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顆行星可能有生命體!NASA帶回45億年前的物質,發現富含碳和水

作者:勤老說科技

近日,據《澎湃新聞》了解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11日第一次向人們展示岩石和塵埃樣本圖檔和視訊,這些岩石和塵埃樣品都來自于45億年前的小行星“貝努(Bennu)”。

這顆行星可能有生命體!NASA帶回45億年前的物質,發現富含碳和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表示,小行星“貝努”的第一次樣本采集任務完成,并且成功帶回地球。經過專業機構分析後得知,小行星“貝努”的樣本初步顯示含有豐富的碳和水,這表明從小行星“貝努”的岩石上可能找到地球上生命的組成部分。

納爾遜表示,在這些樣本中發現碳的重量百分比幾近5%左右,如此高的碳比例,在之前所檢測過的隕石樣品和其他地外物質樣品中,是美國NASA研究者所見過最高的。并且樣品中的碳是以“有機分子和礦物形式”存在的,還發現了大量的水分子結構,也就是常說的水,它們都存在與黏土纖維的晶體結構中。

不僅如此,我們目前的理論依據認為地球的水也是這樣來的。據勞蕾塔表示,地球之是以存在海洋、河流、湖泊和雨水,就是因為這種類型的黏土礦物早在40億-45年前就來到了地球,才繁衍了地球現今的生物。

據《澎湃新聞》了解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對小行星“貝努”的更深入了解,未來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工作來對所發現的碳化合物性質進行更深入的了解。

或許在未來的十幾年中,人類對于小行星“貝努”樣品中岩石和塵埃的秘密有更深度的研究。這對于我們深入了解生命的前體物質是如何在地球演變的、并且對太陽系的形成來源有更深層次的了解,以及幫助我們在未來為了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而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應對。

這顆行星可能有生命體!NASA帶回45億年前的物質,發現富含碳和水

對于小行星“貝努”的研究,在未來的兩年時間裡,相關科學家将繼續對其樣本進行外表特征分析。

并且,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還将70%的樣本儲存在了約翰遜航天中心,還開發了專門的手套和儲存箱等工具用來保持小行星“貝努”樣品材料的原始狀态。為全球各地科學家和後代科學家提供進一步的研究。

為什麼人們對小行星“貝努”如此看重?

據《澎湃新聞》了解到,小行星“貝努”作為太陽系早期的古老遺迹,在宇宙中已經有了超過45億年的曆史。據相關科學家分析得出,小行星“貝努”現在已經存在的物質成分早在太陽系形成後的1000萬年裡就已經形成了。

小行星“貝努”可能産生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并且是在7億-20億年前從一顆具有超大容量碳物質的更大小行星中分離出來的。或許是因為當時一場災難性的星體碰撞才導緻一顆直徑100-200公裡的小行星分裂,散落了包括“貝努”在内的碎片,這樣的小行星大小相當于美國康涅狄格州大小。

然而,一顆形成于火星與木星小行星帶之間的小行星是如何進入近地空間的?據相關研究分析,它的近地環繞是因為小行星“貝努”與巨行星之間的引力互相作用導緻的,在加之長期受到了亞爾科夫斯基效應(Yarkovsky effect)的影響所導緻的。

亞爾科夫斯基效應又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宇宙中的旋轉星體在吸收太陽光後,會以紅外輻射的形式重新釋放能量,并且會産生一定的小作用力。

這顆行星可能有生命體!NASA帶回45億年前的物質,發現富含碳和水

據《觀察者網》了解到,小行星“貝努”是在1995年發現的,目前它的天體直徑為490米左右,并且它每6年左右會接近地球一次,對地球也産生了一定的“威脅”,最新研究表明,小行星“貝努”預計将會在159年後撞擊地球,也就是2182年,資料分析撞擊的機率為2700分之一。

如果小行星“貝努”真的如預測那樣撞擊地球的話,它所産生的威力相當于22顆原子彈同時在地球爆炸。是以美國NASA也在極力的對小行星“貝努”進行樣本收集,來避免地球再次出現這種災難性的狀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