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器人向“人”邁進

作者:經理人雜志
機器人向“人”邁進

短短幾十年的發展曆程,機器人就已經适應并能夠執行複雜多樣的指令,如今,更是在AI賦能下,朝着更為先進的人形機器人形态發展,或許在不久的将來,還将承擔碳基生命的延續。

文 | 季生

來源 | 《經理人》雜志

8月16日,2023年世界機器人大會順利在北京召開,本次展覽會共計140餘家企業參展,參與展覽的機器人産品将近600款,其中,參與人形機器人産品展出的企業更是高達10餘家,對比往年僅有一家的情況,可謂是幾何級增長。

另外,就在展會前夕,北京出台了《促進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政策,包括設立100億元機器人産業基金,同時提及組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這是否意味着人形機器人即将迎來“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發展時刻呢?

在人類社會生産活動中,經常會出現重複勞動或危險的工作崗位,比如,工廠裡的流水線、日常搬運、安防監控巡邏、危險品生産與排查等場景,那麼有沒有一種工具能夠幫助人們擺脫這些重複機械式勞動、繁瑣且危險的工作崗位,進而解放生産力呢?在此背景下,替代人完成一些日常指令的機器人應運而生,并在龐大的社會需求刺激下得到了快速發展。

20世紀60年代人類創造并運用第一台工業機器人至今,機器人産業發展史不足百年,與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相比微不足道,然而,就是這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機器人産業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應的機器人種類更是數不勝數,比如,滿足制造業的工業機器人、服務于日常生活的服務型機器人、應對特殊場景的特種機器人、借鑒完美生命系統的仿生機器人⋯⋯

從經濟學角度出發,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而機器人作為一種“萬能”工具,能夠幫助需求的更快實作,其市場賽道規模難以估量。此外,人形機器人作為特殊的仿生機器人,在如今圍繞以人為基礎單元的社會環境中,将促使包羅萬象的機器人最終形态回歸至人形基礎,奠定機器人未來核心發展趨勢。

現階段市面上對人形機器人描述并沒有官方統一定義與相關标準,筆者看來,人形機器人關鍵在于“人”,要想成為人的身外化身,除了要實作人能夠基本完成的任務之外,還要做到人目前無法做到的事情,而要完成以上的要求,對于人形機器人而言,必須擁有足夠智能與靈活的“大腦+軀體”,這樣才更能比對“人”的執行标準。

人形機器人的控制核心即“大腦”,負責處理機器人的感覺、運功控制、排程協調等信号,是衡量人形機器人智能程度的核心标準,在2023年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潮流裡,越來越多企業将AI大模型賦能于人形機器人中,使得人形機器人成為Embodied AI(具身智能,即能與環境互動感覺、自主規劃、決策、行動、執行的機器人)重要技術轉化場景,盡管該項技術目前飽受質疑,但是在解決人形機器人邏輯了解能力、視覺感覺與運動協調能力等方面,确實發揮着不小的作用,并且随着AI大模型基礎模拟訓練的強化,人形機器人将從滿足最基礎的行走、簡單任務執行功能,走向更為進階的3D空間高次元感覺運動。

有了類人的“大腦”支援,人形機器人快速落地還需要強健的“軀體”,即也要解決人形機器人的硬體層面。首先就是解決動平衡,這就要對人形機器人的運動控制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來實作對周圍環境的感覺與檢測、全身運動規劃、關節運動控制、整體協調排程等方面。現階段運動控制系統組成部分主要由運動控制器、伺服系統(驅動器和電機)、回報傳感器、衆多執行器組成,最初發展起來的工業機器人對該系統運用有着較強的依賴性,以至于在該領域裡的技術底蘊較為充足,後面的發展趨勢也逐漸轉向驅控一體化,通過提高靈活性來實作更高的效率,這也讓人形機器人發展走少許多彎路。

其次,在大腦和靈活行動能力支援的情況下,傾力打造人形機器人的五感,目前人形機器人五感之一的視覺主要采用3D視覺傳感器、雷射雷達等,該方面的技術尚未成熟,還需要持續疊代更新;觸覺主要采用力量傳感器解決方案,據藍點觸控公布資料,人形機器人末端六維力傳感器量程達1000N,測力精度在千分之五(5N的偏差)之内,即在可接受範圍内,但仍舊需要進一步研發;在味覺與嗅覺方面,據透露,三星的“Semicon人形機器人”計劃,将讓機器人擁有類人的嗅覺味覺能力;至于聽覺,當下的技術已經基本能實作其需求。此外,基礎器官五感之外的第六感,則需要“大腦+軀體”的持續更新疊代,方能有機會實作。

人形機器人的底層技術邏輯正不斷被攻克,在廣闊的藍海市場刺激下,企業也開始争相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在2023年北京世界機器人展覽會上,參與人形機器人産品展出的企業10餘家,選取三家企業釋出的人形機器産品參數彙總如圖表1所示,可以發現,人形機器人在軟體層面的“大腦”以及硬體層面的“軀體”均實作了從1到N的突破,其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将關注點從運動規劃轉向運動決策,即更傾向于人形機器人“大腦”的研發,比如,智元機器人的具身智腦EI-Brain架構,通過把機器人的思維系統分為雲端超腦、端側大腦、小腦以及腦幹,分别實作不同等級的指令,并且在指令執行過程中不斷強化自我學習能力。

機器人向“人”邁進

自機器人被創造以來,人們就從未停止過對人形機器人的暢想與開發。在發展初期的時候,人形機器人僅僅隻能實作行走功能,缺乏更多的靈活與智能性,可以說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然而,在技術快速發展帶動下,解決人形機器人缺點的手段層出不窮,原先的不可能也逐漸變為可能。如今,人形機器人的基本發展要素已經齊聚,曾經遙不可及的“機器人革命”,或許正悄然而至!

機器人向“人”邁進

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并不構成提供或賴以作為投資、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任何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機器人向“人”邁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