部分地區。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實行“計丁授田”,任用漢官,籠絡蒙古,并宣布八貝勒共治國政。1625年,他遷都沈陽。1626年,他在甯遠之戰中被明軍守将袁崇煥擊潰,被迫撤退到盛京,不久病死。

10、清聖祖康熙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愛新覺羅·玄烨的年号,康,安甯;熙,興盛,蘊萬民康甯,天下熙盛之意,蒙古語為“平和甯靜”。

盤點曆史上10大著名的賢德君王,漢武帝劉徹、清高宗乾隆均未上榜

從1662年至1722年,共61年,是在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皇帝的主要成就包括統一中國台灣地區、抵制沙俄侵略、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蠲免賦稅、發展經濟、編修文化典籍等。他的廟号是清聖祖,陵墓位于清東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