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朝國祚近800年,後來以周為國号的,都命長嗎?

作者:翻譯看世界

#古籍裡的曆史#

周朝是大陸曆史上國祚最長的王朝,從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纣,到公元前256年秦滅周,國祚長達790年,比元明清(1206年至1911年)加一起的時間還長近百年。如果算上周人始祖至武王還存在了近一千年,周人的曆史更長。即使隻算天下共主、一呼百應的西周,也有275年,和西漢、唐、明、清的時間差不多。

周朝國祚近800年,後來以周為國号的,都命長嗎?

說西周,論東周,“周”這個國号是怎麼來的呢?周人起于周原,是陝西寶雞和鹹陽之間的渭水流域。這片狹長的區域東起于鳳翔縣,經岐山縣、扶風縣、至武功縣,東、西長約七十多公裡,南北寬約二十多公裡。關中平原土地肥沃,又有充足的水資源,适宜農業生産。“周”字,甲骨文作“田(每個口裡加一點)”,是在田野間種禾苗之意。

周朝國祚近800年,後來以周為國号的,都命長嗎?

還有幾種說法。一、“周”是道德周密之意,是自稱的美号,類似美國、德國。二、周人起源岐山四周,就是圍繞岐山而居,是以稱周。三、“周”是舟的意思,說周人先祖在渭水流域讨生活,每天都離不開船,是以稱舟人,古代可能舟周二字可互用。

西周時,王室對諸侯在文化、政治、軍事上擁有巨大的優勢,是以諸侯對周王室俯首貼耳,直到西周末代的周幽王。周幽王為讨美人褒姒一笑,弄出烽火戲諸侯的鬧劇,最終離心離德,被嶽父申侯引犬戎之兵滅掉了。

周朝國祚近800年,後來以周為國号的,都命長嗎?

公元前771年,幽王之子姬宜臼東遷洛邑,成立東周,也就是周平王。東漢光武帝劉秀和西漢景帝以後的帝王是遠親,依然在法統上自稱西漢元帝之子。周平王無論是血緣還是法統都直接上承西周,比劉秀近多了,沒有任何更改國号的必要。

東周滅亡後,經曆秦漢魏晉,到南北朝時期,又有人用周的國号了。

周朝國祚近800年,後來以周為國号的,都命長嗎?

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由高歡控制,西魏由宇文泰控制。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在輔政大臣宇文護的安排下,廢掉西魏,建立大周,史稱北周(唐朝稱後周)。宇文泰的國家為何國号是“周”呢?

西魏成立之初,連宇文泰都覺得自己的實力和東魏高歡根本沒法比。東魏控制華北平原大部,人口多、兵源充足。西魏控制關中平原和河西,可耕地面積小,人口也不多。軍事上,宇文泰可以在一兩次戰役中打敗高歡,但沒有雄厚的家底,宇文泰最終也将面臨無米之炊。在這種考慮下,宇文泰重用當時不太為人所重視的蘇綽,對戶籍、農業、吏治等進行全方位的變革。

周朝國祚近800年,後來以周為國号的,都命長嗎?

宇文泰打着恢複周禮的旗号,把西周時的各項制度套在自己的變革之下,也就是常說的托古改制。宇文泰用西周的舊瓶子裝自己的新酒,比如設六官,把官制改得面目全非,卻強化了武川軍事集團對權力的控制。宇文泰要與高歡、蕭衍争天下,難度在于北齊地占中原,蕭梁在文化上有優勢,齊梁都上承漢魏制度。宇文泰要在文化和思想上占據高地,就隻能繞開漢魏,直接上承西周。宇文泰的托周禮改制,奠定了日後隋唐大一統的局面。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剛去世,宇文護就逼魏恭帝封宇文泰之子宇文覺為周公,“周”國号就這麼定下來了。既然向西周學習,那就一學到底,不用“周”為國号反而不倫不類。

周朝國祚近800年,後來以周為國号的,都命長嗎?

北周之後,唐朝還出現了武周(690年-705年)了。武則天為何把自己從老公(李治)、兒子(李顯、李旦)手上搶來的江山定國号為周呢?武則天家族出身低,其父武士彟早年隻是木材商人,并沒有自己的門戶(大族郡望)。是以,寫“鵝鵝鵝”的駱賓王罵武則天“地(出身)實寒賤”。武士彟幫助李淵奪取隋朝天下,被李淵封為應國公。春秋時的應國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主城區以西,魯山縣城以東,是個小國。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李治不顧大臣們的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後。大臣們反對,一個重要理由是武氏出身太低,不是名門望族。武則天急需在曆史上認一個名門望族當祖宗,吹鼓手們立刻扒拉舊紙堆,一個不太著名的人物走進武則天的視野。

周朝國祚近800年,後來以周為國号的,都命長嗎?

圖-唐高宗和武則天乾陵

他叫姬武,是東周第一位天子周平王的小兒子。此子出生時,手掌上有一塊“武”字胎記,是以起名為姬武。武氏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沒有出過名門望族,那就繞開這些朝代,直接上承周朝。周朝是曆代儒家士大夫的理想之國,地位崇高,“老娘是周天子後人,看你們誰還敢狗眼看人低?”武則天心裡也許就是這麼想的。

李治當然也願意幫老婆擡高門戶,于次年改封武士彟為周國公。等到武則天準備建國時,自然把“周”當成國号的第一選擇。武則天認定自己是姬周後人,裡面還潛藏着一個套路:“既然祖先統治過天下,作為周朝的後人,當然有資格恢複周朝,就像劉秀恢複漢天下一樣。”

周朝國祚近800年,後來以周為國号的,都命長嗎?

和武則天情況類似,是下一個周王朝的創始者是郭威。951年,五代僅存在四年的後漢王朝滅亡,樞密使郭威衆望所歸,建立了周,史稱後周。郭威是邢州堯山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邢州在春秋時屬趙國,距離魏國也近,但郭威都沒有用。五胡十六國的暴君石虎已經把“趙”這個國号搞臭了,“魏”倒是可以考慮,但五代第一代的後梁,其實就是魏的另一種叫法,也不合适用。

周朝國祚近800年,後來以周為國号的,都命長嗎?

郭威據說不姓郭,而姓常,其父早亡,其母帶他改嫁郭氏。無論郭氏和常氏,在曆史上沒有出現過名門大族。五代時期的門戶觀念不像魏晉南北朝隋唐那麼強,但在社會上還依然存在門戶歧視。郭威必須給自己找一個足能讓自己撐起門面的祖宗,郭、常二姓找不到,那就直接奔到周朝去找。周朝有很多姬姓諸侯國,這些姬姓開支散葉,後人衆多。郭威就自稱是姬姓後人,不過他找的這個祖宗,不是周文王之後,而是周文王的弟弟虢叔。周武王滅商之後,把叔叔封在虢國,稱為虢叔。虢和郭同一個音,虢公有時也稱郭公。郭威姓郭,認了姬姓的虢叔當祖宗,自己就有了門戶,免得那些士族再搞什麼門戶歧視。

有人發現,自周朝之後,凡是定國号為周的,都短命。北周算上西魏,也隻有四十六年(535年-581年),武周十五年,後周更短,前後隻有九年。

周朝國祚近800年,後來以周為國号的,都命長嗎?

後邊還有一個周比後周還要短,就是清初吳三桂的周。從1674年,吳三桂反清時稱周王,到1678年稱大周皇帝随後病死,隻有四年。

周朝國祚近800年,後來以周為國号的,都命長嗎?

吳三桂為何以周為國号?吳三桂生于遼東,論出生地,他的國号将是“遼”。這豈不是自找麻煩,遼亡于金,而清曾自稱後金。論祖籍,江蘇高郵是古吳國之地,可以稱“吳”,但吳三桂的基本盤在雲南。吳三桂起兵雲南,總不能用“大理”為國号。吳三桂認為要和滿清争天下,争取漢地人心非常重要。可實際上,周朝都滅亡快兩千年了,誰還懷念什麼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