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奇帆預言要來了?關于中國房地産,透露了3個關鍵資訊

黃奇帆預言要來了?關于中國房地産,透露了3個關鍵資訊

文|王二寶

業主、購房者、開發商甚至是中介,想在未來房地産變局中占得先機,就必須要學會預測。可問題是我們都知道這點,到底該如何預測呢?

其實方法并不難,主要就是兩點:

一是官媒資料,二是内行和專家的表态。

相比較之下,我更看後者,因為作為領域的權威人士,往往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早在3年前,重慶市前市長黃奇帆對于房地産就有了很多預言,以及提出很多問題,似乎一一都在應驗。

黃奇帆預言要來了?關于中國房地産,透露了3個關鍵資訊

01 / 大陸房地産存在諸多問題,急需解決

如果我問你們,為什麼近20年-25年大陸房價都在飛速上漲,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門,不過毫不客氣地說,90%都是錯誤的。

對此,我們必須要看看黃奇帆的預言,透露了三個關鍵資訊:

第一、土地拍賣制度擡高了地價,間接使得房價居高不下。

與預售、公攤面積制度如出一轍,土地拍賣制度同樣學自香港,從1980年代至今,已經有了至少30多年曆史。

不可否認,這個制度的優點顯而易見,直接卡住了各種灰色交易和腐敗,但是問題也同樣明顯。“價高者得”的特點就等于誰出的價高,誰就能拿地,這就直接擡高了地價。

尤其是在經濟大市的優質地段,開發商為了拿地,真的是不惜一切代價。

近些年,多個二線以上城市地價天花闆紛紛被打破,達到1.8萬/平、2萬/平都不算奇怪。

第二、房價收入比失衡,隻要經濟環境不好,樓市就很有可能遇冷。

就算再發展二十年,收入依然是老百姓決定是否買房的基礎。然而長期以來,大陸房價收入比明顯偏高。

按照國際慣例,“1/6理論”是最合理的空間,也就是每個家庭用6-7年的收入就能買得起房。

可是大陸的現實卻是,北京、杭州、上海、廣州等經濟大市的房價收入比都超過了40年。這樣的高壓就很容易出現極端,在經濟強勢階段,就算房價再高,我們也會覺得未來房價肯定漲,咬着牙也要買。

可是反過來說,隻要經濟不好,我們就瞬間會進入“求穩狀态”,不敢買房,樓市肯定遇冷。

黃奇帆預言要來了?關于中國房地産,透露了3個關鍵資訊
黃奇帆預言要來了?關于中國房地産,透露了3個關鍵資訊

第三、“爛尾現象”頻出,導緻群眾不敢買房。

按照我的了解,爛尾的背後就代表了房地産秩序失衡,因為有了違規操作,是以就出現了秩序問題。

例如在拍地時,地方政府就已經規劃好了容積率,但是随後開發商就可能按改,從1.2調整到1.5-2.0等等。

又比如開發商在造房子時,因為資金非常緊張,是以就借了各種貸款,除了銀行、債券之外,還向信托甚至高利貸,于是就出現了爛尾,甚至老百姓交錢幫助開發商解押,還需要二次解押的情況。

對于群眾而言,最後的後果就是血汗錢沒有了,還拿不到房,肯定不敢買房。

黃奇帆預言要來了?關于中國房地産,透露了3個關鍵資訊

02 / 調整稅收或是未來房地産健康發展的重點之一

提高稅收,想必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房産稅,但其實除此之外,調整稅收體系也至關重要。對此,黃奇帆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建立高端有遏制、中端有鼓勵 、低端有保障的差别化稅率體系”

舉個例子,購買普通商品房需要繳納1%的個稅和1.5%的契稅,那麼購買豪宅就大幅提高到3%的個稅和5%的契稅,同時要是在三年内出手,還需要額外繳納一筆費用。

事實上,諸如香港等地區,以及法國等國家都在使用這種稅率模式。

至于中端有鼓勵,就是抵押貸款自住商品房抵扣所得稅等政策,這其實很好了解,就是“貸款買房抵稅”。

至于低端有保障,就是大量建造公租房、共有産權房等保障性住房,解決居住問題。

對于3年前黃奇帆的種種預言,從目前來看,基本都在逐漸實作,這才是真正的專家。

而作為普通購房者的我們,更要從自身出發,決定該如何應對。

對此,你怎麼看呢?

歡迎友善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