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科幻作品《銀河系漫遊指南》是我讀過最有啟發性的書之一

作者:紅星新聞

今年的“宇航界的奧林匹克盛會”——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10月初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來自132個國家的5400多名頂尖航天科學家、企業家及愛好者齊聚一堂,使其成為有史以來最多元化的國際宇航大會。

從太空旅行到星際移民,從人工智能到生物科技,科幻作品所描繪的未來圖景,往往引領着我們對未知的探索和對未來的想象。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即将開幕之際,紅星新聞、每日經濟新聞日前聯合啟動“幻響未來,全球追光”大型融媒體采訪報道,在2023國際宇航大會見證前沿科技的成果和計劃,聽馬斯克等科技大佬探讨科技與科幻。

科幻啟示馬斯克:

人類如何認識宇宙

2023年度世界航天獎團隊獎由美國宇航局(NASA)、歐空局(ESA)、加拿大航天局(CSA)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團隊獲得。在科幻作品中,望遠鏡往往被用作探索宇宙、發現外星文明的重要工具,這種想象不僅推動了我們對宇宙的認知,也讓我們思考宇宙、思考人類在宇宙中的存在。

基于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和其他行星探測器(如哈勃、淩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以及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所提供的資料,天文學家估計,僅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就存在着至少1000億顆行星。新近的研究表明,在銀河系内可能存在多達1萬億顆自由漂浮的行星(FFP)。

“外星人在哪裡?有外星人嗎?我們孤獨嗎?”埃隆·馬斯克10月5日通過視訊會議出席本屆國際宇航大會,提出了一連串問題,他是2023年度世界航天獎個人獎獲得者。面對與會的諸多科研工作者和科技企業人員,他表示,自己讀過最有啟發性的書之一,是英國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的科幻作品《銀河系漫遊指南》。

馬斯克:科幻作品《銀河系漫遊指南》是我讀過最有啟發性的書之一

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馬斯克遠端視訊參會

“《銀河系漫遊指南》傳達出一個更大的資訊:你實際上需要知道,關于宇宙的答案,要問哪些問題。但現在我們仍然不知道應該問什麼問題。”他繼續說,“我們想要擴大意識的範圍和規模,進而更好地認識宇宙的本質。是以,我們需要問自己‘要問哪些問題’?”

對于外星生命的存在,馬斯克表示:“人們經常問我是否曾經見過外星生命的證據。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見過。或許這表明,這支微小的蠟燭——即人類,是存在于浩瀚黑暗中的全部。是以,我們應竭盡所能,確定這支蠟燭不會熄滅。”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諾亞·赫拉利在大會開幕式上,發出了類似的呼籲,強調發展人類意識。他警告道:“它”将消滅所有人類文化,自“石器時代”以來所取得的一切,然後産生一種來自外星智能的新文化。

令他擔憂的,不是來自外太空的外星人入侵,而是人類實驗室裡創造的“AI”。赫拉利把目前的AI比作單細胞生物阿米巴,稱其短短幾十年就可成為霸王龍級别。就像霸王龍統治原始森林,AI很快會統治這個星球,“如果人類滅亡,而銀河系被無意識但超級智能的實體控制,那将是生命的一個很悲傷的結局。”

科幻走近科學:

飛向月球基地和火星城市

儒勒·凡爾納的筆下,火箭是通向月球的鑰匙。而今,人類已能進行月球登陸和探測任務,月球變成現實中的目的地。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測器成功着陸月球,傳回珍貴的影像,并采樣了1731克月球樣品。

頂尖科學家們的開放與合作,繼續引領人類前進。本屆國際宇航大會期間,中國嫦娥五号團隊榮獲國際宇航科學院的最高團隊獎勵;嫦娥五号的月球科研樣品也将向國際開放申請;中國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李國平10月2日表示歡迎國際社會參與“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

受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說影響,埃隆·馬斯克積極推動人類登陸火星的願景,在7年前的國際宇航大會上,首次公布了火星火箭。今年10月5日,馬斯克通過視訊參會說“可能不到10年”,能在外太空舉辦國際宇航大會。

今年4月,星艦在離開發射台後失控旋轉,試飛失敗後被引爆。被問及星艦何時登陸火星時,馬斯克挑了挑眉,眼睛向左上方看,停頓8秒後答道:“三四年。我認為在未來四五年内,我們能夠在那裡完成一次無人試驗着陸。”

他補充說,第二艘試飛的星艦已經準備就緒,正在等待發射許可證。

約120米高“荒謬尺寸”的巨大星艦飛船和超重火箭,最終将用于建造月球永久基地和火星城市。“我們設計的星艦體積如此巨大,是為了建造能夠實作這一目标的飛船。否則我們完全可以設計得更小一些。”馬斯克描述星艦内部空間時表示,當進入星艦的有效負載艙時,就會知道它有多寬廣。

為了縮短兩次發射的間隔時長,馬斯克還計劃使用機械臂捕捉助推器和飛船。“我們有一個巨大的、定制設計的塔,上面有巨大的機械臂,它會試圖抓住助推器和飛船。聽起來很瘋狂,我甚至沒有看過這樣的科幻電影,但從理論上講,它會奏效。”他說。

科幻啟迪未來:

全球合作推動航天科技突破

走進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展覽區,各國航天模型與特色展台映入眼簾。這裡齊聚了科技的前沿,未來太空探索的起點。以色列航天局局長Uri Oron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向我們描述了航天領域的變革。他指出,近年,整個航天領域和全球氛圍發生了“巨大而戲劇性的變化”。

人類空間探測前所未有地活躍,越來越多的國家制定了宏偉的規劃,探索宇宙未知的奧秘。科幻小說中的未知世界變成了現實的目标,商業航天、私人航天企業的興起,讓航天領域逐漸轉向多方參與,國際合作日益頻繁和廣泛。

Uri Oron解釋說,以色列航天局的願景與這一大背景緊密聯系,第一個目标是建立一個可持續的以色列太空生态系統,第二個目标是推動科學發展。他強調“科學是一切的基礎”,認為國際合作至關重要。

國際合作協定開創了一個多方利益共享的領域,提供了空間合作的機會。正如Uri Oron所說,太空是一個開放領域,幾乎無處不在地提供合作機會,隻需找到合适的領域和議題,通過建立夥伴關系,共同推動太空科學,将是人類願景轉化為現實的重要途徑。

科幻使我們能夠想象未來,也能啟發我們思考現實中的問題。Uri Oron談及太空領域,既有憧憬期待,亦有擔憂。他談及面臨的挑戰,指出其中一個主要挑戰是提高公衆對太空的認識,“向人們解釋太空對于我們現代生活的重要性。”這關系到宇宙探索的落地能否獲得足夠的支援。

Uri Oron了解到,10月18日至22日,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将在成都舉行,科幻、現實和未來在成都交彙,向人們傳達太空、探索和想象對現代生活的重要性。“太空有着無限的機會,我們可以利用太空使我們在地球上的生活變得更美好。”Uri Oron向大會和與會者緻以祝福,“願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圓滿成功,願你們的經曆難以忘懷。”

紅星新聞記者 鄧纾怡 攝影記者 鄧學海

編輯 彭疆 責編 鄧旆光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馬斯克:科幻作品《銀河系漫遊指南》是我讀過最有啟發性的書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