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造“世紀運河”!逆天改命的機會來了

再造“世紀運河”!逆天改命的機會來了

文|凱風

又一條“世紀運河”呼之欲出。

01

繼京杭大運河後,中國再造三大人工運河。

日前,為加快浙贛運河前期研究,浙江省發改委牽頭赴江西鷹潭考察;而在不久前,浙贛運河前期相關研究項目已認證評審。

浙贛運河,是浙贛粵運河的一部分,與平陸運河、漢湘桂運河并稱為三大人工運河工程。

再造“世紀運河”!逆天改命的機會來了

三大人工運河,溝通長江、珠江兩大水系,連通内陸腹地與沿海地區,再造陸海新通道,重塑區域經濟格局。

如今,投資700億元的平陸運河先行一步,已于去年8月正式動工,預計将于2026年底主體航道通航。

平陸運河的橫空出世,将廣西内陸腹地與北部灣連成一體,打破南甯隻能通過珠三角出海的尴尬,助力廣西恢複沿海大省的榮光。

再造“世紀運河”!逆天改命的機會來了

浙贛粵運河、漢湘桂運河,一條連通浙江、江西、廣東,一條打通湖南與廣西之間的水運通道,意義同樣非凡。

這兩條運河并非憑空而來,早已納入2021釋出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規劃綱要》,而相關交通規劃也提及,“推進湘桂、贛粵運河前期研究論證”納入“十四五”重點任務當中。

在國家規劃中,兩條運河都還處于“前期研究論證”階段,但在地方規劃裡,力争十四五時期開工建設,則是心照不宣的目标。

今年初印發的《江西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提出,加快浙贛粵運河建設,打造向東向南出省出海新通道。

無獨有偶,在今年兩會上,湖南代表團以全團名義提出建議,将湘桂運河納入“十四五”規劃,盡早開工建設湘桂運河,助力湖南加強與北部灣、粵港澳、東盟地區的交通聯系,更好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

再造“世紀運河”!逆天改命的機會來了

一時之間,各地都在争着建運河。

02

浙贛粵運河,意義有多大?

浙贛粵運河,由贛粵運河、浙贛運河組成,分别長達1228公裡、760公裡,總造價或将超過3000億元,為三條人工運河之最。

造價最高,但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也最為顯著。

平陸運河,重在解決南甯自身的尴尬,為南甯打造強省會創造曆史性機遇;

湘桂運河,意在重塑湖南“北連長江,南接珠江”的優勢。

與之對比,浙贛粵運河,連通的則是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兩大世界級城市群,且通過京杭大運河,遙接京津冀地區。

屆時,一頭是北京,一頭是廣州,京杭運河,有望更新為全國版的“京廣運河”。

對于運河兩側的廣東、浙江來說,運河一旦開通,兩省又多了一條低成本的運輸通道,對于拓展經濟和産業腹地意義重大。

對于廣東來說,江西本就是泛珠三角地區的一員,強化與江西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經濟聯系,同時為粵北地區創造新的可能,也是雙赢之舉。

更關鍵的是,浙贛粵運河的存在,将會打破中西部地區隻能通過長江通道單線出海的格局,讓珠三角地區成為廣大中西部共同的出海口。

對于浙江來說,意義更為凸顯。

浙江既是京杭大運河的起點,也是浙贛粵運河的起點。一旦兩條運河貫通,京廣運河成真,浙江的樞紐之位将會愈發凸顯,杭州有望成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都繞不開的存在。

當然,積極性最高、受益最大的,還是地處中間的江西。

03

浙贛粵運河,誰是最大受益者?

如今的江西,是夾在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之間的内陸腹地,堪稱經濟窪地,備受環江西萬億城市群的尴尬。

再造“世紀運河”!逆天改命的機會來了

但在以水運為主的古代,江西曾經富甲一方,一度作為江南省的一部分而存在,與如今的江蘇、安徽、上海同屬一體。

“吳頭楚尾、粵戶閩庭”的地理區位,長江、贛江、撫河、修水、信江、饒江形成的密集水網, 讓江西成了難以繞開的南北大通道和東西大通道,“舟船之盛,盡于江西”。

然而,随着鐵路、海運、航空等新交通崛起,江西失去了“黃金要道“的優勢,在國家戰略中不再顯眼。

江西與周邊經濟差距越來越大,存在感越來越低,以至于獲得了“阿卡林省”的戲稱。

阿卡林者,動漫中的人物,雖是主角之一,但戲份極少,存在感可有可無。

一旦浙贛粵運河成真,江西有望恢複水運時代的優勢,再造贛鄱千年水道,而過去借助水運風頭無兩的贛州等地市,将重回高光時刻。

再造“世紀運河”!逆天改命的機會來了

與區位重塑相比,浙贛粵運河之于江西的經濟産業,都有積極意義。

江西礦産資源極其豐富,是大陸最大的有色、稀有、稀土和鈾礦産基地之一,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之稱。

運河的存在,無疑将會降低江西大宗貨物的運輸成本,同時帶動沿海地區産業的持續性轉移,為長遠發展奠定更強基礎。

屆時,江西省内的貨物,無論是通過上海甯波出海還是廣深出海,都不必再輾轉鐵路、公路,曆經南昌、九江等地,而能水路直通。

對于江西來說,堪稱“逆天改命”之舉。

是以,早在數十年前,江西就有了修建浙贛粵運河的設想。如今,夢想越來越近了。

再造“世紀運河”!逆天改命的機會來了

04

平陸運河進展如此之快,浙贛粵運河為何還沒正式落地?

修建運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環保生态的影響是其一,投資巨大、成本效益幾何才是更大的問題。

全長僅135公裡的廣西平陸運河,造價700億元,造價之高,絲毫不亞于高鐵。

而浙贛粵運河,距離更長,面臨的地理環境更為複雜,投資造價更高。據機構測算,總投資或将達到3000億元以上,遠遠超過港珠澳大橋,比肩川藏鐵路。

浙贛粵運河,由浙贛運河、贛粵運河兩段組成,其中,贛粵運河的難度更大。

浙江、江西水系縱橫,錢塘江的常山江與長江流域的信江直線相距僅30公裡,可以開挖人工運河将兩者溝通。

但江西與廣東之間,卻有南嶺橫隔。在古代,南嶺就是南北貨運的最大阻礙之一;如今從江西湖南乘坐高鐵入粵,也要橫穿一衆隧道。

再造“世紀運河”!逆天改命的機會來了

翻山越嶺,勢必擡升建設成本;而贛粵運河處于河流上流,水源量也是一大制約,這些現實問題都需要重視。

任何工程都要考慮戰略價值,但也不能忽視成本。尤其是在各地債務問題凸顯的當下,經濟價值無疑要放在前面。

05

高鐵時代,為何還要大力建運河?

中國正在進入“市市通高鐵”時代,全國高鐵裡程超過4萬公裡,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9省已率先實作“市市通高鐵”。

即使是有着“阿卡林省”的之稱的江西,也率先一步完成高鐵閉環,成了大陸第4個“市市通高鐵”的省份。

高鐵如此發達,京滬之間一天可以走上幾個來回,京廣之間朝發夕至不成問題,為何還要大建、大修運河?

究其根本,水運太便宜了。

根據測算,水運成本是鐵路運輸成本的1/2,公路運輸成本的1/5,航空運輸成本的1/20。

用官方檔案的話來說,水運具有運能大、機關運輸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等比較優勢,更适合煤炭、鋼鐵、工業産品等大宗貨物運輸。

要知道,千年之前的京杭大運河,如今貨運量依舊位列全國第三,僅次于長江和西江。

更關鍵的是,近年來,随着國内大循環戰略的橫空出世,加上基建補短闆、穩經濟的需求,内河航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此而言,内河港口之于内循環的意義,絲毫不弱于沿海港口之于國際大循環承擔的角色。

當内河航運重回高光時刻,一衆内陸城市有望再次起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