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謀士為何總愛提“上中下三策”?君王為什麼總是不選上策?

作者:在看億遍333

上策雖好,聽起來也高大上,但卻最不具備可行性和操作性。古代的謀士,每逢大事,都喜歡向主公提出上中下三策,以供主公定奪,但最終主公選擇和采納的,卻大多數為中策或者下策,而作為上策,卻極少會去選擇,這是為什麼呢?

古代謀士為何總愛提“上中下三策”?君王為什麼總是不選上策?

這裡面,說白了,就是一個博弈論。三國時期,龐統曾給劉備獻上上中下三策,以供劉備選擇。上策是挑選精兵,采取急行軍的措施,直擊成都的劉璋,一舉攻下成都。雖然這個計謀好得不得了,但是卻做不到。

古代謀士為何總愛提“上中下三策”?君王為什麼總是不選上策?

快速到達益州并攻下成都并非易事,而且劉璋也不會毫無防備。是以,盡管上策非常吸引人,卻很難實施。中策是利用楊懷、高沛等人的心理,寫信給劉璋,假意說荊州有急事,要速速歸還。

古代謀士為何總愛提“上中下三策”?君王為什麼總是不選上策?

在楊懷、高沛對劉備輕敵的情況下,吞并其部隊,再去圍攻成都。這個計謀有一定風險,但是可以說是最能實作的一個辦法,比上策更為穩妥和現實。下策是退回白帝,再徐徐圖之。

古代謀士為何總愛提“上中下三策”?君王為什麼總是不選上策?

這個計謀不符合劉備的戰略思想,也不是他下一步的計劃方針。是以,劉備最終選擇了中策。為什麼君王不選上策,就是因為上策太激進,太冒險,雖說收益高,但是一旦風險來臨,就可能無法承受。而下策,則是太慢,不符合劉備的戰略。

古代謀士為何總愛提“上中下三策”?君王為什麼總是不選上策?

是以,劉備選擇了中策,既符合劉備的戰略目标,又能在合理範圍内承受風險。古代的謀士提出上中下三策,是為了給君王一個選擇權,而不是替君王做決策。

古代謀士為何總愛提“上中下三策”?君王為什麼總是不選上策?

君王需要在各種建議中尋找符合實際且可行的方案,并承擔選擇這個方案所帶來的後果。上中下三策的提出,讓君王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同時也彰顯了君王的決策能力。在現代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面臨類似的抉擇和問題。

古代謀士為何總愛提“上中下三策”?君王為什麼總是不選上策?

比如面對客戶,在給客戶提供方案時,如果隻出了一套方案,客戶可能猶豫不決。而給客戶提供選擇題,讓客戶能夠參與決策,會更有助于客戶做出決策。總之,上中下三策的提出是一個博弈論,是謀士為君王提供多個備選方案的角色定位。

古代謀士為何總愛提“上中下三策”?君王為什麼總是不選上策?

君王需要在多個方案中選擇最合适的,并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在現代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借鑒這種方式,給他人提供選擇題,讓他們參與決策過程,進而更好地實作目标。你認為在面對抉擇時,給他人提供選擇題的方式是否更有效?

你有什麼其他的建議或想法呢?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内與本站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關内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在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援,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