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變身紅色打卡點!點亮新四軍第五師誕生地的紅色名片

作者:潇灑撲克3Ep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紅色的記憶,是一段充滿坎坷與輝煌的曆史。九口堰村,位于随州市曾都區洛陽鎮以西,曾是新四軍第五師的誕生地,也是鄂豫邊區指揮機關所在地。它沐浴着革命的火焰,是白兆山根據地的發源地。這個小村莊,在1939年至1941年之間,見證了衆多老一輩革命家如李先念、陳少敏、任質斌、劉少卿等人的英勇戰鬥,他們在這裡生産、生活、戰鬥長達三年之久。九口堰村見證了白兆山根據地的建立,為新四軍第五師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個地方充滿了革命的氛圍,也承載了紅色的記憶。

變身紅色打卡點!點亮新四軍第五師誕生地的紅色名片

然而,在這段光輝的曆史背後,隐藏着衆多堅持、奉獻、堅守的人們。他們在這片土地上,與革命的火光相伴,一起創造了新四軍第五師的輝煌曆程。

變身紅色打卡點!點亮新四軍第五師誕生地的紅色名片

皖南事變後,鄂豫挺進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五師,李先念于1941年4月5日在白兆山通電就職。這個曆史性的時刻,見證了新四軍第五師的誕生。

變身紅色打卡點!點亮新四軍第五師誕生地的紅色名片

這個小村莊,憑借着偉大的革命曆史,以及村民的熱情與努力,已經成為紅色文化的重要遺址。九口堰村被納入紅色美麗村莊試點,為紅色發展全域旅遊樹立了新典範。

變身紅色打卡點!點亮新四軍第五師誕生地的紅色名片

新四軍第五師的革命舊址,一直保持着原址原貌。在這裡,一幢幢青磚黛瓦的建築,重溫了當年的風采。紀念館的館址,就是孫家大院,當年,孫典三先生将自家房子讓給新四軍第五師機關辦公使用,這種奉獻精神令人感動。

變身紅色打卡點!點亮新四軍第五師誕生地的紅色名片

九口堰革命舊址紀念館的解說員,孫麗平,傳播紅色文化的使命感使她盡心盡力。這個紀念館,記錄着孫家與新四軍第五師的深情厚誼。

變身紅色打卡點!點亮新四軍第五師誕生地的紅色名片

同時,九口堰村也建立了九口堰新四軍第五師紀念園。這裡使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地呈現了新四軍第五師的革命曆程。此外,九口堰村還有衆多革命遺址,包括建設銀行、戰地醫院、兵工廠、被服廠、作戰炮樓、十三旅旅部等,這些遺址都是紅色曆史的見證。

變身紅色打卡點!點亮新四軍第五師誕生地的紅色名片

2020年,九口堰村成為中央第一批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在曾都區委區政府和洛陽鎮黨委的支援下,村裡共動員2860萬元資金用于紅色美麗村莊建設,打造了紅色旅遊路,興辦融入紅色旅遊的生态産業園,修複兩處革命遺址灣,建設了展現紅色元素的黨員群衆服務中心。九口堰村已經成為集紅色文化旅遊和愛國主義教育于一體的知名紅色村。

變身紅色打卡點!點亮新四軍第五師誕生地的紅色名片

現在,九口堰村已經形成了一館一園一烈士紀念碑及十二處革命舊址群的綜合紅色基地,成為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鄂豫湘紅色教育基地的典範。每年接待參觀者達60多萬人次。

變身紅色打卡點!點亮新四軍第五師誕生地的紅色名片

這個小村莊,充滿了紅色的文化和曆史,為新四軍第五師的誕生地的紅色曆史譜寫新的詩篇。這裡的紅色文化激發了黨員群衆建設美麗村莊的内生動力,促進了鄉村振興,成為紅色文化與新四軍第五師曆史的重要見證。

變身紅色打卡點!點亮新四軍第五師誕生地的紅色名片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